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时事及评论..2篇....最好短点..急急急!!!!!!!!!!!

如题所述

希望对你有用
①大杂烩、2008年三鹿奶粉后,各食品负面事件集中爆发,网络上开始流传一篇文章:中国正在进入相互投毒的时代。5年过去,现在的问题或许是,我们如何才能走出这互相毒害的时代?

过去这一周,发生了多少有关“毒”的事?山东潍坊“神农丹”毒生姜;上海假羊肉;矿泉水标准;还有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与此相伴的是,拿着纳税人的钱、承担着公共食品安全重任的监管部门,至今没有一个官员承担责任。

再看看过去这周几条相关的新闻,武汉环保部门今年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60家,处罚金额达195万元。山东14家企业地下排污,共计被罚款35万元。华北88家企业涉污染地下水,总额达613万余元。综合一下,平均每家污染企业罚款不到五万。相信无论怎样富含正能量的目光都无法从中看出“惩罚”来,这更像是中国家长在象征性的打孩子屁股,尽管这些孩子犯的是投毒的罪过。

复旦研究生投毒案,让清华大学朱令案再度成为热门话题。尽管不算及时,北京公安毕竟公开给出回应。尽管有点悲凉,但必须得承认,这是一个进步。朱令案不是头一次在网上热议,以往类似案件,也都是消弭于无形的。针对这一回应,网民有新的不满和质疑,也期待北京警方能给出更详尽的解释与资料。法治中国,需要体制内外的良性互动,而在重大敏感案件前,公开透明及时回应,是重建民众“法治”信任的最好契机。

据官方报道“安徽女青年坠楼死亡”事件尘埃落定,北京警方经现场勘查、尸体检验、梳理录像等方式,排除中毒、性侵及他杀可能,家属对此表示无异议,此前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也已抓获。有评论认为网民当反思为何轻易的信谣传谣,有网民认为公众有质疑和表达质疑的权利。质疑和谣言的界限在哪?政府判断谣言,惩处犯罪嫌疑人的权力界限又在哪?民众为何不信任官方,动辄上街“闹事”?网民为何不信辟谣,总是“信谣传谣”?

这些都是老问题了,或许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的社会机制中了一种“毒”,它阻碍这个社会的相互信任,惩恶扬善,良性循环。无论追求什么样的梦想,都应先解除这种“毒”,因为这事关一个社会的基本底线,没有这些,再美好的梦都会成为脱了手的气球,飞得越高,越危险。

②朱令案、复旦研究生投毒案,让沉寂已久的清华大学朱令案再度成为热门话题。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离奇发病,被证实为稀有的“铊中毒”,导致全身瘫痪。警方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的“身边”,但最终此案不了了之。近20年来,有关“谁是凶手”的各种猜测和传说,坊间从来没有间断过。

没有一个理由能够说服公众:一起普通的刑事投毒案,究竟有怎样的内里纠葛、而迟迟不肯掀开盖头。新华社的“七问”,不过是民众对朱令案同声的质疑:朱令案到目前为止19年悬而未决的局面,究竟是何原因?警方当时掌握了哪些证据?案子卡在哪里?当初警方那些“只剩一层窗户纸了”的表态是否属实,又指向哪个嫌疑人?对朱令家属的询问乃至申请信息公开,究竟为何搪塞、不予告知?玄之又玄的所谓“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具体指的是什么?特别是公众质疑的,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

众声喧哗,公平受辱。

最新的《环球时报》的社论提出一个观点“朱令案:舆论需冷静,官方应回应”。我理解的意思,应当侧重与官方:一方面,舆论在朱令案中已经呈现出难得的理性。尽管有各色猜测、各色流言,但基本上还多是遵循了逻辑推演,或是给司法部门提供一种民意的版本,没有僭越程序的暴力,也没有形成声势的人身攻击。这样的关注,本身就是法治建设的进步,因为庞德有言,“民众对权利和审判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对法律来说,是一个坏兆头”。民众对朱令案多有关注,并将关注集聚成正能量,本身就是对法律及法治的信任与推进,既不存在“冷静”不冷静的问题,更不是什么坏事情。

另一方面,真正需要追问的,恰恰是相关部门在朱令案上暧昧的态度。暧昧游移的事件越久,带来的四重伤害越是明显:一是对是非真相的伤害,无论凶手是谁,惨绝人寰的多次投毒已突破人伦底线,不问不究¬,是对社会秩序与伦理的无情伤害;二是对当事人朱令及家人的伤害,花季年华因被投毒而黯然萎谢,生命的尊严、健康的权益,以及被卷入其间的家人命运,是旁人难以想象的悲恸;三是对所谓相关“嫌疑人”的伤害,随着舆论病毒式传播的流言,各种可能有悖真相的版本已经圈定了诸多有名有姓的公民,私隐权等被“人肉”,道德十字架上与法庭未必走在同一个方向;四是对司法公信力的戕害,已经启动司法程序的案件,久拖未决,法律的信仰、司法的公正,不会因为不明不白的朱令案而蒙尘吗?

