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注意事项:1、在工程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学习有关先张梁的技术及安全规定。在每次张拉前要安排专人进行钢绞线、千斤顶、张拉台座、横梁等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进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
3、张拉操作前,周围应设置的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照应现场安全。台座两端两外侧钢绞线45度夹角辐射的扇形危险区。张拉和锚固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侧面安全处,严禁围观和闲杂人员进入张拉操作区,以防钢绞线崩断夹具滑脱伤人。
4、张拉操作人员不宜频繁更换,应保持相对稳定和训练操作。
5、临时用电要求一律用“三相五线”制配线,每个临时配电板(箱)必须全部安装灵敏漏电保护器。6、各种电动机机械必须有接地装置。定期检查,确保无故障后方能开动使用。遇停电或下班休息时,必须拉闸加锁。电机机械严格按“一机一闸制” 接线。7、现场施工期间,必须将施工设备电源、照明电源、办公用电源以及电灯电源分别设置电盘作出标识。拆接电源时,由专职电工负责,其他人员不准任意拆接。8、 遇暴风雨、雷袭、浓雾和 6 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施工作业。施工方法1、钢绞线下料长度钢绞线下料前应根据台座设备的具体情况下料,下料长度在计算时考虑构件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和外露长度等。下料时首先将钢绞线拉直,然后用钢尺量测进行下料。下料在平直的场地进行,在用砂轮机切割,切割点两侧各5cm处用铁线绑扎紧,避免钢绞线切断后散头,钢绞线采用人工入模,穿束的顺序由里向外。每根钢绞线两端要做出记号、编号,穿束后时应根据图纸标识安装塑料管进行预应力失效处理。2、张拉程序张拉程序为0 → 初应力 → σcon(持荷2min锚固)其中σcon为张拉时的控制应力值,包括预应力损失。3、理论伸长量计算张拉时,应测量实际伸长值并与理论伸长值进行校核。预应力筋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式中:Pp—预应力钢绞线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cm)Ap—预应力钢绞线断面面积(mm2)Ep—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N/mm2)。假设张拉台共设两种型号:64.5米和52.5米。张拉台钢绞线张拉有效长度=张拉台长度+两个钢梁宽度+减压沙箱长度+两端锚具长度64.5米张拉台钢绞线有效长度L=64.5+1.3+0.5+0.1=66.4m理论伸长值ΔL=1395×66.4×1000÷(1.95×105)=475mm52.5米张拉台钢绞线有效长度L=52.5+1.3+0.0.34+0.1=54.24m理论伸长值ΔL=1395×54.24×1000÷(1.95×105)=388mm4、预应力束张拉施工采用一端固定,单向张拉:张拉顺序由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加载分三阶段进行。张拉操作人员应有三人,一人用钢尺量测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一人记录、一人操作油泵。整体张拉:在整体张拉端以两个250T 千斤顶推动活动锚箱进行整体张拉,张拉时为保持活动锚箱平衡,采取两个千斤顶油路串通、同步顶进的方法进行。张拉至80%时,因千斤顶行程较小,达不到计算伸长值,需在活动锚箱与固定锚箱间用大块垫块保持行程,千斤顶回油,并在千斤顶下加两块垫块,再张拉至105%。张拉完毕后,用螺母锚定锚固,千斤顶回油,并松开连接套,即可将活动锚箱及千斤顶移动至另一个生产线进行张拉。先检查油路是否正常,检查安全设施,保证人员安全。各油泵司机严密配合,控制各自的油泵,张拉到105%σk时持荷5min退回,再张拉到100%σk。在钢绞线上划出标记,放松应力重新张拉。张拉完成后,重新校对用于张拉的张拉机具、设备。对台座、压柱进行观查、测量。加钢塞支撑,千斤顶卸荷,将不同厚度的钢塞插入承重箱与端横梁之间,并用薄钢塞塞严,使锚具均匀受力,随后千斤顶卸荷。 在钢绞线张拉完毕后,把失效管封闭好,防止砼浇筑时,砼浆倒灌进失效管内,影响失效效果。在张拉完的48小时之内必须完成砼浇筑。(1)锚具安装:先安装被动张拉端锚具,拉直同组的每根钢绞线,再安装主动张拉端锚具,然后将两端的锚销扣紧。安装时,应专人操作,严格检查锚具,锚具型号应符合要求。 (2)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在使用前应进行检验和校核,每台千斤顶均应有油泵校核曲线。将千斤顶放入承重箱内,安装就位,千斤顶安装位置应确保千斤顶的作用线与工字钢抗压柱的形心一致。 (3)初张拉:检查安放好的千斤顶的配套器具各个部件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标准。启动油泵进行初张拉,对千斤顶的张拉缸进行注油张拉,初张拉控制应力为10%σk。张拉前应在钢绞线上划标记作为原始记录点。张拉达到控制应力后,顶销锚固,卸荷。张拉过程中,每组钢绞线应对称张拉,保证台座受力均衡,施划标记线要准确清晰。调整张拉的步骤及技术要求与初张时的要求一致,只是调整张拉应力为40%σk,另外,要对比张拉后的钢绞线引伸值与理论计算值,两者之差不应超过5%,满足以上要求后,可进行整体张拉工作。 (4)混凝土试件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时,即可放张。放张时油泵的加载必须缓慢,各油泵油标读数应差别不大,千斤顶卸荷时间不小于l0min。 (5)切割钢绞线:钢绞线切口要靠近构件,相距1—2cm为宜,应采用砂轮锯进行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切割。如用氧气—乙炔火焰切割,切割时火焰不得烧烤构件表面,切割处的外露钢绞线必须涂刷防锈漆,并用与构件同标号的混凝土进行封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2
施工工艺

