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酱怎么下酱

如题所述

黄豆酱的做法及下酱方法
做法一:
1、把5千克黄豆挑拣一下,把烂的、破的、还有的里面可能还有小的泥块等杂质,都要弄掉,冲洗干净。
2、再放进锅里煮熟,煮烂,捞起将豆里面的水滤一下。
3、把潮湿的豆倒在干净的竹席上面,将2千克面粉倒在豆子上面,用筷子把面粉和黄豆调和在一起待面粉完全粘附到黄豆上面为止。
4、将豆料倒在席上,与面粉相混拌匀,铺成3厘米左右厚,在室温25~30℃的条件下,每天翻动一次,以后任其发酵,约三五天待表层长大量黄绿色抱子,即长出深黄色的菌,发酵成功。把长毛的黄豆面放到太阳下晒干。
5、将晒干的黄豆面块放入干净的坛内,水烧开,放入适量的盐,待盐水完全冷却后再到入坛内,用筷子搅拌均匀,放在阳光下晒,坛口要用干净的纱布蒙住,每天早晚都要要用筷子搅拌坛内的黄豆酱,大概要20天左右,黄豆酱的颜色呈暗红色,就是大功告成了。
做法二:
黄豆酱又称豆酱,用黄豆炒熟磨碎后发酵而制成,是我国传统的调味酱。
食材食谱热量:2527(大卡)
主料黄豆干500克面粉200克
方法/步骤
1.黄豆浸泡膨胀无皱纹,用清水漂洗几遍。
2.放到笼屉里面蒸煮1小时左右,然停火自然降温。不要蒸太烂,
3.黄豆控干水分,降温降到40℃以下,接种酱油曲精,将曲精和面粉混合均匀,和黄豆拌匀,让黄豆都沾上面粉。
4.用布包好,放到空架上面发酵制曲。黄豆与面粉混合会开始发酵,表现为发热,不要过于频繁地打开看,小心它着凉。
5.温度28-30度之间最好,12-16小时,料发白,将曲翻一次,温度低延长时间。温度很高时,要进行散热,拿掉上面的遮盖物,可以把黄豆块翻一翻,凉一凉,温度降下来,再继续,否则烧曲,就会坏掉。盒子必须放在悬空处,否则下面会出现积水,因为有热气。
6.40小时左右,黄豆表面会长满菌丝(菌丝为黄绿色),此时已经制曲完成。(受季节、温度的影响,长菌丝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一点),豆粒表面长满黄绿色的孢子有正常曲香,无其他异味即为成曲。
7.把制好的曲,晒2天的太阳,晒干的黄豆有一股奇特的香味,闻一闻味道就知道好坏。
8.然后洗曲,用凉开水快速洗,捞出。

9.捞出后,放在容器里,盖上干净的布发酵8小时左右,黄豆曲发热有很浓的豆香味就可以了。
10.锅内加水300克、盐45克烧开,水温放置在50℃左右,
11.黄豆曲装入瓶子,
12.加入准备好的盐水,将装好瓶的豆瓣放在烈日下晒,上面用纱布盖一下防虫就可以,不要密封。晒越透越好。
13.两天搅拌一次,晒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食用,这是晒好的黄豆酱。
14.晒好的黄豆酱可以蒸熟或者加芝麻油炒熟杀菌,就可以食用了。也可以加一点花椒粉、姜等调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4
食材:黄豆、红辣椒、食用油

调味:食盐、甜面酱、生抽

1、准备黄豆500克,干豆子的重量,一定要挑选饱满,没有虫子眼的那种,先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3-4个小时。

