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生平简介

急需,只要差不多就行,不要少于300字!!!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 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 首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5-18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八十至九十分贝之间,人不能在八十五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六小时,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耳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大师风范

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798年,柏纳多特将军(1763—1844)出任法国驻维也纳大使,贝多芬常到他的家里,并和他周围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贝多芬在柏纳多特的提意下,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从学生李斯(1784—1838)那里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走向桌子,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4年12月,这部交响曲在维也纳罗布科维兹亲王的宫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维也纳剧院的第一次公开演出,是由贝多芬亲自指挥的,节目单上写着:“一部新的大交响曲,升D大调,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献给罗布科维兹亲王殿下。”奇怪的是,贝多芬不说是降E大调,而说是升D大调。1806年10月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的《c小调交响曲》(作品67号)开始的四个音符,刚劲沉重,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作《命运交响曲》。《命运交响曲》作于1805至1808年。贝多芬在1808年11月写给他的朋友韦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经说出:“我要卡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把我完全压倒!”“命运敲门的声音”在1798年所作《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之1)第三乐章中就已经出现过,以后又出现于《D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乐章、《热情奏鸣曲》(作品57号)第一乐章、第三《列奥诺拉》序曲(作品72号)、《降E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4号)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见,通过斗争战胜命运,是贝多芬一贯的创作思想。《命运交响曲》所表现的如火如荼的斗争热情,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第一次听《命运交响曲》时,吓得心惊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仑一个旧日的卫兵,听了第四乐章开头的主题,禁不住跳起来喊道:“这就是皇上!”柏辽兹把《命运交响曲》中惊心动魄的斗争场景,看作是“奥赛罗听信埃古的谗言,误认黛丝德蒙娜与人私通时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认为:“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1830年五、六月间,门德尔松在魏玛逗留了两星期,和歌德作最后一次会晤,在钢琴上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月光奏鸣曲》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接近于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期。这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郁的思绪。而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回忆的甜梦,也像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而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这首钢琴曲之所以被称为《月光曲》,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了以后说:“听了这首作品的第一乐章,使我想起了瑞士的琉森湖,以及湖面上水波荡漾的皎洁月光。”以后,出版商根据这段话,加上了《月光曲》的标题,关于作曲家在月光下即兴演奏的种种传说便流行起来。其实触动贝多芬创作的不是皎洁如水的月光,而是贝多芬与朱丽叶塔·圭查蒂(1784—1856)第一次恋爱失败后的痛苦心情。
朱丽叶塔·圭查蒂是伯爵的女儿,比贝多芬小14岁,两人真诚相爱,因门第的鸿沟,又迫使两人分手。贝多芬在遭受这一沉重打击之后,把由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内心痛苦和强烈悲愤全部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中。所以,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
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是一出完整的悲剧,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像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绕着《月光》,有一段误传的轶事。世纪上半叶,一位德国音乐评论家发表文章,说贝多芬的《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水波荡漾的月光”。于是精明的出版商即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天晚上,贝多芬在维也纳郊外散步,忽然听到琴声,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寻声走到一幢旧房窗前,发现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进屋后才知道她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作曲家非常感动,在月色辉映下,他写下了这首月光曲……”。
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年,当时他的耳聋疾患日渐严重,失恋的创痛尚未平复,在痛苦的心境中,他写出了这首钢琴奏鸣曲。
这个虚构的故事后来被应用为我国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月光曲》。

热情奏鸣曲
兴德勒有一次向贝多芬问起《d小调奏鸣曲》(作品31之2)和《f小调奏鸣曲》(作品57号)的内容时,贝多芬的回答是:“请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因此前者被称为《暴风雨奏鸣曲》,而后者则由汉堡乐谱出版商克兰茨(1789—1870)加上了《热情奏鸣曲》的标题。(另一说,“热情”的标题是由德国钢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赖内刻(1824—1910)所加,这似乎是没有根据的。)“热情”的标题没有贝多芬的认可,但用于这部英雄豪迈、气势磅礴的作品,是相当恰切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有一次在莫斯科听到俄国作曲家和指挥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这首奏鸣曲后,说道:“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十月三十日,巴黎在普法战争中已经被普鲁士军队包围三个多月了。设在凡尔赛的普鲁士国王威廉的大本营里,铁血宰相俾斯麦正同法国资产阶级政府首脑梯也尔谈判停战条件。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寒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他是从一个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场来领会贝多芬的“热情”的。他曾说过:“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因为“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听说他的音乐为俾斯麦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贝多芬的朋友
美尔策尔(1772—1838),以发明和制造机械乐器著称于世。1813年秋,贝多芬为美尔策尔发明的万能琴(即机械乐队)写作了一部战争交响曲,题为《威灵顿的胜利》或《维多利亚之战》,描写同年6月21日英将威灵顿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维多利亚大败拿破仑的场景。美尔策尔曾经在温克尔(1776—1826)发明的基础上,创制了今天通用的拍节机。贝多芬首先采用,并按照它每分钟所打的拍数来标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贝多芬的助听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尔策尔为他制作的。有一次,贝多芬在送美尔策尔出行时,写了首富于风趣的卡农,来歌颂拍节机的创制者。这首象征贝多芬和美尔策尔之间友谊的卡农,后来被贝多芬选进了他的第八交响曲(作品93号),成为第二乐章的主题。