  (1)台座:根据本工程需要我们共建台座20个,台座为现浇混凝土,为减少重复使用而造成粘膜,台座顶面铺设了5mm厚钢板。钢板的拼装接缝经过认真细致的处理,使用前彻底清除锈迹,确保满足施工要求。

  (2)底板、腹板钢筋绑扎、垫保护层垫块

  严格按施工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底板、腹板钢筋绑扎和焊接,底板及腹板绑扎时在台座上标出钢筋布置位置,以准确控制钢筋间距;为确保保护层厚度,根据设计保护层厚度要求购置了不同厚度塑料垫块,用铁丝固定在钢筋外侧。

  (3)正弯矩钢铰线波纹管,锚垫板固定,外模就位

  底板与腹板钢筋绑扎好后,即可进行波纹管、锚垫板定位,严格按照施工图纸给定坐标准确安设就位。波纹管安设前注意检查波纹管有无孔洞、压扁现象,波纹管弯折处要圆顺过渡,波纹管固定钢筋设计采用Φ8钢筋井字架钢筋,为加工方便我们采用了U型架固定筋,曲线部分按间距50cm设置,直线段部分按间距100cm设置,浇筑砼时振捣棒不要紧靠波纹管以防损伤波纹管。

  锚垫板用螺栓固定于端头模板上,安装锚垫板时应注意锚垫板面与钢束相垂直,同时应注意锚下螺旋筋的安设。

  以上各工序检验合格后,即可安装外侧模板,安装外侧模板前要认真细致地打磨,并在安装前拼装成型,统一编号,外模安装时必须牢固,拼装时尽量消除模板错台,并保证模板线条顺直。

  为防止台座与外模接合处漏浆,施工时加5mm厚软橡胶条,以双面胶带贴在底座两侧上,模板拼接缝用加双面胶加密以防漏浆。

  (4)内模安装:

  加工的内模除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便于拆除。为保证内模底高度,在底板上焊上符合高度要求的支撑钢筋,将内模安放在支撑钢筋上,内模两侧采用在腹板钢筋上绑扎塑料垫块以固定其位置,内模定位准确,拼缝严密。

  (5)顶板钢筋绑扎,固定负弯矩波纹管,锚垫板

  内模固定好后,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箱梁顶板钢筋绑扎,在进行箱梁顶板钢筋绑扎时,要注意湿接头处外露钢筋长度和箱梁顶板横向环形钢筋的位置。

  顶板钢筋绑扎完毕后,即可进行负弯矩波纹管、锚垫板定位,安设时要注意锚垫板处波纹管一定要圆顺,为防止砼浇筑过程中波纹管变形过大或破损漏浆,在管内先放置了圆钢筋。

  (6)预埋件安装

  ①每片边跨箱梁预制时应注意埋好伸缩缝的预埋筋。

  ②预制端跨非连续端预埋箱梁支座钢板及钢筋。

  ③进行箱梁边板施工时注意防撞护栏钢筋预埋。

  ④按图纸位置安设好排气孔。

  ⑤在进行中央分隔带边板预制时注意过桥管线预埋件的安装。

  ⑥在进行锚垫板安设时注意齿板上钢筋的安设和锚具螺旋筋的安设。

  (7)砼浇筑、拆模、养生

  混凝土浇注前应对各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各部位几何尺寸、钢筋预埋件位置、波纹管的密封情况及位置、塑料垫块的安放及模板的加固等;同时检查各小型机具运转是否良好,参与施工人员是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拌和设备是否运转良好,砂、石料质量及数量是否满足要求。经检查各方面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浇注分两步进行,1、浇注底板;2、浇注腹板及顶板

