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高祖李渊?

如题所述

高祖,名李渊(公元566-635年),字叔德。隋朝太原留守,反隋攻入长安,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杀死后,他在长安自立为帝。在位9年,被迫禅位于唐太宗李世民,后病死,终年70岁,葬于献陵(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43里的唐朱村)。

--------------------------------------------------------------------------------

  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西北)人,一说是是陇西狄道人,又说是钜鹿郡人。祖父李虎在西魏时官至太尉,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父亲李炳为北周安州总官,封唐国公。李渊七岁即袭爵为唐国公。公元617年,李渊任隋朝太原留守。

  李渊元配妻子是隋朝贵族窦毅之女,共生四子分别为建成、世民、元霜、元吉。元霜16岁早夭。

  此时隋政权在农民大起义的猛烈打击下,已经土崩瓦解。李渊在次子李世民和部下刘文静等人怂勇下,于公元617年在晋阳举兵反隋。同年11月攻占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以号召天下。公元618年3月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于同年5月废杨侑,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唐,建年号为“武德”,定都长安。

  在公元618—628年的十年期间,李渊父子消灭了各派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宏伟事业。武德元年(618年)六月,李世民攻打据有今甘肃兰州等地的薛举、薛仁果父子,九月薛举死,十一月俘杀薛仁果,平定了西北广大地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唐以反间计,使李轨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从而俘杀了李轨,平定了河西走廊。同年刘武周、宋金刚勾结突厥,不久为突厥所杀。当时黄河流域形成夏政权窦建德、郑政权王世充与唐朝鼎足之势。李渊派世民东征王世充,郑夏联盟对抗。武德四年,李世民俘杀窦建德。促使王世充降唐。武德六年,太子李建成俘斩刘黑达,平定了河北地。武德七年,高开道为其部下张金树所杀。张金树降唐。

  李渊爱好酒色,昏溃无能,既无创业的志向,也无创业的才干。从太原起兵至建立唐朝,平定全国,主要依靠次子李世民的谋略和征战。他称帝后,重用佞臣,猜忌功臣。原隋朝晋阳宫副监裴寂,在晋阳时就与李渊是酒肉朋友。他私送宫女给李渊,又常与李渊昼夜赌博饮酒,荒淫无度。晋阳起兵时,裴寂又送五百宫女给李渊,让他带着行军。李渊称帝后,认为悲寂功劳最大,授其高官厚禄,引为亲信。原晋阳令刘文静,和李世民一起策动起兵,南征北战,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却受到了李渊的疑忌,被加上谋反的罪名冤杀。

  李渊长子李建成,和他一样爱好酒色,亲近赌徒、恶霸,李渊却因他是长子而立为太子。对于次子秦王李世民,李渊见他的威望日益高涨,则更为疑忌。加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二人曲意事奉李渊的妃嫔,于是妃嫔在李渊面前多说建成元吉的好话,却贬低李世民。使李渊渐渐疏远世民,亲近建成元吉。并默许李建成等人打击谋害他,只是因战争未止,还须借重李世民,才没有最后下决心除去他。有一次,李渊相信了李建成、李渊的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诬告李世民有夺位言论的谗言,马上召李世民来训斥说:“天子是上天指定的,并非你耍点手段所能当上的,我还没有死,你何必如此心急啊!”李世民再三辩白,李渊就是不相信,还拍着桌子大骂。这时,使者来报突厥入侵,李渊又马上转怒为笑说:“算了,还是商量一下怎么样对付突厥吧”。

  有一次,太子李建成约李世民夜宴,李世民饮酒未尽而倒地。淮安王李神通正好在场,将李世民扶回秦王府,李世民咯血数升,连忙请医报药,才慢慢地恢复过来。李渊听说后,去看望李世民。李渊说:“你们兄弟间不和,同在京师,积怨且深,你还是前往洛阳,为父划陕西以东归你主管,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后和谋道:“秦王若去洛阳,将会摆脱控制,不如留他在长安,只不过是一个匹夫罢了,取之易矣!”为此令人奏闻高祖,说是秦王府的人听到去洛阳,无不喜跃。恐怕以后不会回长安了。李渊听后中止了此事。

  武德九年(公元625年)6月,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并派尉迟敬德带兵进宫。这时李渊正和妃子、大臣在宫苑湖里泛舟游玩,尉迟敬德禀告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李渊大吃一惊,忙问:“太子和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回答说:“已被秦王处死”。李渊十分难受,命令登岸,问左右该怎么办。一旁的宰相萧禹顺水推舟说:“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现在既然没有了建成,元吉,就该立秦王为太子。”尉迟敬德紧接着说:“外面尚未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接受秦王节制。”李渊只好依言降旨。三天后,李渊正式立李世民为太子,执掌国政。

