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语里有那么多汉字?

如题所述

日语里有中文字是因为日语来源于汉字。

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 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 变成假名。

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日语基本信息

一、日语与汉语的联系很密切,在古代(唐朝)的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大量的古代汉语词汇随着汉字由中国东北的渤海国和朝鲜等地被传入日本。

近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其近代化及工业化进程,大量的欧美词汇随着工业革命成果及启蒙运动思想一同引入日本(主要是英文,此外亦有德文和法文)。

又由日本人重新组合成大量现代日语词汇并被传到邻近的中韩两国,因此被汉语采用,如电话、干部、共产党、社会主义、机器、生产、经济、教育、军事、列强、物理、数学、化学、生物、英语、航空母舰等等。

二、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

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10
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具有文化修养的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如“安”“あ”,“宇”“う”等。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假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译文:这是日语课本)平假名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片假名“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一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中国字在日语中叫汉字,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日本语”是汉字。“日本语”就是“日语”的意思了,但它的发音却不是中文发音。“日本语”的读音为“にほんご”(发音“ni hon go”)。在这里,假名“にほんご”就相当于日语中汉字“日本语”的拼音了(当然它并不是真正的拼音)。日语中有很多汉字,它们大部与其汉语意思有关,但读音往往不同。尽管较完整的日文字典所收的汉字可达50000个,但现在使用的数目要小得多。1946年,文部省将通用和正式使用字的数目定在1850个,包括小学和初中所教的996个字。这一单子在1981年被略有扩大的1945个字的单子所代替,尽管大多相同。报纸以外的出版物不受此单子的局限。而且,许多读者了解词义的汉字的数目比标准的公立学校的课程所教的汉字多得相当多。现在单子又有变化、增至2000多字、预计2010年完成。去掉了“匁”等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部分词例如下:音读词例:青年(せいねん)、技术(ぎじゅつ)、恋爱(れんあい)、翡翠(ひすい)、読书(どくしょ)、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训读词汇:青い(あおい)、术(すべ)、恋(こい)、好き(すき)、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汉字的音读、训读汉字“海”可以读成“カイ”也可以读成“うみ”。“カイ”是它的音读,“うみ”是它的训读。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和语”————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比如“生”,音读可读作“セイ·ショウ”,训读可读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同上面所说的,汉字每个字都有与之对应的音读、训读,但也有一些比较特殊。比如“梅雨”,它的发音为“つゆ”,不能把每个汉字分别读什么区分开来。我们把这类发音叫做“熟字训”。以下这些也是“熟字训”:田舎(いなか)时雨(しぐれ)相扑(すもう)土产(みやげ)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吹雪(ふぶき)足袋(たび)日和(ひより)清音、浊音、半浊音、拨音,它们就是假名,再加上汉字,就构成了日文。而汉字的读音也是假名的读音组成的。比如日语中汉字“爱”,它的发音就是“あい”,用罗马字表示就是“a i”,连起来读就是中文汉字“爱”的音了。(当然这个是巧合了,中日汉字的发音大多是不同的。)而如果你不写日语中的汉字“爱”,而写假名“あい”,别人也知道这是“爱”字。可见,假名除了本身可以构成日语成分外,对于日语中的汉字,它不仅能表其音,还能表其义。
第2个回答  2020-04-08
日语里有中文字是因为日语来源于汉字。
在古代日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到我国隋唐时代,汉字大量传入日本,日本才开始系统地利用汉字记载自己
的语言。最初是把汉字作为表音的符号使用的,即日语有几个音节,就用几个汉字。这些汉字后来逐渐演
变成假名。只借用汉字的音和形,而不用它的意义,所以叫假名。那些直接沿用其音、形义的汉字叫真名。这样,一篇文章中并用真名、假名,显得非常混乱。而且假名要借用的同音汉字很多,加上汉字笔划多,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后来就把假名逐渐简化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20世纪以后各自向简体转化,产生一些差异,日本汉字的音读多为一字二音,这是因为保留了六朝时由中国的吴国引进吴音,以及后来从唐朝的长安引进汉音的结果,此外,宋元明清时代的字音也有一部分传到日本,叫做唐音。
日本在二战后进行了文字改革,有部分文字是以草书楷化的方法进行简化。中国也在50年代也进行了汉字简化,简化方法也包括草书楷化,并且有一些字参中日两国使用的汉字,本来都是汉字的繁体字。但后来都进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我国简化了,日本没
有简化;有的字曰本简化了,我国没有简化。有的字两国虽都简化了,但简化的却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们的区别。写曰语时,一定要写曰语汉字,不能写中文的简化汉字。日本规定了一些汉字作为使用的范围,共有1850个,这叫做当用汉
字。当用即“当前使用或应当使用”之意。,日本又公布实行了“常用汉字表”,规定1945个常用汉字作为“一般社会生活中使用汉字的大致上的标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古代日本人崇拜中国,引进中国的古籍
当时的贵族和中国人一样都读汉文
那时,中国有多少汉字,日本就有多少汉字
而且日本还造了许多中国没有的汉字,叫[国字]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的同时
还用汉字造了许多新词,如政治,经济等
如果你买一本日本的【汉字源】字典
就相当于中国的新华字典和古语字典的合集
可见日文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字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4
那个是当用汉字,日语本来就是从中国传入眼花发展的,所以有中字一点也不奇怪。但是读音却各不相同。日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是汉字在日语中按照日语的规则读出来的,大多有规律可循,有的读音是模仿汉语发音,而训读发音是按照固有词的。所以到底怎么念是根据情况来的。图"
class="ikqb_img_alink">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