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响曲
瓦格纳称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作品92号)为“舞蹈的极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体运动的最妙的体现”。据说他曾设想在李斯特的钢琴伴奏下,用舞蹈来表现《第七交响曲》。瓦格纳的理想,后来由俄国舞剧编导马辛实现了。1938年,他把这部交响曲编成了芭蕾舞,用来表现一个寓言式的故事情节——世界的创造和毁灭:第一乐章:创造——在创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变成了植物和动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现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危险的蛇。第二乐章:大地——地球上出现了憎恨和强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着被谋杀的少年。第三乐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对大地上的骚乱无动于衷,依然尽情欢乐。第四乐章:酒色和毁灭——人们沉湎于酒色。神看见他们恶劣地模仿上界的欢乐,因为愤怒而用火毁灭了世界。1938年5月,这出舞剧由巴西尔的俄国芭蕾舞团在摩纳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欢乐颂与合唱交响曲
1793年1月,德国诗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学法学教授菲舍尼希写信给席勒夫人夏洛蒂说:“有一位青年……抱着伟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欢乐颂》一节一节地谱成音乐。”这个青年就是贝多芬,当时他住在波恩,只有23岁。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为《欢乐颂》的音乐起过稿。在1812年写的《欢乐颂》主题,后来用于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调命名日节庆序曲》(作品115号)。贝多芬在1795年的前后为毕尔格的诗所作的歌曲《互爱》和《合唱交响曲》末乐章中《欢乐颂》的主题,在音调上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欢乐颂》主题的前身。后来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调钢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号)中又借用这个曲调作为主题,演唱库夫纳歌颂音乐魅力的诗。《钢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为写作《合唱交响曲》的终曲而作的一次尝试。1824年3月,贝多芬在写给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说过:“《合唱交响曲》的终曲,是按照《钢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调写的,但规模则远较宏大。”由此可见,贝多芬为《欢乐颂》谱曲的意图,从1793年开始,前后琢磨了30年,才最后在《合唱交响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响曲》完成于卡尔斯巴德决议后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运动都遭到残酷镇压的反动时期。1824年5月在维也纳刻伦特纳托尔戏院初次演出时,听众反映的热烈是空前的。贝多芬出场时,受到听众五次的鼓掌欢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乐队中背对着听众的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尔牵着他的手转过身,才“看到”了听众的欢呼。从初演所引起的异乎寻常的情绪可以看出,歌唱欢乐,也就是歌唱自由,在当时有着何等深切的现实意义。

◆乐圣境界

欣然忘食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令敌手剽窃无门
贝多芬在18岁时(1788年)和波恩的勃劳宁一家交上了朋友,这一家的女儿埃雷奥诺勒(1772-1841)和儿子罗伦茨(1777-1798)跟贝多芬学习钢琴。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波恩去维也纳。由于离别前发生了一场争吵,贝多芬到了维也纳以后有一年没有和埃雷奥诺勒通过信。1793年,他把在维也纳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写的)题献给了埃雷奥诺勒。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费加罗的咏叹调为主题的小提琴和钢琴变奏曲。1793年11月2日,贝多芬写给埃雷奥诺勒的信里,在谈到尾声中钢琴部分技术艰难的颤音时说:“维也纳有些人在晚上听了我的即兴演奏后,第二天就会把我的风格上有某些特色的东西记录下来,算作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没有看穿他们的这种行径,我是不会写这类曲子的。我知道他们的曲谱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决定先发制人。但我还有另一个理由:我想难倒那些维也纳钢琴家,其中有几个是我的死敌。我要用这个来回敬他们,因为我料到,我的变奏曲将会到处和那些所谓的先生们狭路相逢,使他们显出一副狼狈相。”不久以后,贝多芬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了这个曲子,显示了他那高超的钢琴技巧。

严谨的作曲态度
门德尔松曾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众。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第2个回答  2008-05-24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八十至九十分贝之间,人不能在八十五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六小时,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耳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一生

贝多芬相关资料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
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
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
「第九号交响曲」的「欢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欢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贝多芬作品年表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3月26日 去世。
此外还有作曲时间大约为1810年的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贝多芬(1770—1827)出生于波恩,自幼学习弹琴,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贝多芬生活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和维也纳体系的时代,欧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识此时正日益兴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征,或歌颂英雄,或反对封建,争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来。其主要作品有《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命运交响曲》(即第五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即第九交响曲)等。贝多芬的晚年十分凄凉,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但是,人民忘不了他,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 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 首等等。
第3个回答  2008-05-2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原来,钢琴声的分贝数一般在八十至九十分贝之间,人不能在八十五分贝或更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停留超过六小时,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因此导致耳聋,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一生

