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的原则有哪些?

如题所述

1.交往原则 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交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交往中双方要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2.服务性原则 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3.针对性原则 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为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4.启迪性原则 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5.自我护理的原则 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维持病人的自尊、自信和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启发、帮助和指导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2
心理护理
的原则:
1、交往的原则。
2、启迪的原则。
3、针对性的原则。
4、自我护理的原则。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过程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护理的主要目的在于:
1、解除病人对疾病的紧张、焦虑、悲观、抑郁等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正确及时的健康教育,使病人尽早适应新的角色及住院环境。
3、帮助病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医-患关系,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
扩展资料: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并尽可能给予满足。
2、家属要支持配合,给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合理安排好病人的休息、睡眠、饮食、营养,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感觉有利于身心健康,使之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3、启发和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保持良好的情绪,解除顾虑,配合治疗护理。
4、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及性质、病程长短、个性特点等,安排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以解除寂寞,振奋情绪,消除紧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理护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