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过早哪里可以吃到这些?

离开武汉快5年了,打算今年回老家武汉逛逛。很想吃这些东西:糊米酒,面窝,糯米鸡,粑粑,豆皮,很辣的牛肉粉,糍耙,发糕<那种圆形的>,炸藕圆子,葱油饼,还有比较地道的热干面<不要太干的>.谢谢大家帮帮忙啊。哪里有卖的啊,最好集中一点。谢谢。
还有酥饺,油炸饺<那种大的有馅的>,蒸糕<放在小木杯子里的>,油香

地道热干面当然首选:李记热干面“炸酱的最出名”,具体地点:硚口区汉口中山大道(近多福路) 堪称“武汉最佳热干面”,种类“比较多”,分量“比较少”,特别之处在于“面比其他地方的要粗一些”,“更筋道”;芝麻酱“醇厚”;萝卜碎也“大点”,口感“更好”。每次去“都是一大堆人在排队”,然后另一堆人“站在路边狂吃”,那叫一个壮观!只是环境“差了点”,地上“比较脏”,希望老板能改善改善。
武汉早点“第一街”:户部巷

户部巷历史悠久,其早点早已闻名江城,去年9月,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后,更是声名远扬,每日客流量已由原来的三千人猛增到六千人以上,高峰时段更是突破1万人以上。

时下,户部巷内做早点的商家也各显神通,楚汤包、大丫水饺、谢氏面窝……各家新老字号推出了各色令人垂涎的风味小吃。

芝麻撒子叫凄凉黄口鸣锣卖小糖水饺汤圆猪血担夜深还有满街梆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口吞吃新食品较常添荤素相参价宜麻雀头酥鹅颈软豆黄饼肥藕钿圆我这是去哪里呢?嘿,今天呢我就带大家去过过武汉真正的早点……

“过早”最初来自了清代的那首《汉口竹子枝词》,后来是武汉人用早餐的俗称。“南援三洲”,北集京都,上挖陇阪,下接江湖的地理位置成全了武汉的俗具五方,融汇南北的风情,而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却被武汉三镇穿梭往来的人们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的位置,于是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被过早人的脚步踩的热闹起来。

户部巷长大约150米,够老,也够味道,油滋麻花的站在城市的背后,它更象一个都市节奏的古旧音符,在晨光里一经弹起,就让醒盹的武汉立体并具体起来。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湖汤粉,万氏夫妇的米酒,户部巷的样子和吃食一直没有走过样,几辈子人繁衍生息的时光就在绕人心脾的小食香里溜过去了……

户部巷里有武汉人特有的大嗓门,有油烟里挤过去的匆匆路人,有油圬破旧的铺面天棚,有点脏兮兮看的碟子,却让这凡常清晨的烟火气鲜活出农家模样,足以让老是强调环境氛围的都市人彻底忘形一回,于是这走马观花寻查米面汤汁的旅程,竟有了触摸老武汉真实地的寓意。关于美食,眼睛总比胃口先行一步,还是从热腾腾徐嫂的糊汤粉开始吧……

徐嫂子糊汤粉

一间不大的小门点里,挤满津津有味吃糊汤粉的人。雪白的纸碗端上来,原料:微稠的糊汤、洁白的米粉、撒在上层的是绿的葱花红的辣萝卜;细长的米粉嚼起来有劲,浓浓的糊汁透出阵阵鱼的清淡鲜美,还有必不可少的胡椒的清冽辛辣;连吃法也同老武汉一样:一碗糊汤粉外加一根黄灿灿的油条。慢慢品尝着这熟悉的汉味小吃,仿佛糊汤粉独特的鲜味从遥远的天边悠悠荡来。

坐在门口的老板笑着提醒我说:“喝汤喝汤,这糊汤粉的精华都在汤汁中!”我便端起碗呼哧呼哧喝了个痛快!莫看这糊汤粉好吃,做起来麻烦得很。听说,卖糊汤粉的徐嫂凌晨4点钟起床,买回最新鲜的小喜头鱼,再一个个地剖开放进锅里熬制成糊。熬糊也蛮有讲究,放少了鱼,汤汁的鲜味就不够;鱼放多了,又有腥味。可徐嫂的粉,汤货真价实,熬到鱼肉都溶解在汤里了,甚至连鱼骨都快煨化了,特别是这里的胡椒,让我吃时够味、过瘾,二根油条,沾着汤汁一起下肚,呵,我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神仙也吃糊汤粉的哦!)

万氏米酒

万氏米酒店,小店仅10平方米,据说小店一天能卖米酒300多碗,耗掉鲜蛋10多斤,这还不包括可打包封口的豆浆,和微波炉内鲜热的牛奶。

万氏米酒都以优质糯米为原料,用传统的发酵剂,喝起来,醇香甜润而不酸涩。特别是这里用来泡米酒的蛋,全是个小味正的土鸡蛋,当场叩破鸡蛋,冲成蛋花米酒,黄白相同,甜润可口,或再吃个“欢喜蛇”(芝麻糯米圆球),其感觉也另有一番奇妙的滋味。

这里米酒冲蛋,只要一元钱一碗,用万氏夫妇的话来说,真是薄利多销、好吃不贵!

三鲜豆皮

豆皮也是武汉人“过早”的另一种主要食品。早年间老武汉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现在早已成为寻常早点。户部巷的三鲜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其馅中可是有真正的三鲜:鲜肉、鲜蛋、鲜虾。让你闻了就想吃,吃了还想吃。终于把煎制精细、油光闪亮的豆皮吃到口了,爽口、肉软,油重而不腻。真是馅心鲜香,满口油光啊!