贝多芬相关资料一七八七年四月,一位年青人前往维也纳拜见当时的大音乐家莫札特。此人其貌不扬,短小精明,在莫札特面前大展钢琴身手,连被誉称神童的莫札特亦为之惊叹。立即向在场的朋友说:“此年青人必为乐坛掀起狂澜。” 莫札特的预言不到十年立即应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贝多芬。
贝多芬一七七零年十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德国科隆附近莱茵河畔的波昂。他的父亲约翰庸庸碌碌,嗜酒如命,童年时代贝多芬毫无幸福可言。
~惨遭鞭笞的童年声声疼~
他的父亲希望儿子成为第二个神童,以便*他享受荣华富贵,所以强迫他学习钢琴,稍有不遂,即遭毒打。就在这样凄惨痛苦命运下,贝多芬渡过了童年。 贝多芬天赋过人,再加上后天刻苦的磨练,程度愈来愈高,连他的老师都自叹弗如。
十二岁时贝多芬受聘为宫廷古钢琴与风琴乐师,也负起了养家责任。在宫廷中贝多芬遂渐受到重视,但他心怀远大,在一七八七年远赴维也纳投拜莫札特。但很不幸,他的母亲在波昂病危,回家不久,母亲就去世了。这对贝多芬打击甚大,他又在波昂待了五年。
为了实现理想,贝多芬于一七九二年再度前往维也纳。此次华德斯坦伯爵援助甚多,为了报答,贝多芬日后写出了钢琴奏鸣曲作品五十三献给了华德斯坦。
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他学了有十年之久。
~挣脱束缚 追求自由~
一七九五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当时他亲自弹奏自己写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他也因此名闻遐迩。
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作的,同年他又出版了三首钢琴三重奏贝多芬也奠定演奏者与作曲家的双重声誉。
此后五年,他又写作了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以及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一七九九年贝多芬又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他凭著神奇的想像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著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贝多芬在一帆风顺之际,声名如日中天,然而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有了耳聋的疾病。
~听不见声音的巨人~
这是很残酷的打击,为了怕人发觉他耳聋,贝多芬逐渐离群索居,自己变得愈来愈孤僻。
而在此时,他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一八零二年贝多芬迁到离维也纳车程一小时的海利金宁静村庄作曲,他在那里完成了第二号交响曲。但耳疾恶化使他痛苦万分,因而他写下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陈述悲惨遭遇与不幸。后来贝多芬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要忘掉自己的不幸,最好的方法就是埋头苦干」。此时他回到维也纳,乐思泉涌,一八零三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又写作了极出色的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一八零四年完成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隔年又接著完成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与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在这一连串作品中他表现出真正的功力,如「华德斯坦」与「热情」使世人如痴如醉。一八零六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一八零八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一八零九年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全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藏著热情的火山~
贝多芬的内心蕴藏著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贝多芬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一八零九年拿破仑攻占维也纳,王子公孙纷纷逃难,贝多芬经济陷入困境。在战火弥漫的日子里,他依然留在维也纳,苦心创作,他的「皇帝」协奏曲就是在隆隆炮声中写出的。
由於「命运」与「田园」首次演奏并未获得维也纳人民的青睐,贝多芬有心离去前往德国,但因鲁道夫公爵、罗伯高维兹王子与金斯基公爵三人极力挽留,他才留下。日后,贝多芬写作「大公钢琴三重奏」题献给这些恩人。
~乐声飞入平常百姓家~
自法国革命后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拿破仑兵败,维也纳又恢复欢乐的气氛。一八一二年贝多芬在伤兵救济音乐会上首演「第七号交响曲」与「第八号交响曲」,非常轰动。他又博得维也纳人民的尊敬。
贝多芬从一八零四年到一八一四年之间,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十一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丰富,历史价值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他的「第七号交响曲」没有标题,华格纳认为这首曲子是舞蹈的象征,尤其是热情奔放的终乐章。「第八号交响曲」是他九大交响曲中最明朗、最爽快的曲子,以达观而超然的态度浏览人生。
贝多芬的第三段人生起自一八一五年。那时他已届壮年对人生有更透彻的领悟,此后写作的音乐,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这全是有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
~乐圣不擅人间事~
由於弟弟卡尔一八一四年去世,贝多芬又负起了监护养育侄儿的责任。但领养过程与事后侄儿给他带来的问题让他吃了不少苦头。总之他无法将爱心转移到他侄儿身上。贝多芬对与人如何相处的道理完全崩溃。
乐圣贝多芬变得更加消沈,同时身体状况更加严重,经济十分拮据。那时他正全力创作两大作品--「庄严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尤其前曲是为了鲁道夫被任命为大主教登基典礼时演奏的使用。正因责任重大,他花了约五年的时光,在一八二三年完成。隔年五月七日他的「第九号交响曲」首演,将他的声望又推到新顶点。
「第九号交响曲」的「欢乐颂」合唱是采自席勒的诗「欢乐颂」。他早年就有此念头,经过了三十二年终於达成心愿。「第九号交响曲」的成功为他带来了一生最大的荣耀与欢欣。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指挥,但因耳聋无法进行,秩序大乱,因此正式公演时由乌姆劳夫指挥。 贝多芬仍在舞台上背对听众指导。当全曲演奏甫毕,听众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如雷,但贝多芬毫无知觉,还是经过演出者的提醒,他才看到了感人的场面,含泪答礼。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在不知不觉下患了肝病,时日就度过在病情益渐严重的日子里。他那即将远离尘世的心灵,反而趋於宁静。这时贝多芬好像在稀薄,纯净的高空中,俯视自己即将抛开的世界。写作了五首最后的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他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
~最后的春雷响起了~
贝多芬的余生已经不多,单是一八二六年就动了四次手术,但病情未见好转。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著震耳欲聋的春雷,此时贝多芬握紧右拳,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根据古老的记录,贝多芬的葬礼在三月二十九日举行,约有两万名以上的维也纳市民参加护送到举行追悼弥撒的雅瑟尔教堂......

