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OSI网络结构模型中是怎样传输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23
首先我们从计算机里面的数据出发吧,比如QQ写入的信息是最原始的,也就是应用层的工作,然后表示层,是传输的编码,是用什么编码传输数据,有可能还包括加密的过程.而会话层主要进行端对端的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断开.这三部分是端对端的连接. 下一层是传输层,主要包括端口和进程,表示用什么进程连接通信,比如说对方用QQ进行信息传递,这边有QQ,msn,yahoo,那么为什么就只有QQ能够接受到信息呢?这个功能识别就是靠传输层的作用了. 下面三层是点到点的连接. 网络层 写上IP 指明数据传输的路, 是快速的寻址,是能快速找到去往的路. 数据链路层是在网络层封装的基础上封装MAC地址是精确的寻址.当找到网关,在这个基础上定位哪台主机.然后最后物理层是原始的比特流传输,传输二进制0和1. 呵呵 我还是比较笼统的 不过能系统地了解整个过程 具体过程在 OSI 参考模型中,把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单元称为协议数据单元( Protocol Data Unit,PDU )而每一层可为它的 PDU 再起一个特定的名称。假设计算机 A 上的某个应用程序要发送数据给计算机 B ,则该应用程序把数据交给了应用层,应用层在数据前面加上应用层的报头即 H7 ,从而得到一个应用层的数据包。报头( header )及报尾 (tailer) 是指对等层之间相互通信所需的控制信息,增加报头和报尾的过程称为封装。封装后得到的应用层数据包被称为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 APDU )。封装完成后应用层将该 APDU 交给表示层。 表示层接收应用层传下来的 APDU ,它并不关心 APDU 中哪一部分是用户数据,哪一部分是报头,它只在收到的 APDU 前面加上包含本层控制信息的报头 H6 ,构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PPDU ,再交给会话层。
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数据抵达物理层。在源主机的发送程序从上到下逐层传递数据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层都要对上一层的数据附加一个特定的协议头部( H7 、 H6 、…、 H2 ),即封装;在物理层上转换成能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由“ 0 ”和“ 1 ”组成的比特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到目的主机时,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依次去掉发送方相应层上加上的头部,即拆装,最后到达接收进程。因此,发送方和接收方各层次的对等实体看到的信息是相同的,感觉上是直接通信(虚通信)。
第2个回答  2013-09-23
从物理层向上传输,到应用层再向下传输,路由器只到第三层就向下传输,交换机只到第二层就向下传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