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区分的标准是

如题所述

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
一、二者的相同之处有:(1)在认识因素上,二者都明确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2)在意志因素上,二者都不反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此外,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分类只是犯罪故意内部的一种理论分类,在立法上确定罪名和司法上使用罪名时,都不使用这两个概念,统称为故意。如故意杀人罪不能分别称之为直接故意杀人罪和间接故意杀人罪。
二、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认识因素上,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犯罪的直接故意既可以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结果,也可以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而犯罪的间接故意只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2)在意志因素上,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直接故意是希望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则是持放任的心理态度。(3)危害结果是否发生对二者支配下的行为的定罪具有不同的意义。第一,对直接故意来说,危害结果发生与否不影响犯罪的成立,只影响犯罪的既遂与否。第二,对间接故意来说,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构成犯罪的必备条件三、在司法实践中,间接故意犯罪有以下三种典型情况:
(1)行为人为追求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另一结果发生了,行为人对这一结果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
(2)行为人在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目的的行为过程中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这一危害结果发生了,行为人对这一结果的罪过形式是间接故意。
(3)在突发性的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18
答:所谓犯罪的故意,就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   刑法理论上把犯罪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类型:   (1)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直接故意的特征表现为:   在认识特征上,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样两种心理态度;   在意志特征上,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故意的特征表现为:   在认识特征上,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心理态度;   在意志特征上,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放任行为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特定危害的情况下,仍然决意实施这种行为,对阻碍危害结果发生的障碍不去排除,也不设法阻止危害结果的发生,而是听之任之,自觉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的间接故意大致有三种情况:行为人追求某一个犯罪目的而放任另一个危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的目的而放任某种危害结果的发生;突发性的犯罪,不计后果,放任严重结果的发生。 出处: http://www.open.edu.cn/CmsFile/2007/04/23/ee7e71c7-6a68-459f-8b7f-77c7c523cc73/001.html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意志因素不同。
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各自的前半句为认识因素,后半句为意志因素,可见,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意志因素。

满意的话请采纳,谢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4-18
无赖的回答是:因为事是你做,结果才会发生,然后有人来找你,你就是直接故意;事不是你做的结果发生了,还是有人来找你,你就是间接故意。
第4个回答  2013-04-23
直接故意,希望这种事情发生。间接故意,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