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影响(主要需要的是儒家法律思想,不是儒家思想)

影响不仅仅指的是法律方面的,需要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儒家思想概述
  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儒学对中国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不过由于中国大陆官方意识形态等种种原因,许多人仍无法纠正对儒家的偏见,以至儒教无法在中国大陆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
  不少人仍然认为“儒家思想”是“四旧思想”而需要破除,这和韩国对儒教致力保存过去文化的态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发源于中国却昌盛于韩国的尴尬局面。不过由于道德败坏等各种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少部分良知者已重拾起这份民族的宝贵遗产,中国大陆学者目前正努力编纂《儒藏》(藏,音zang4)以弥补历史遗憾(三教中,道教有《道藏》,佛教有《大藏经》,惟儒教无自己的经藏),传承和弘扬儒学。儒教对中国人的正面影响要多于其负面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4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并不为统治者所轻蔑
孟子提出仁爱思想的时候 主要还是以民为贵君为轻为基础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很难得到统治阶级地主阶级的轻蔑
孔孟时期儒家思想主要以礼义道德教育为主 直至荀子提出性恶论 荀子不同于孔孟 他更重视与现实意义 在重视礼仪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儒家思想入主朝堂是在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戳百家独尊儒术 让儒家思想成为朝堂升迁的不二法门 而君权神授更巩固的统治者的地位 个人感觉董仲舒不光是一个出色的哲学家同时也是儒家古往今来第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董仲舒罢戳百家却又广泛从墨家阴阳家等诸家思想中吸取精华 博采众家之长 使儒家思想变得越发完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24
推荐武树臣教授的《儒家法律传统》,他是法学的教授,研究中国法律的,值得一看。
第3个回答  2013-04-24
简单点讲就是德主刑辅的思想盛行,重实体正义,轻程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