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起诉的程序

如题所述

▲ 起诉的程序起诉程序是指原告对符合起诉条件的行政争议,应当在法定期限内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提起诉讼。前者是指起诉期限,后者是指起诉是否必须经过行政复议。(一)起诉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有5日,15日,30日,3个月四种情况。1.起诉期限为5日。如《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被处罚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裁决的,“ 在接到通知后5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目前的行政审判实践中,凡治安行政案件或其他引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的行政案件的起诉期限,都应遵守这一规定。2.起诉期限为15日。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其他单行的行政法律、法规,如邮政法、统计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试行)等都作了起诉期限为15日的规定,这是我国目前行政法律和法规中比较普遍的规定。3.起诉期限为30日。这个期限主要适用于情况比较复杂,起诉不便的案件,如税务、资源、海关等行政案件。我国的森林法、土地管理法、渔业法、海关法等规定的起诉期限都是30日。4.起诉期限为3个月。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这实际上是我国行政诉讼中当事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最一般的期限规定。此外,专利法第四十条第二款也规定:“发明专利的申请人参专利复审委员会驳回复审请求的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之起三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二)起诉与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不同。在民事诉讼中,只要当事人之间产生了纠纷就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所引起的纠纷往往要经过行政复议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至于哪些案件在起诉时应当经过复议,哪些案件在起诉时可以不经过复议,要视各个具体案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的不同规定。从我国有关法律和法规所规定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四种情况:1.有不少法律、法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不必经过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复议,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国境卫生检疫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国境卫生检疫机关给予的罚款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食品卫生法(试行)、商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药品管理法、渔业法、草原法等也都作了类似规定。2.有些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和法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要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只有对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复议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目前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等都作了这种规定。3.有些法律、法规规定,公民和组织对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先向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如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海关法第五十三条也规定:“当事人对海关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收到处罚通知书之日或者海关的处罚决定公告之日起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4.有些法律规定,公民和组织不服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理决定,既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但是,如当事人选择复议,其复议后的裁决为最终裁决,当事人不服也不能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如当事人选择向法院起诉,则由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纠纷。如《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五条规定:“受公安机关拘留处罚的公民对处罚不服的,在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申诉,由上一级公安机关作出最后的裁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第2个回答  2013-09-20
先立案,交证据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起诉书。开庭审理,证据质证,调解。判决。上诉,申请再审。完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