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的写作背景

我要写作背景,和诗的详细介绍,和意思!

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 1135 ),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5-06
清照的诗词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国家翻译,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在文学成就的部分中,都对李清照有评介。出了专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种文字,尤以美国人肯尼思�6�1雷克斯罗思(王红公)著书,台湾人钟铃翻译,纽约新闻书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诗词选》,获得世界的公认。 三、作品

李清照工诗,能文,更擅长词。从风格上看,主要是诗慨言志,词婉道情。从艺术成就上看,她的词超过了诗和文。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元符三年(1100)左右,写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长诗,受到当时人们的好评。
十余岁时作《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轰动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

词的成就最大,被称为“易安体”,从南宋起就不断有人学习和效仿。风格婉约,但偶有《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的豪放之作。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诗、文虽留存不多,讲历史,谈世事,论文艺,题材范围比较宽广。南宋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表现出密切关怀国家命运的高度爱国精神。

部分诗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广为传诵。
也有如《偶成》、《春残》这样的思人怀乡的清深之作。晚年有五首写给皇帝、后妃的节日帖子诗,皆美化阿谀之语,俗甚。

其文存数篇,早年写过一篇《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金石录后序》一文追忆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贵资料。晚年有《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赵明诚所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现存作品不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残句2则,诗18首,残句15则,词88首,残句13则,佚词1传世,包括存疑词14首,残句1则,误题词29首,残句2则。

李清照工书,能文、画,兼通音律。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115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