  混凝土浇注与混凝土的拌和质量有很大关系,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少于2分钟,由于加外加剂后混凝土塌落度损失较大,经实地对比一般损失在5~7之间,因此底板混凝土塌落度拌和站控制在13~15,到施工现场控制在7、8;腹板混凝土塌落度拌和站控制在15~17,到施工现场控制在10左右。

  底板混凝土浇筑,组织一定数量工人,以小桶将混凝土运至底板指定位置,用振捣棒振捣,注意底板混凝土浇注量要充满底板,且振捣到位又充分,确保与腹板混凝土结合面没有松散现象,安排混凝土收面人员随即收面,收面时要细心,不能使收面后混凝土面高于内模底板,以防拆除内摸时造成困难。考虑底板混凝土浇注后与腹板混凝土浇注到该位置的间隔时间,底板混凝土分两次浇注,即一次浇注底板的一半,另一半根据腹板混凝土浇注位置来安排。振捣时切记不能振到底板波纹管上,以防破坏波纹管而引起堵塞。

  腹板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均匀地倒入腹板中,在两侧腹板对称倒料,同时振捣,以防振捣时内模向另一侧位移,腹板混凝土下料时两侧振捣棒可配合送料,附着式振捣器与振捣棒要配合振捣,一般振捣段长度一般在4~6m,附着式振捣器第一次振捣时间为60秒,复振时间为40秒,振捣棒振捣波纹管以上部分,振捣时要注意观察底板翻浆情况,根据底板翻浆情况适当调整振捣时间。

  振捣时插入式振捣器应避免触及波纹管。混凝土浇筑时,按要求做好试件,并同梁养生,作为控制检查混凝土质量和张拉的依据。浇筑砼过程中经常抽拉波纹管内的钢绞线或硬塑料管,以防堵管。顶板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收面并拉毛。

  拆模:

  ① 内模: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模。

  ②侧模:强度≥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时,方可拆模。

  养生:在施工时,拆模前在梁顶面覆盖无纺土工布并及时洒水养护,拆模后梁体用塑料布用双面胶贴与梁体覆盖,并由专人负责,保持梁体表面经常湿润,且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

  3.混凝土质量控制注意事项:

  ① 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即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的各项指标均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不准使用。

  ②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控制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随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以便调整用水量和材料用量。

  ③ 严格控制水灰比,使坍落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④ 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及时养生,暴露的混凝土覆盖养生,保持湿润,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增长。

  ⑤ 在浇筑混凝土时,按规定要求数量、频率取样试块,并养生到龄期,检测其抗压强度,作为梁体强度评定依据。

  ⑥ 加强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及管理,保证准确真实反映相应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同时注意制取张拉试块。

  ⑦ 混凝土浇筑时,特别注意混凝土振捣工作,以防止漏振或振捣不实,造成外观缺陷,或内部存在气泡、空洞,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不过振,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4、张拉与压浆、封锚

  张拉

  ①检查、清理,施加预应力前对梁体进行检查,外观和各部尺寸必须符合质量标准要求,且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穿钢绞线前检查锚垫板和孔道的位置,灌浆孔和排气孔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孔道内应畅通,无水分和杂物,锚具、锚垫板接触处板面上的焊渣、混凝土残渣要清除干净。

  ②张拉顺序,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两端对称张拉,张拉应力与伸长量双向控制,张拉顺序为N1、N3、N5、N2、N4。分三次张拉,应力分别为15%、30%、100%,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速度应大致相等,测量伸长的原始空隙、伸长值、等工作在两端同时进行。

  ③张拉质量控制措施,加强对设备、锚具、钢绞线的检查;锚垫板与孔道中线应垂直,不垂直时在锚圈下垫薄钢板调整垂直度;锚具在使用前须先清除杂物、刷去油污;千斤顶给油、回油工序均应缓慢平稳进行,要避免回油过猛产生较大的冲击振动,以免产生滑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