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三阿哥胤祥(雍正十三弟)怎么死的?(详细点)

如题所述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是因为积劳成疾最后病死的。

雍正皇帝在争储成功并且顺利的登上了皇位以后,就立即命人把被康熙皇帝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来并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和议政大臣等职位。

让胤祥开始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胤祥在担任户部总理的大臣的时候事必躬亲做出了很多成效,但是他在被康熙皇帝囚禁期间就已经患病。

最后在1729年的是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差,雍正皇帝派御医跟随在胤祥身边为他随时治疗,但是胤祥还是经常的翻身越岭去视察工作,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速了他病情的恶化。在1730年的出月初四胤祥在家里病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

扩展资料:

胤祥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自幼追随雍正帝胤禛,文武双全,曾多次随康熙皇帝出巡,深得康熙帝的喜爱。康熙四十七年,胤祥受到了第一次废太子事件的影响而莫名其妙被圈禁,十分苦逼的度过了好多年,一直到雍正皇帝即位。

1723年,雍正帝继承大统后,立马任命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雍正七年,命允祥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同年十月,下令仪仗增加一倍。

胤祥掌政时,兢兢业业,为雍正朝立下了汗马功劳,雍正八年五月病重去世,雍正帝十分悲伤,辍朝三日,这相当于现在的全国默哀三日。

允祥死后,上谥号为贤,配享太庙,雍正帝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原需避雍正帝名讳而改名允祥中的允字变回胤字,成为雍正朝唯一位最终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允祥与雍正帝是极其少有的互为依靠君臣兄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首先是由于圈禁,膝盖受凉,得了鹤膝风。“湿素毒结于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后成疮,时流稀脓……”。此症时好时坏,经御医反复医治,很长时期未愈。

     然后有才却施展不得,心里一直不舒坦。

     后来雍正年间事必躬亲的劳累。再加上好像那个毛病又影响到了肺部还是哪,开始咳血。特别是冬天,病情最严重。他非常勤政,“往来审视”费尽辛苦,怕烦扰百姓“常至昏夜始进一餐”。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重了他的病势。怡亲王对其一同办理水利的下属说“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三个月后怡亲王就因病去世了。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胤祥病故,年仅四十四岁。雍正悲痛万分,在八年九月初六的上谕中曾说:“朕因忆吾弟怡贤亲王在日,八年以来诚心协赞,代朕处理之处不可悉数。从前与吾弟闲谈中,每常奏云,圣躬关系宗社至为重大,凡臣工可以办理者皆当竭诚宣力以代圣躬之劳,臣心实愿将己之年龄进献,以增圣寿。彼时闻之,深为不悦,以此言为非。今日回思吾弟八年之中辅弼劻襄,夙夜匪懈,未必不因劳心殚力之故伤损精神以致享年不久。且即以人事论之,吾弟费八年之心血而朕得省八年之心血,此即默默中以弟之寿算增益于朕躬矣”。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730年),清康熙帝第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胤禛继位,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命总理户部。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死后令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为了纪念他的功劳,下旨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第2个回答  2019-12-21
清朝十三阿哥胤祥是因为积劳成疾最后病死的。

雍正皇帝在争储成功并且顺利的登上了皇位以后,就立即命人把被康熙皇帝囚禁的十三阿哥胤祥放了出来并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和议政大臣等职位。

让胤祥开始处理重要的国家大事,胤祥在担任户部总理的大臣的时候事必躬亲做出了很多成效,但是他在被康熙皇帝囚禁期间就已经患病。

最后在1729年的是胤祥的身体已经非常的差,雍正皇帝派御医跟随在胤祥身边为他随时治疗,但是胤祥还是经常的翻身越岭去视察工作,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这种身心俱疲的状态加速了他病情的恶化。在1730年的出月初四胤祥在家里病死,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四岁。
第3个回答  2013-04-14
由于圈禁,膝盖受凉,得了鹤膝风。康熙年间,有才却施展不得,心里一直不舒坦,后来雍正年间事必躬亲的劳累。再加上好像那个毛病又影响到了肺部还是哪,开始咳血。特别是冬天,病情最严重。最后于雍正八年五月辞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4-15
雍正八年(1730)——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是生病死的,积劳成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