2、红辣椒同样500克,清洗干净,辣椒和黄豆的比例,根据个人口味,酌量增减。

3、现在有料理机方便,把辣椒分批放进去,绞成碎末,或者用菜刀在案板上剁,几分钟就能搞定。

4、将浸泡好的豆子,放进高压锅中,加入高出半指的清水,用高压锅压10-15分钟,把豆子压熟,压制好的黄豆软、面、入味儿。

5、把黄豆中多余的水控干,倒入炒锅中,然后加250克生抽,生抽看好重量。

6、切碎红辣椒500克,如果红辣椒少放,生抽也酌量减少。

7、别着急倒油,先开火把黄豆中的水分炒干,开中小火即可,边炒边搅拌,等水份熬干以后,再倒入400克食用油,继续熬,把油熬好就成功了。

8、正在熬制中的黄豆酱,如果家中有条件,用花生油更香,用铲子不停的翻炒,小火煮上30分钟,时间到了,黄豆表面已经焦黄,再加入200毫升甜面酱,口味选择咸味,20克的食用盐,2勺郫县豆瓣酱,再熬几分钟即可关火。

技巧总结

1、黄豆不要泡的时间太长,以免做出来的黄豆酱中的黄豆水份重,不容易炒香,3-4个小时即可。

2、辣椒可以选择鲜辣椒,或者郫县豆瓣酱都行。

3、黄豆酱一定要炒干水分,再加油熬制,油要适当多一些,这样保存时间会长点,这样做一次能吃一个星期,放进冰箱中冷藏即可。
第2个回答  2020-12-14
大酱的发明,可以说对东北人是一种杰出的贡献,是可以载入史册的。据说是,下酱的传统起源于东北的满族。从前东北的满族先民在森林和草原上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常常把谷物炒熟,或者磨成面子做成炒面,这样再食用起来比较方便(比如大豆等等)。但有时在野外行走时被雨水淋湿了,就常常发酵,可是又舍不得丢掉,于是掺水用盐一搅当菜来食用。这其实就是最早时期的大酱了。这只是传说中的一种说法。但无论哪种说法都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发明,这一点决不会错。 上面说的满族先人发明的,后来完善工艺,制作的酱就叫盘酱。为什么叫盘酱呢?由于这种食物多在营盘中食用,所以,至今满族还把下酱称为“盘酱”。后来,由于文化的融合,不光是满族人做盘酱,汉族人也有做盘酱的。只是由于个人喜好的口味不同罢了,已不是早期的观念了。 东北大酱的传统制作做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豆子炒熟碾碎发酵制作的酱为盘酱,一种是将豆子烀熟后储存发酵制作的酱为大酱。 东北大酱含有丰富蛋白质、多种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多种盐类等,也是很好的营养性食品,所以说,酱在东北人老百姓饮食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第3个回答  2020-12-14
第一步:先准备500克的黄豆,仔细挑选出品相不好的,坏的豆子放在清水里面洗干净浸泡24小时

第二步:将泡好的豆子放在锅里面进行煮制大概3小时左右、等到豆子变得非常软的话就可以捞出来,放在阴凉处让它慢慢变凉。

第二步:豆子充分变凉后,加入200克面粉,进行搅拌,搅拌程度是可以用手抓起来就可以。随后摊在一个竹屉中,厚度大概有手掌那么厚就可以。随后盖上布,让在阴凉使其变凉。

第三步:这时,面粉和黄豆会进行不断发酵,摸上去会感觉有点发热,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总是打开查看。避免温度降低,发酵不充分。过段时间,它的表皮会出现,黄斑,白毛、这就算发酵成功了。此时的温度很高,需要做一下散热。拿开上面的遮盖物。把黄豆块翻一下。竹屉放在悬空处,防止有积水。 第四步:黄豆回归常温后,可以拿到烈日下进行暴晒,千万不要让雨淋湿

第五步:晒干的豆瓣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味,然后制作豆瓣酱,用5克左右的食用盐,提前烧制热水500克,然后逐步将上面材料放入罐体中搅拌均匀即可 。
第4个回答  2021-06-26
1. 烀酱豆之前,要把挑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使它胀开,这样豆子易烂。
2. 烀酱豆时要放上适量的水,烧开锅后用文火慢慢地煨。
3. 烀好的酱豆黄中透红,带有黏性。
4. 然后把烀好的酱豆做成一块块四方形的坨,俗称酱块子,用纸包好,密封实了,放到干燥处发酵。
这就万事俱备,只待下酱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