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黄河流沙那么大?

如题所述

由于泥沙淤积,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于流域内的城市、农田 ,全靠大堤约束,否则就将给流域的当地人民带来灭顶之灾,它因而被称为“悬河”。

那么黄河是从什么地方开始成为“悬河”的呢?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西南部的磴口县,县委书记张少甫说:是从磴口开始的。在这里, 黄河河道比县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磴口建国前称三盛公,历史悠久,汉武帝时设朔方郡,下辖10个县,其中有3个县的古 城遗址都在磴口境内。史记记载,在汉代这里是一块水草肥美之地。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 大量开垦,过度樵采,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加之黄河数次改道冲刷,第三纪沉积 被冲击,在风的作用下荒沙被刮起,遇阻碍堆积,形成了乌兰布和沙漠。历史上,流沙曾埋 压了三座故城,逼使黄河3次改道,流沙大量注入黄河,下游深受其害,清代时,车马只能 沿着黄河岸边行走。建国时,磴口仅有2万人,比汉代时还少。

磴口是生态建设的受益者,建国以后,在完成了154公里的庞大绿色工程之后,狂暴的 风沙得以阻挡,农业连年增产,每当牧区旱灾,羊群就被赶到林带放牧,渡过难关。这里属 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我国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昼夜温差 大,4月~9月份日夜差14℃~20℃,极宜于各类农作物干物质和糖份积累。只要种出瓜果粮 食来,就是优质产品。

所以,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磴口的麻烦也就开始了,“文革”期间,由于不注重育 草封沙,全县有林面积一下由8万亩锐减到3万亩,防沙林带出现几十处缺口,没有缺口的地 方林带宽度变窄,植被遭到破坏。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4.39%,还不及全国的1/4;水土 流失面积达3182平方公里,并仍以每年2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耕地中盐碱化土地占到67% ,其中受重盐碱威胁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13.7%。

地处贺兰山与狼山之间的风口地带的磴口,风沙线长达150公里,乌兰布和沙漠每年以8 米~10米的速度向东扩侵,黄河流经磴口县境内52公里,乌兰布和沙漠对黄河危害比较严重 的地段就达20公里,每年向黄河输沙达6000万吨,占黄河总含沙量的约1/27,这是黄 河从此开始成为悬河的重要原因。

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不断东移,直接威胁着全县15万亩耕地和包兰铁路、110国道的安全 运营,威胁着整个巴彦淖尔盟总干渠的正常运行。二十里柳子的泄洪闸被迫废弃,引水渠被 流沙埋没,农区各渠道每年需耗资300多万元进行清淤。由于黄河河床抬高,三盛公水利枢 纽下游的渡口乡段20公里主河道摆动,造成河岸塌方,冲毁农田、林地近万亩。1993年春, 由于连续发生几次沙尘暴,加大了对黄河的输沙量,导致冬季南套子段河堤决口,形成了80 平方公里的黄泛区,经济损失达3500万元。

令人高兴的是,这种局面如今有望改变,1998年,磴口被列入全国生态建设重点县,借 此东风,磴口县委、县政府决定,从1999年开始,全民动员,艰苦奋斗,组织和协调全社会 各方面的力量,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力争在12年内,全面改善全县的生态条件,把磴 口建设成为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示范县。

磴口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的政策措施,如: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谁受益 的原则,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允许生态资源和技术资源进入市场流转 ;允许打破行业界限,不同经济成份主体购买“五荒”使用权;允许购买使用权的经济主体 按照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经营“五荒”土地;允许“五荒”使用权一定50年或更 长时间不变;治理开发成果允许继承和转让。同时,治山、治沙新增的种植业、养殖业收入 ,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国有林场和苗圃苗生产免征农业特产税。对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 建设的生态环境项目,实行统一施工、分级管理、有偿承包经营。

这种鼓励国内外各类投资主体参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收到了好的结果,截止目前,全县共 引进区内35户投资治理开发乌兰布和沙漠,已治理开发8万亩。他们还在中共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积极配合“光彩事业”国土绿化整理有 限公司,准备大力开展黄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目前正在积极协商具体方案。

磴口目前还向国家提出了三项请求支持的生态项目:

一是磴口县的154公里防沙林带始 建于50年代,是“三北”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0多年来,这一林带发挥了巨大的防 护作用,但由于绝大部分林木已到或超过成熟阶段,加之病虫危害、人畜破坏等原因,残次 林逐年增加,整体防护功能严重减退,已有缺口165个,总长度71.3公里。原来基本被固定 的流沙又再度活化,流沙每年以5米至7米的速度向东侵袭,年侵吞压埋农田近1000亩,向黄 河输送泥沙数千万吨,三盛公水利枢纽库容损失惨重,110国道和包兰铁路再度面临风沙的 威胁。由于磴口财政困难,无力进行补救,希望国家尽快将该林带的更新改造工程列入“三 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之中。记者亲眼看到的情况是:林带中大片枯死的树木和树梢触目惊心 。

二是黄河流经磴口52公里,其中,二十里柳子至刘拐沙头8.5公里危害最为严重,严重 威胁着黄河的安全和沿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建议国家尽快将磴口列入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工 程之中。

三是磴口县境内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沙冬青、绵刺、蒙古扁桃等近30 万亩,长期以来没有专项经费,得不到保护,遭到人畜毁坏,风蚀十分严重,特别是沙冬青 ,该物种属于古老的荒漠残遗种,是该地区仅有的常绿灌木。磴口请求在该县设立濒危物种 沙冬青保护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4
因为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泥沙容易被河水冲走,所以黄河的流沙就这么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