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有哪些课程

这些课程都要学些什么?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液压技术应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总学时数:75学时其中 理论讲授学时:69学时实验讲授学时:6学时学分数:4——教研室执笔者:刘舟 张耀虎  编写日期:2003年5月10日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工程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等专业高职高专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任务。本课程为《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加工工程学》、《液压传动技术》、等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力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处理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同时学习《工程力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本课程的讲授对象是高中毕业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本课程属于必修课。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按照三年制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液压技术应用等专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静力学、杆件的基本变形与强度计算、压杆的稳定性、运动学基础、构件的疲劳强度等内容。学生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要求:l 理解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掌握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处理工程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简单工程实际力学问题的能力。l 能对静力学问题进行力学分析和计算。l 能正确应用公式对受力不很复杂的构件进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学时分配表序号教 学 内 容基 本 要 求学时备注物体的受力分析8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理解静力学基本概念和公理。2 2约束和约束反力掌握常见约束反力的画法。2 3受力图掌握物体及简单物体系受力图的画法4 基本力系64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理解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合力投影定理。2 5力矩 力偶 理解力矩的概念和合力矩定理。理解力偶的概念、性质、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 一般力系106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理解力的平移定理。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2 7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应用。2 8物体系统的平衡掌握简单物体系统平衡问题的解法。2 9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了解空间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平面解法2 10摩擦与自锁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理解摩擦角及自锁的概念。2 杆件变形的基本知识211构件的承载能力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掌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了解四类基本变形形式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1012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内力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掌握截面法、轴力与轴力图2 13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应力拉压杆的变形与虎克定律 掌握横截面和斜截面上的应力计算掌握虎克定律2 14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 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2 拉压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低碳钢和铸铁的力学性能指标测定2验证型15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理解许用应力概念掌握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剪切与挤压 316剪切和挤压的概念与实用计算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掌握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3 圆轴扭转917圆轴扭转的概念扭矩和扭矩图理解圆轴扭转的概念掌握扭矩和扭矩图2 18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3 扭转实验了解实验设备,观察、分析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破坏现象2验证型19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掌握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及其应用2 直梁弯曲1620平面弯曲的概念梁的内力计算理解平面弯曲的概念 掌握剪力和弯矩的计算2 21剪力图和弯矩图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微分关系掌握弯矩、剪力与载荷集度间的关系熟练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4 22弯曲正应力计算 弯曲切应力简介掌握梁弯曲时横截面正应力分布与计算了解横截面切应力计算方法4 弯曲实验了解实验设备,掌握σ的分布规律及y的测定2验证型23梁的强度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2 24梁的变形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了解挠度和转角的计算理解提高梁强度和刚度的措施2 组合变形425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理解组合变形研究思路掌握拉压与弯曲组合变形计算2 26弯扭组合变形掌握弯扭组合变形计算2 压杆稳定427压杆稳定的概念 细长压杆的临界力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细长压杆的临界力计算2 28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定性校核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了解压杆的临界应力概念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条件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2 动载荷及构件的疲劳强度 530动载荷概念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了解动载荷概念理解交变应力与疲劳失效 了解材料疲劳极限及其测定方法,理解影响构件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和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5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工程力学》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分析与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四、课程质量标准与成绩考核方式考试题目要全面,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及题量的梯度应按照教学要求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按"了解"和"理解"的层次要求。期末考试全校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学生必须在完成作业和实验后,经考核合格,方能参加考试。五、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录像、实验、讨论课、课外作业和考试。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此外,还要安排必要的实验、讨论课和课外作业等教学环节。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包括习题课)是《工程力学》最主要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和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涉及许多工程实际问题,而且有部分教学内容较难理解,因此,要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在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这部分教学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掌握难点内容;同时,利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逐步编制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讲重点、讲难点、讲思路、讲方法,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将有利于学生尽快并较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2、自主学习自学是大学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学。3、作业《工程力学》课程涉及的概念较多,解题方法灵活多样,对于一些工程实际问题,更需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做练习题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熟悉基本公式、基本方法的运用,从而达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独立完成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4、实验实验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各班应按时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可在本校力学实验室完成实验,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后还配有关于实验现象的思考练习题,学生可通过完成这些练习题,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现象及内容的了解。 六、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本课程使用本校自编《工程力学》教学参考书1、《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张秉荣、章剑青主编2、《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穆能伶主编3、《工程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杜建根主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2
工程力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结构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就业方向: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到土木水利、机械控制、微电子技术、能源交通、航空航天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工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等工作;由于具备较为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可到有关的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如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型材料等),还可从事教学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