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怎么流感这么多?

如题所述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秋冬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流行性感冒 - 疾病简介
[编辑本段]
该病系流感病毒引起,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直径80-120nm,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抗原变异,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易发生大范围流行。
症状:1、起病急骤,畏寒、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39-40℃甚至更高。伴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有腹泻。 2、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充血,咽部充血,软腭上有滤泡。
流行性感冒和感冒
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由于病毒是经由空气传播,因此首当其冲的是鼻子。病毒首先感染鼻黏膜,然后不断繁殖,引致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病徵。
一般的感冒是指「鼻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所有徵状都与鼻有关,如鼻涕、鼻塞和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徵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品种。

流行性感冒 - 定义及流行病学
[编辑本段]
(一)概述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20世纪的4次甲型流感世界大流行,中国近半个世纪内(1953年至今)流感流行共计发生大中小规模的流感流行17次,其中2次为大流行。
(二)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乙型流感 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已散发为主。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流行性感冒 - 临床表现
[编辑本段]
(一) 概述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二) 临床分型
1、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2、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3、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4、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并发症
1、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
2、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
3、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发烧应怎办?
流感的其中一个病状就是发烧,体温有时可高达摄氏39至40度。此时许多人会服用退烧药,或使用酒精擦身,或冰敷退热。其实,在摄氏37至40度高温下,流感病毒的繁殖受到抑制,可以说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正准备打仗的讯号,若强行压抑,只会削弱自身的抵抗力,帮助病毒繁殖。也有人提议少穿衣服散热,其实不论是风热还是风寒感冒患者,都有畏冷表现,即使有高热在身也如是。所以,应当做的,是穿足够衣服保暖,不随便吃退烧药(尤其是自行服成药),否则反为误事。

流行性感冒 - 中、西医面面观
[编辑本段]
西医的看法
按西医理解,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西医按病毒的类型区分,分流感A型和B型(见流感ABC)。
中医的看法
中医学上并没有病毒这个概念,对於流感或感冒,一律统称为“外邪入侵”,因为病毒发源地不论是鼻黏膜或呼吸道,都属脏腑以外,因此称为“外邪”。
中医按病症的表徵和身体反应分类,大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症状:喉痛、发烧、没胃口、流鼻涕(浓稠、黄绿色)、有浓痰。
风寒感冒症状:畏寒怕风、疲倦、流清鼻水、没有食欲。

流行性感冒 - 流感ABC
[编辑本段]
流感病毒分为A、B、C三种:
A型:最常见,可广泛流行及人畜共患,例如1997年在香港肆虐的禽流感,以致政府须屠宰150万只鸡。A型病毒可再分为A1、A2型,并按结构再划分,例如A型H5N1毒株(香港禽流感病毒)、A型H3N2(1995年在武汉发生)、A型H1N1(1995年在德国发生)等。病毒因不定时的基因突变而衍生新品种。
B型:也会流行,症状较A型轻,无再分亚型。
C型:主要以散发病例出现;无再分亚型。
H、N是指什么?
流感病毒有一层脂质囊膜,膜上有蛋白质,是由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濲(N)组成,均具有抗原性。A型流感病毒变异是常见的自然现象,主要是H和N的变异。
一般感染人类的流感病毒的血凝素有H1、H2和H3叁种。H4至H14则只会感染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如鸡、猪及鸟类。N只有N1及N2两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