是不是还要另一个19年,蒙冤被害的朱令及家人才能见到正义的曙光?朱令的双亲,还等得及这个结果吗?

一切的一切,不过还是那句老话:朱令案,惟有真相能让人心安!

③食品安全:是我们的生命、安全越来越低贱,还是官员们的位置越来越金贵?是公众越来越坚强和百毒不侵,还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

食品安全领域近期风雨飘摇,山东潍坊“神农丹”毒生姜事件,上海以狐狸肉、老鼠肉等未检验肉冒充羊肉的假羊肉事件,加上至今仍纠缠不清的瓶装水、桶装水标准和质量问题,国人对食品安全、放心餐桌的信心又一次地降至低谷。联系近年来不断曝出的地沟油、瘦肉精猪肉、抗生素养鸡、苏丹红、毒海带、白酒塑化剂、皮革奶等事件,诚如网友调侃:“舌尖上的中国迎来百毒盛开。”

面对公众的悲哀和愤怒,相关部门的反应也算快速,不出数日,就公布了假羊肉事件的处理结果。领导高度重视,监管部门昼夜彻查,原来是少数不良商贩丧尽天良,于是抓捕奸商、查封黑店、停业整顿,遂大功告成——这大概是应对大多数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套路。然而,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有如此迅速和高效的应对能力,那日常的监管哪里去了?难道出了事,真的全是几个小商小贩的责任?真正该负责的是谁?

对于几年前的三聚氰胺事件,公众一定还有印象。那次事件中,包括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内的众多官员被免职。那几乎是第一次全民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地政府显示了处理事件的力度和决心,给了公众一个交代。然而,随着食品、环保等各类问题不断出现,这样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罕见。比如,去年造成7人丧生的兰考大火,当地只是处理了几个民政局干部了事,难怪新华社评论说:“面对汹涌民意,兰考终于有所回应,县民政局等6名‘比芝麻还小的官’被停职检查,但这个结果如何抵得过7条生命之重。”

是我们的生命、安全越来越低贱,还是官员们的位置越来越金贵?是公众越来越坚强和百毒不侵,还是社会变得越来越冷漠麻木?现在的这一切,究竟是谁之过?难道真的非得闹出一两条人命来,“有司”们才能感到大事不妙,例行公事地道个小歉、撤个小官?

面对百姓遭受的食品安全等事件,我们的官员能不能从良心出发,将心比心,鼓足勇气,递上自己的引咎辞职书?对于官员的这种勇气,我们需要鼓励。

④襄阳大火(稍微早点):襄阳大火夺十四命 CCTV只播波士顿

4月14号清晨,湖北省襄阳樊城区前进东路一景城市花园酒店发生火灾,造成14人死亡,47人受伤,其中最小的遇难者只有五岁。

大火从一楼网吧开始燃烧,很快蔓延到楼上,从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现场浓烟滚滚,一楼明火熊熊燃烧。火灾过程中,从窗户逃出房间,站在窗户上方的一名男子,因为体力不支,从四楼掉了下来,而二楼窗外同样有一群人在等待着救援。这个被称作〝人间炼狱〞的灾难,第一时间没能得到媒体的报导,第二时间,没有领导的安慰,第三时间,波士顿发生了恐怖袭击,几近所有的媒体,全部关注波士顿,没人关注这群本应被关注的同胞的命运。

内心哭泣的网友,在微博发文说:〝当(河南)光山发生22(名)小学生被砍伤的时候,央视(CCTV)在对美国小学生被枪杀口诛笔伐;当国内发生禽流感的时候,CCTV在直播亚马逊大潮;当襄阳发生网吧火灾死伤60余的时候,我们的网站头条铺天盖地全是波士顿恐怖袭击 … 我啥都不说了,一起为逝者(点一支蜡烛吧)。〞

林萍在日本 :北京时间今晨两点五十分,波士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死144伤。美国国会大厦降半旗致哀。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媒体用大幅专题对爆炸案滚动报导。而此前一天,我们的襄阳火灾,14死47伤,遇难者最小5岁,在电视台上已不见了踪影。中国媒体们,也请多报导下他们,生命的天平上,每个人的重量都是相等的。

独立从一个人去旅行开始:去年校园枪击案,昨天波士顿爆炸案,首先站出来的是白宫、是总统,还降半旗。可是,在地球的另一端,发生同类事件,只能在网上看看,且瞬间就可能消失,最先看到的总是“目前死者家属情绪稳定”。美国的月亮并不比别的地方圆,我们不想对比,也无需对比。生命的尊严,跨越国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