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毛笔字时用来压宣纸的两块东西叫什么的?一下子就给忘了。

有石头做的,有木材做的、

您好,用来压宣纸的叫做镇纸。

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跟您分享一下练习书法需要准备的工具。

书法工具之一笔

毛笔的种类很多,一般写字的笔,大致分软性、硬性、中性三类。软性的笔,有羊毫、鸡毫等。硬性的笔,有紫毫(兔毫)、 狼毫、鼠毫等。中性 (不软不硬)的笔称“兼毫”,有羊紫兼、羊狼兼两种。

练习书法宜用软笔还是硬笔,要看字的大小而定。写大楷、隶书宜用软笔,写小楷、 行、草书宜用硬笔。

笔的好坏,以“尖”“齐”“圆”“健”为标准。所谓 “尖”就是笔毛聚拢时笔锋要尖税。所谓“齐”,就是把笔毛捺扁时看去要齐,可用手指把笔头捻开捺扁,看是不是内外都齐,像篦子的齿一样没有参差长短。所谓“圆”,就是写起宇来,四面都圆转如意,必须整个笔头像初出士的肥笋,圆浑饱满,没有四凸,所谓“健”,就是弹性较强,把新笔捻开,蘸些唾沫,在大拇指甲上来回绕圈儿,笔尖要圆转自如,没有“抢毛”(突出在旁边的笔毛),绕罢提起,笔尖自然收束,回复尖挺。将这四个条件合起来考虑,可知选笔时应挑笔毛肥些厚些的,不要又瘦又单的,写起来方能得力。

新笔笔头上有胶,买回来后,须先浸在凉水里让它自己慢慢发开(不要用热水),不要硬捻或用牙咬开。写中楷的笔,发开整个笔头的三分之一;写大楷的笔,发开整个笔头的一半,不要多发或全发开。字写毕,须把笔头上的余墨用清水洗净、挤干,抹顺笔 毛,插入笔筒或套上笔帽。如放置较长时间不用,还应在放笔的匣子里搁上樟脑,以防虫蛀。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保护笔毛不受损伤。

书法用具之二——纸

写书法的纸大致分为生熟两种,生纸吸水,熟纸不吸水。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谈到宣 纸,可能马上会想到那种完全吸水的生纸,其实在古代很长段时间中,都是用熟纸进行书写的。不建议大家用完全吸水的生宣纸练习写宇,因为这样的纸张吸水性过几乎无法表现出笔毫在纸上的微妙变化。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生宣纸带的墨迹自然洇开的效果,还有对书与痕迹的模糊,有一种柔焦式的美化和装作用。

练字打基础要在比较糙而涩的纸上下功夫,所以用纸以毛糙和能吸水为宜,通常用元书纸、毛边纸、高丽纸都可以。

最开始练字,比如练习中锋,写篆、隶书 时,可以使用偏熟或半生熟元书纸。写到小楷的时候,适合选更熟一些的,比如蜡笺,这样的纸对书的技巧与精度也有着相当的要求。

说到笺纸,古来有很至种制作工艺和相应的样子,比如彩色的、洒金银的,还有用各和植物花朵制成的。高濂在 《遵生八笺》 中列举了很多种纸的做法和样子,各有趣味,又说五色纸笔,唯有白色、月下白和松花色这样的最好、最清雅,种种用心很是可爱。

纸的购买单位论 “刀”,一刀纸通常是一百 张,特殊情况下也有五十张的。练字时可以多用手工纸,机器制的少用些。机器制的纸往往不抓墨,墨与纸很难结合,容易浮在表面,字就不容易见精神。

纸的保存要注意防虫防潮。陈年的纸因为褪去了火气,会更细润好用,能呈现的笔墨层次比新纸更丰富,所以也更有价值。

书法工具之三——墨与砚

写字用墨有松烟和胶墨两种,练字以胶墨为宜。选时要选分量轻、质地细(上面没有杂质)的。

磨墨要轻而慢,要保持墨的平正,要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要斜磨或直推。磨墨用水,宁少勿多,磨浓了,加水再磨浓。要用清水磨墨,不可用茶或热水。墨要磨得浓淡适中,不要太浓或太淡。

磨毕要把墨装进匣子,以免干裂。磨墨时间比较长,为了避免右手酸累,最好能练会左手磨。

磨墨的方法建议

- 在砚堂上面滴少量清水。

- 将墨条垂直置于砚堂上,重按轻转。顺时针研磨,要缓,要轻。古人所谓的“磨墨如病夫” 就突出了一个 “缓”字。

- 在研磨过程中根据墨的浓稠情况,分次加人清水。要有耐心,研磨得大快,墨汁容易起沫,太慢则下墨迟。

- 如需大量墨汁,可将磨好的墨汁倒人墨海中,然后继续研磨。也可将现成的瓶装墨汁倒人砚台,加水,用墨条研磨一段时间,调和使用。

- 宿墨滞笔,如果没有特殊的使用习惯,要及时洗净砚台。

如果我们用墨汁写字,而不是像古人一样用墨条和砚磨墨,就需要准备一个装墨汁和调整笔亳用的墨碟。

选择墨碟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有一定的重量。太轻巧的盘子不适合,因为大点的毛笔在蘸墨和调整笔锋时,稍微用力就很容易把墨碟打翻,发生墨汁洒在桌上的事故。

