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示意图

如题所述

请查看图表。假设地球的自转轴是垂直的,那么根据自转原理,地球上每个地方每天都应该受到12小时的光照和12小时的阴影。
然而,实际上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平面倾斜,情况并非如此。以夏至为例,此时北半球朝向太阳的方向倾斜,因此北半球在自转过程中受到光照的时间比进入阴影区的时间长。例如,北半球部分地区可能会受到长达18小时的光照,而夜晚的时间只有6小时,北极地区甚至会出现极昼现象(24小时都受到太阳光照)。
阳光加热地表,而夜晚地表的热量会散失。在夏至时,北半球每天被阳光加热18小时,而散热时间(夜晚)只有6小时。由于北半球的受热程度超过散热程度,气温因此普遍升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夏天。
进入冬至时,北半球朝向阴影区倾斜,因此每天受到阳光照射的时间很短(例如6小时),而夜晚散热时间可能长达18小时。北半球的受热程度不如散热程度,导致整个北半球的温度下降,这就是冬季。
春秋两季是冬夏两季之间的过渡。北半球从冬季进入夏季(春季)时,气温会逐渐从寒冬升高,直至达到夏季的最高点。而从夏季进入冬季(秋季)时,气温也会逐渐降低,直至一年中的最低点。春秋两季实际上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这幅图是以北半球为对象的,如果是在南半球,季节与我们相反。当我们处于夏至时,南半球却是冬至。我提到的夏至18小时光照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每天受到的光照时间不同,但总体来说,夏至时北半球的光照时间都超过每天12小时。
气温直接影响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繁衍,尤其是植物。大多数生物需要一个温暖的环境,因此大多数物种选择在春季开始繁衍。春季食物相对匮乏,幼崽所需的食物较少,而成年后正好进入食物丰富的夏季,是繁衍后代的好季节。如果将秋季作为一年的开始,那么当幼崽长大面临冬季食物严重匮乏的季节,成年动物将难以找到足够的食物,可能会饿死。这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