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一下自己家庭生活方面的变迁,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谢谢!

初三政治!

1、衣:从单调沉闷到追求个性

70年代,这一时期,人们的穿着服饰,无论从色彩、款式、成色看,普遍十分单调、沉闷,并多显出几分清贫。人们常在口边的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80年代,说起80年代的时髦,绝对绕不过一个词——的确良。姑娘们纷纷穿上碎花裙、小白裙,男士们则热衷雪白的“的确良”衬衫,港台服装也进入了内地。

90年代,少男少女沦为日韩潮流的粉丝,女孩穿短流苏裙子、迷你裙、荷叶裙,踩着松糕鞋、顶着一头纤维烫发看杂志,男孩穿宽大球衣、低档肥裤子走嘻哈路线。

21世纪,中国的年轻人追求着时尚的同时,世界服装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中国元素,唐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中国服装正在被世界瞩目和尊重。

2、食:从“粮票经济”到“绿色健康”

过去我国食物匮乏、物资紧缺,吃什么都要凭票购买。粮票、油票、肉票、糖票,随着改革开放,物资慢慢丰富起来,商品市场开始活跃,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只有粮食和食用油两种。

今天,每日人均摄取的肉制品,由1978年的33克增加到了255克。人民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3、住:从“混合共用”到住有所居

80年代,房屋面积都偏小,厨房厕所大家用。大多数人住在没有独立厨房,没有卫生间的简易单元楼、筒子楼、平方和大杂院里。

90年代,单元式住宅大量面世,满足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

21世纪,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物业公司走进新建小区,而一个新颖的名称——业主,也开始出现。

4、行:从日行百里到一日千里

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并称为“三大件”,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

80年代,全国已经开始普及公交车。除此之外,摩托车开始成为了人们的新宠。那时,摩托车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90年代,公交车开始更注重实用、环保和美观;摩托车数量开始大量增长;出租车也大量出现。

21世纪,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私家车随处可见,很多城市还有了纯电动的公交车。各大城市动车、高铁、地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加快了生活节奏和工作效率。随着航空业的发展,飞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出行工具。


改革

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是未来征程上最宝贵的财富与经验。这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深处选择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人民未来通向全面小康、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如今,我们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实际行动来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为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未来,在我们触手可及的日常生活中,将会涌现更多的“中国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9
小时候我家住的是小平房,地面阴暗潮湿,一家七口人挤在一起。穿着妈妈为我缝补的衣服,针脚如此匀称。爸爸常常用自行车载着我去赶街。虽然日子清苦,但一家人很快乐。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住上了宽敞的楼房。
第2个回答  2013-09-20
以前家里很小很挤,住在弄堂里,交通又不方便,在02年用几十万买了一个140平方米的房子,舒服多了,然后父亲的生意越来越好,家里也就有钱了追问

这也太不具体了吧!

第3个回答  2013-09-20
你敢想这个问题,就说么你长大了!试着按自己理想的去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