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前八句景物描写赏析 三百字

如题所述

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目录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鉴赏作品辑评关于诗题作者简介展开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狄少英国画作品[1] 春江花月夜2-狄少英国画作品【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姓名】张若虚。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品出处】《全唐诗》。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编辑本段注释译文注释  (1)滟(yàn)滟:波光闪动的光彩。  (2)芳甸(diàn):遍生花草的原野。  (3)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  (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  (5)汀(tīng):水边平地   (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月圆时象车轮,故称月轮。  (8)穷已:穷尽。  (9)但见:只见、仅见。  (10)悠悠:渺茫、深远。  (11)青枫浦上:青枫浦 地名 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  浦上:水边。  (12)扁舟:孤舟,小船。  (13)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14)月徘徊:指月光移动。  (15)离人:此处指思妇。  (16)妆镜台:梳妆台。  (17)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18)捣衣砧(zhēn ):捣衣石、捶布石。  (19)相闻:互通音信。  (20)逐:追随。  (21)月华:月光。  (22)文:同“纹”。  (23)潭:同“谈”,说。   (24)潇湘:湘江与潇水。  (25)碣石、潇湘, 泛指天南地北。  (26)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7)乘月:趁着月光。  (28)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典故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的句子。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  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鱼龙潜跃水成文”,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晚上随意谈着梦中落下的花,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春江花月夜,怎不叫人流连忘返(6张)编辑本段作品鉴赏闻一多解读版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被喻为“孤篇横绝全唐”。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  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