户部巷汉味早点大全

油炸饺子

酥饼麻花

油炸面窝

三鲜豆皮

生煎包子

热干面

酸辣米粉

参考资料:http://www.ewe.com.cn/article.php/3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20
直接去户部巷,那里绝对有你想吃的所有东西,而且现在重新装修了一下,环境干净多了。户部巷在武昌司门口的自由路,到了司门口就很容易找到了。
下面给你介绍一下户部巷经典美食:

面窝:
面窝是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它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和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

油条:
其实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一种传统食品,但这里的油条与众不同,其独到特点是色泽赤金黄,30余厘米长,立起不弯,松酥泡脆,爽口喷香。如再将油条折断成三到四节,从锅中取出蒸熟的糯米摊到板布上搞平,撒上少许芝麻及白糖,再将折断的油条放到糯米上用力卷,内有油条外包糯米团,再撒点白糖,要上一碗清米酒或牛奶、豆浆,吃起来十分惬意,别有一番情意。

热干面:
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中特别喜爱的大众化食品,它便宜实惠,花上2块钱,就可以舒舒服服填饱肚子。传统的武汉热干面,掸的面软绵爽口中透出一股嚼劲,既不沾牙也不夹生坚硬,用筷子挑面,芝麻酱滑爽而不缠,香气扑鼻。面条里面没有任何汤水,被烫过以后,就着热劲完全膨胀开来,还把酱完全吸了进去。涨开的热干面放在嘴里的感觉是糯糯,原汁原味的面香和酱里的芝麻香。尤其是芝麻磨碎了掺在酱里,特别诱人。三两口,没什么感觉一碗面就进到肚子里了。

豆腐脑 :
光吃面,会觉得有点太干,再来一碗豆腐脑(也叫豆腐花)就非常不错了。白白的是甜豆花,加了麻油、虾皮、香菜、葱花的是咸豆花,随客人的需要决定口味。热干面和豆花,是早点的最佳组合

糊粉汤:
糊粉汤是一种用鱼骨熬成的汤加上劲道的米粉,不同于任何其他米粉,它非常的浓稠,并且加有足量的胡椒。油条和糊汤粉是早点不错的搭配选择。米粉的弹性,油条的清脆,糊粉汤的浓鲜,搭配起来,让人有畅快淋漓,欲罢不能之感。

欢喜坨:
是一种硕大无朋的空心麻元。优质的欢喜坨,有撒了黑芝麻的油衣,酥脆却一点也不油腻,内层软香的糯米包裹着甜甜的豆沙馅,让人吃了,真的很“欢喜”

糖糍粑:
由糯米精制而成,蒸熟了调味,煎成长条型,外焦内甜,非常可口。

豆皮:
豆皮是武汉人“过早”的一种主要食品。所谓豆皮,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绿豆粉兑上面粉和鲜鸡蛋,第二层是糯米,第三层是鲜肉、鲜菇、鲜笋等等的馅,放在一口巨大的平底锅里做成1厘米厚。吃的时候,切成正方形的一块一块。第一层是金黄油亮的,看上去敲进去不少鸡蛋。糯米颗颗晶莹发亮。肉丁和香菇更是诱人。油重而不腻,吃进去,脆、软、鲜,感受齐全。

蛋花米酒:
生鸡蛋同热米酒冲出来的食品,味道甜美,香气恬人。
第2个回答  2008-05-20
不要在武昌这边吃,虽然武昌的选择比较多,像户部巷和首义园,但其实都不么样。
我觉得武昌这边的味道和食材明显都没有汉口那边的好,你可以去汉口的民生甜食馆,那里的热干面最地道,豆皮也不错。牛肉粉也可以在那里吃,但最地道的味道是步行街的四季美里面的,跟我小时后吃的一样。你还可以顺便在那里品尝哈子汤包和豆皮。炸藕圆,在步行街大洋百货旁的小吃摊,离四季美很近,那一家是最好吃的。葱油饼汉口小吃摊都有卖,糍粑要到菜场买,发糕很少有卖了,你可以带菜场旁的馒头店,或者大学食堂看看。米粑粑就要碰运气了,一般在小巷子有卖,大部分都是三四点钟之后才出来,还是要在汉口吃,武昌这边的米粑粑都没有用比较好的米,吃起来酸酸的。
酥饺和油炸饺在民生甜食馆或附近的小摊有,那里也有面窝和糊米酒,都蛮好吃。所以你想吃的大部分小吃都可以在民生甜食馆找到,最好去步行街附近的。
你说的那种蒸糕我也好久没吃了,原来在司门口一带比较多,那种蒸糕一直都是老年人在卖,也许他们已经卖不动了吧!
第3个回答  2008-05-20
武昌这边,司门口的户部巷(价格相对便宜一点),阅马场的首义广场(多是武汉品牌小吃,价格相对贵一点,吃东西还要买卡,5块钱一张,可以退的).还有学校旁边都会有小吃一条街.汉口南京路小吃街,龙王庙小吃街.
不过一般情况下武昌这边的多一点,因为毕竟武昌是靠学生养着的,所以说小吃肯定多一点.
第4个回答  2008-05-20
建议你去司门口的户部巷,那里我知道的有糊米酒,面窝,糯米鸡,豆皮,牛肉粉(狠辣的你可以要老板多把点辣椒),糍耙,发糕,葱油饼,热干面。
至于粑粑,炸藕圆子我在那里好像没有见到,或许是我看漏了,你可以慢慢在那里边吃边找,最近户部巷又扩容了,我没有去,说不定那些东西都有了。
另外在首义广场那里又首义园小吃一条街,东西也很丰富,不过我个人比较喜欢户部巷,感觉户部巷的比较正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