  有的学者对玄武门之变持不同的看法,认为李渊并非昏溃之辈,李建成也并非怙恶不悛之徒。李世民和李建成之争,属于封建皇子间为夺取嗣位而进行的相互残杀。

  同年8月甲子日,李世民逼李渊禅位,由他即位称帝,尊李渊为太上皇。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公元635年10月,李渊病死。死后的庙号为高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皇帝。西汉前将军李广、十六国时期西凉国开国君主李暠之后裔。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汉族,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故特见亲重。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政局动乱。李渊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叛乱,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叛乱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被逼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献陵。 在唐朝建立初期统治各集团中,李渊集团是最大的,有太原起兵的勋臣裴寂、唐俭、窦威兄弟、温大雅兄弟、刘弘基、殷开山、刘政会、任瑰、史大奈等,女儿平阳公主夫妇、马三宝等,隋朝归附的很多官僚,如陈叔达、屈突通、萧瑀、封伦、宇文士及、杨恭仁兄弟等人也属于李渊集团。而太子集团只有魏征、冯立、谢叔方、薛万彻等少量人才,李纲被疏远,杜淹被房玄龄拉入天策府,太子集团主要依靠李渊集团,李世民集团是他在割据战争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以房杜为首的天策府官员,其成员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另外被忽视的是宗室各集团,以李神通、李孝恭为首的两大集团中,李神通最早在关中起兵,部下有史万宝、令狐德芬等,在割据战争中也招揽了不少人,其中最著名的是李绩。李孝恭平定山南地区,与李靖攻占江南,该集团有李靖、冯盎、刘洎和江南归附的人。这两个集团在政局中也有重要影响力,李世民探询李靖、李绩,了解这两个集团的中立态度,才发动了玄武门兵变。
第2个回答  2013-09-25
李渊(566~635在世,618~626在位),唐朝开国皇帝,汉族。李渊,字淑德。公元566年(北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祖父李虎,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封陇西郡公,死后追封唐国公。
  鲜卑姓大野,字叔德。先世本为赵郡隆庆(今河北隆尧县)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时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时历官御史大夫、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隋朝的唐公,死后諡唐仁公。母为隋文帝独孤皇后姐,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北周明帝明敬皇后与他的母亲和隋文帝文献皇后分别是鲜卑贵族独孤信的长女、四女和七女,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迁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当时,隋末农民起义遍布全国。李渊自知无力镇压农民起义,又深晓炀帝猜忌嗜杀,政局动乱,难于自保,便与次子李世民在大业十三年五月起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起兵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侑为天子(恭帝),改元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综理万机。次年(618)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唐,定都长安。不久唐统一了全国。李渊在位时期,依据隋文帝旧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颁布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重建府兵制,为唐代的职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课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础。武德年间,统治集团内部充满了复杂的斗争。裴寂和刘文静都是太原起兵时的佐命元从,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宠信;刘文静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勋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渊借故杀了刘文静。秦王世民自认为在唐王朝建立的过程中,他的功业超过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无法继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储的地位的重大威胁。于是,双方展开了剧烈的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在这场政争中,李渊则经常站在建成一边。太子的心腹杨文斡受命召募壮士送长安,以供李建成发动政变时使用。
  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渊揭穿这件事,李渊盛怒之下产生了废李建成、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但查出是李世民派手下为夺太子之位而精心设计的一个阴谋,所以并未实现。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发了玄武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李世民杀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渊立己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李渊在度过一段闲散失意生活后,死于太安宫。庙号高祖。葬于献陵。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7

朝开国 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开皇中,历任谯、陇、岐三州刺史, 隋炀帝即位后,李渊又历任 荥阳(今河南郑州)、 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 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615年),李渊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617年),又拜太原留守。

隋末天下大乱时, 李渊乘势从太原起兵,攻占长安。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 隋恭帝的 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 太上皇, 禅位于儿子 李世民。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 献陵。上元元年(674年)农历八月,改上 尊号为神尧皇帝。天宝十三载(754年)农历二月,上尊号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拓展资料

历史人物评价:

苏辙:“唐高祖起太原,其谋发于太宗,诸子不与也。及克长安,诛锄群盗,天下为一,其功亦出于太宗。盖天心之所副予,人心之所归向,其在太宗者审矣。至立太子,高祖以长立建成,建成当之不辞。于是兄弟疑间,卒至大乱。夫建成不足言也,其咎在高祖。”

张燧:“古今杀降之甚者,莫甚于唐高,而项羽、白起弗与焉。薛仁杲降则杀之,王仁本降则杀之,萧铣降则又杀之,其他盖不胜数也。或谓出太宗意,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 岂其力不能得之,文静之死,而无及于数子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李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