◆贝多芬作品年表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3月26日 去世。
此外还有作曲时间大约为1810年的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
第4个回答  2008-05-18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

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他的作品受十八世纪启蒙运动和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影响,个性鲜明,较前人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音乐表现上,他几乎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大大提高了钢琴的表现力,使之获得交响性的戏剧效果;又使交响曲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重要音乐形式。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等等。

生平
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7日诞生于德国波恩。父亲是该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母亲是一个女仆,心地善良、性情温柔。她第一次嫁给一个男仆,丧夫后改嫁给贝多芬的父亲。艰辛的生活剥夺了贝多芬上学的权利,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他不惜打骂,迫使贝多芬从4岁起就整天没完没了的练习羽管键琴和小提琴。7岁时贝多芬首次登台,获得巨大的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此后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学习作曲。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贝多芬无时不充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风骚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伽仑堡伯爵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03年他从灰暗中走出来,写出了明朗乐观的《第二交响曲》。之后更多更好的音乐在他的笔下源源不断的涌现。《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还有优美动听、洋溢着欢乐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绚丽多彩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

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原因是肝脏病。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而他的墓旁则是舒伯特的坟墓。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作曲家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一百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交响乐9部;管弦乐几十首(《爱格蒙特序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一首;其他协奏曲5首;钢琴奏鸣曲32首(热情、月光、悲怆、黎明、暴风雨等最为著名);室内乐80首;歌剧1部《弗德里奥》;另有神剧1部;弥撒曲2首等等。

逸话

童年
贝多芬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宫廷歌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没有对家庭和气过一点,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起初,善良的祖父还能使这个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过来,他最大的孙子的音乐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是当小贝多芬只有四岁时,祖父就去世了。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不久,一个没什么水平的旅行音乐家法伊弗尔来到这个市镇,被带到贝多芬家里。他和老贝多芬常常在外面一个小酒馆里喝酒到半夜,然后回家把小路德维希拖下床开始上课,这一课有时要上到天亮才算完。为了使他看上去象一个神童,父亲谎报了他的年龄,在他八岁时,把他带出去当做六岁的孩子开音乐会。但是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事,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被钟爱的姐姐;而贝多芬则不然,虽然他的演奏赢得了家乡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却远未象莫扎特那样引起世人的惊叹。

我行我素
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己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瞎忙。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他总是同房东们发生纠葛,总是不断地搬家。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使它冷却,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我们可以想象那房东和其他房客的情绪会怎样!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由于他每次租新房时必须签署一张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时为四个公寓付房租。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虽然挣了不少钱,可总是没有多少积蓄的原因吧!

失聪
当他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的耳朵越来越聋时,他几乎绝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还有比听不见他喜欢听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声音更不幸的事情吗!起初,只有威格勒医生和斯蒂芬.冯.勃罗伊宁等几个老朋友知道他的不幸。他放弃到各王宫去听他如此喜爱的欢快的音乐会,他怕人们注意到他的耳聋,以为一个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家是写不出好作品来的。不!他想起他想写的一切音乐,“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也许对他来说,在耳聋的时候创作音乐并没有别的音乐家那么难。在他看来,音乐不仅是用迷人的声音安排各种主题或音型,它也是表现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种语言。

贝多芬作品年表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死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