第二是墨碟的边缘要适合刮去笔毫上多余的墨汁,以及调整笔锋。从前,古人还设计了专门用于舔笔的小碟子,我们现在都用设计周到的墨碟代替了。

至于砚,则是古来写字不可少的文房用品,用于研磨、盛放磨好的墨汁。磨墨真的很需要耐心,现在我们的事情多,时间有限,力气也需要留着好好写宇,所以初学时还是推荐用墨汁。

如果不磨墨,砚的使用率其实并不高,现在它更多被视为一种文房雅玩和奇情之物,寄托了我们对于古代文人生活的欣赏之情。

书法工具之四—其他

毛毡

写字垫在桌上的毛毡,大概是不写字的人最不容易想到的一件必需装备。

在生纸或偏生的纸上写字,墨汁很容易渗到桌面上,纸会和桌子粘在一起,因为不吸水的特质,毛毡能很好地托住墨汁。如果用的是熟纸,可以垫皮料或直接在桌上书写,这样笔面更硬实锋利,边缘也更清晰。

乳白色、灰色和一些颜色饱和度低的羊毛毡很好用。最好不要选择饱和度很高、色彩过于明亮的毛毡,看着会疲劳,写字作画的纸通常都有一定的透明度,尤其是画画的,颜色鲜亮的毛毡会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判断。

笔洗

洗笔的水孟叫作笔洗,古代又叫洗子。

它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写字的时候提供水,水和墨是控制墨色的关键性存在;二是湿润毛笔,毛笔在蘸墨之前一定要先润 湿,长期用千笔直接馥墨对毛笔有损害,第三才是用来洗笔。

可以在桌上多准备几个笔洗,出门时,则可用各种水杯和碗来替代。

纸镇

纸镇会在书写的时候带给我们安全感,就像它的名字一镇住纸。

如果纸张在书写的时候出现移动,会让笔亳突然失控,或是无法发力,所以用重物压住纸张是很重要的。从美感的角度讲,书桌上的器物体现不同的材质,会有一种丰富而又和谐的美感。

金属纸镇很好用,因为体积相对较小,分量又足够重。另外也有用石头或者木材做的纸镇,需要选择合适的,否则容易压不实, 或因体积偏大带来遮挡,影响手和毛笔的运动。

笔山

笔山又叫笔搁、笔架,是毛笔的好朋友。它是毛笔在书写需要暂停时的搁置处。笔上有湿墨时,稍不小心就会沾染到各处,架在墨碟的边缘又很容易发生毛笔滚落弄脏纸或桌子的恼人情况,所以为它找一个安置处是非常必要的。

毛笔好好架在笔山上时,会有一种安定有序的感觉。笔山的材质有很多种,比如瓷、木头、水晶和玉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27
镇纸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兴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尺。古代镇纸大多采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材质多为玉、陶瓷、铜以及水晶等等。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的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等等,形状大多为长方形,因为这个缘故,镇纸也常常被叫做镇尺、压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4-27
1、 笔

笔有软笔和硬笔之分,软笔一般是指毛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一,利于起倒,适宜写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之。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可以软毫作训练,以获得驾驭毛笔的能力。另外,将软、硬毫按一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能在软硬毫之间。毛笔按大小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提笔、斗笔等。硬笔包括钢笔、圆珠笔、铅笔、粉笔、自来水笔、木片、竹片等。

2、 墨

墨按品种可分三大类,即油烟、松烟、和兼烟。用桐油等动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制成的墨称油烟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松烟黑而沉,油烟乌而亮。兼烟是取二者之长而弃二者之短。现在书法一般用墨汁,可节省研磨时间,比较方便。习字用一般墨汁即可,创作发用比较好的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

3、纸

初学书法可选购一些廉价的元书纸、毛边纸,报纸也可以用来练习写字。书法习作和创作主要用的是宣纸。宣纸的种类很多,可根据吸水性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也可以根据纸幅大小分为二尺宣、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等。书写对联时除了可以用普通的宣纸以外,还有一种专门为书写对联准备的纸,我们通常称其为“瓦当纸”。宣纸以安徽所产为佳。四川、浙江等来地产的宣纸都可用于书法创作。

3、 砚

砚是磨墨和盛墨的工具,又称砚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研墨工具,唐代则开始制石砚。现在最有名的砚台是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等。砚台一般以贮墨多,细腻者为上品,如端砚、歙砚等。初学者用小碟子或碗盛墨汁最方便。

学习书法除了要用笔、墨、纸、砚外,还需要有笔架、毡子等。
第3个回答  2016-02-24
你好,那叫做镇尺,关于文房用具,其实你还可以找这个文章来了解下《学书法除了笔墨纸砚,还有哪些文房用具值得拥有?》,里面提到了很多书法用具,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