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22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定义:这是指自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农村居民迁移到城市,参与非农产业生活的现象。他们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融入城市,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2. 户籍制度改革:放宽除少数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实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政策。取消人口300万以下城市的落户限制,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与本地居民同等条件落户。对于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适度放宽落户条件。对于人口超过500万的大型城市,完善积分落户政策,简化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和居住年限占主要分数,并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3. 基本公共服务改进:建立与居住证相关的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高居住证持有者在城镇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完善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调整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建立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和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的机制。
4. 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调整: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医生等公共服务人员编制,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宅基地和集体收益分配权。
5. 基本原则:
- 创新机制、扩大覆盖:改革公共资源配置机制,让持有居住证的人口逐步享受与当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
- 精准施策、促进均衡:确保农业转移人口在发达地区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保障中西部地区财力。
- 强化激励、推动落户: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地方政府有序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 维护权益、消除顾虑: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其合法权益,创造条件实现权益保值增值。
以上内容根据百度百科关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资料整理而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