产房小猪拉稀最佳的治疗方案,庆大除外!

如题所述

博落回注射液交巢穴注射,一天两次,连用三天。 仔猪黄痢与仔猪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一周龄以内的仔猪,尤以1~3日龄最多见,发病急,死亡率高,以排黄色稀便为临床特征。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0~30日龄仔猪常发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排灰白色、腥臭味、浆湖状的粪便。该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低取决于饲养管理好坏和治疗是否及时与治疗效果。该病发病很普遍,尤其在气候多变的秋冬季节,再加上母猪饲养管理不良、饲料配合不当等都是促发本病的重要原因。
  一、临床症状
  1.仔猪黄痢:仔猪出生后24小时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发现有1~3头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随之其他仔猪相继发病。主要症状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块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迅速消瘦,双眼下陷,昏迷死亡。
  2.仔猪白痢: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乳白、灰白、淡黄或黄绿色内含黏液的稀粪,随后腹泻次数增多,粪便腥臭而稀薄。仔猪逐渐消瘦,被毛粗乱无光,尾和后肢被粪便污染。精神萎顿,吃奶减少,严重脱水,目光呆滞,终因昏迷虚脱而死。
  二、病理变化
  1.仔猪黄痢:病猪被毛粗乱,颈、腹部皮下水肿,黏膜和肌肉苍白。肠道膨胀,有大量液体状黄色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充血,肠壁变薄、松驰,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
  2.仔猪白痢:病程短的死猪,胃内有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病程稍长的病死仔猪,外观消瘦,肛门和尾部附有污秽的带有腥臭味的粪便。内脏没有显著的病变。胃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透明,内容物稀薄,呈黄白色,并有恶腥浓臭气味。
  三、防治措施
  1.预防
  ①无病猪场不从有病猪场或疫区引种。有病猪场母猪和仔猪应固定猪圈和运动场,防止乱窜散布病原菌,以保护无病的母猪和仔猪。
  ②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改善母猪的饲料质量,合理搭配饲料,达到营养平衡,保持环境卫生和产房温度。母猪临产前,对产房必须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垫上干净垫草。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筐里,暂不接触母猪,再次打扫猪舍,把母猪乳头、乳房和胸腹部洗净,并用0.1%高锰酸钾液消毒,挤掉头几滴奶,以冲除乳头的细菌和污物,再用0.1%高锰酸钾消毒,再放入仔猪哺乳。尽早让初生仔猪吃到初乳,增强机体抗病力。在分娩后头3天每天清扫产房2~3次,保持清洁干燥。
  ③搞好母猪的免疫接种。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初乳中母源抗体水平,从而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力。
  ④药物预防。主要是用抗菌药物口服或注射。在有本病的猪场中,仔猪产后12小时内开始用药,全窝仔猪全用,连用3~5天。给母猪用药的方法比较简单,但药物必须吸收以后通过乳汁供应仔猪。因此,到达仔猪肠道内和吸收于血液的药物较少,效果较差。用药方法以注射较好,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功效较差。一般于临产时开始应用,连续用至产后3~5天,可使初生仔猪免受感染。 治疗 ⑤治疗仔猪黄白痢的药物很广。博落回注射液,氟哌酸注射液,硫酸小檗碱注射液,新诺明注射液,利福平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四黄注射液等等,都有很好效果。(庆大霉素注射液未吃母乳前每头仔猪灌服2ml可减少仔猪黄白痢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09
这个问题跟环境,温度,湿度有关…
第2个回答  2013-09-09
出生后先一猪喂一诺氟沙星,下痢后涂杀痢王,少量注射恩诺沙星
第3个回答  2013-09-09
光腋说话跟放屁似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