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西鹿寨叫鹿寨?

如题所述

 鹿山镇和寨沙镇两大镇合并了,取名鹿寨县。鹿寨县有仙人放鹿围寨的传说,俺们村里的老人说的仙人放的鹿不走了,停在了这里,最后变成了一座座石头山.....到底有没有鹿呢,答案是有的,本人拉沟乡人,小时候吃过“黄惊肉”,鹿寨人说的“黄惊”是一种野生小花鹿,现已濒临灭绝。 秦、属桂林郡地。官邸寨沙镇内.
注:牛摆圩,鹿寨人里的牛摆不是牛摇摆,意思是最牛X(B)的意思
一,关于建制
   汉、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
汉、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
三国,初沿袭汉制;吴甘露元年(265年) 析始安地(属零陵郡)南部置常安县,境内分属 潭中、始安、常安县地,
晋沿袭三国建制。
南北朝,宋(420—479年),撤销常安县,其地并入始安县,境内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地。 梁大同八年(542年) 于常安旧址改置梁化县,于县置梁化郡,境内分属潭中、始安二县及梁 化郡地。陈析谭中地置象郡,境内分属梁化郡,象郡及始安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年) 废郡,将梁化郡和象郡改置梁化县和象县,境内分属梁化、象、始 安三县地。开皇十八年(598年) ,梁化改纯化;境内分属纯化,象和始安县地。仁寿初(601 —6044) 析始安县地置兴安县。境内分属纯化、象、兴安三县地。大业初,并纯化、兴安入 始安,境内分属象县和始安郡地。
武德四年(621年) 以原兴安县地置宣风县;同年复置纯化县;境内分属宣风、象县和纯 化地。
贞观中析象县置洛容县;十二年(638年) 并宣风入兴安。境内分属象、洛容、兴安、纯 化县地。至德二年(757年)兴安改理定;永贞元年(805年)纯化改称恭化;此间,境内分属象、 洛容、理定、恭化县地。乾宁二年(895年)析恭化地置古县,境内隶属关系如前述。
宋嘉祐四年(1059年),并象县入洛容;六年(1061年)并恭化入古县。此间境内分属洛容、 理定、古县地。绍兴二年(1132年)桂州改称静江府、理定、古县属静江府,洛容属柳州府。
元,静江府改静江路,柳州府改柳州路。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古县改称古田县,属桂林府,此间,境内隶属关系相应变更。正 统五年(1440年)理定县并入永福县。庆隆五年三月,古田县升为州,称永宁州,辖永福、义 宁二县。仍属桂林府。此间,境内分属洛容县、永福县和永宁州。
清,洛容改为雒容,属柳州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析永宁州及雒容、永福、柳城、 融等县的部分地域置中渡抚民厅,属桂林府。此间,境内分属雒容县、中渡厅和永福县地。
民国元年(1912年),中渡厅降为中渡县,属桂林府;雒容县仍属柳州府。民国二年撤府 设道,中渡县属漓江道(民国3年改为桂林道) ,雒容县属柳江道。13年,析永福县的黄冕、 鹿寨、寨沙三个区设置榴江县,县治寨沙圩,属桂林道。此间,境内分属雒容、中渡、榴江 三县。
民国19年,中渡、榴江、雒容同属柳州民团区。23年三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29年,属 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31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区,区治柳江。38年7月,三 县属第十三区,区治柳州。
1951年6月29日奉广西省人民政府令, 将雒容、中渡、榴江三县及修仁县第二区合并成 立鹿寨县,属柳州专区。1952年8月改属桂林专区。1958年8月改隶柳州专区 (1971年更名柳 州地区),沿至今日。
二,关于县城
常安县故城
常安县治古名拉津,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始作常安县治,位于波村北岸的拉津河畔、 即今中渡镇马安中学附近。自南北朝至宋间,县名屡更,但治所不变。宋嘉祐六年(1061年) 将恭化(即常安)县并入古(田)县,以拉津作镇。明代,拉津改称常安镇,今建筑物痕迹无存。
象县故城
隋开皇九年(589年) 置象县。据旧志记述的方位和历代地图集判断,县治初设在今江口 圩附近,后移至今雒容镇附近。
理定县故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 析兴安县地置治定县,县治设在金石镇。至德初改称理定县,治所 不变。宋迁清音,元迁权唐,明迁理定村(即金石镇)。正统五年(1440年)理定并入永福县, 称理定堡。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县尉林天荣重筑堡城现尚存部分砖城残迹。
洛容县故城
唐、宋时期洛容县治设在洛清乡(中渡镇)白龙岩下。天顺中(1457年至1464年)徙于米峒 (今旧县村)。正德时(1506年至1521年)移至龙潭(今新县村),嘉靖三年(1524年)十一月後移 旧地。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迁灵塘(今雒容镇)。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始建雒容城墙,五 十三年(1714年)知县王符震,雍正六年(1728年)知县马朴重修东、西、南、北四城门内卡房 各一。 民国时期, 雒容一直为县治。1949年11月27日雒容城解放,设立雒容县人民政府。 1951年6月,撤雒容县并入鹿寨县,将雒容改为六区为区政府所在地。
中渡县故城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桂林同知移驻雒容县茶亭渡口(今中渡镇)始作厅署。光绪三十二 年(1906年)置中渡厅,抚民同知陈同嵩在茶亭兴建厅署,民国元年降厅为县仍作县治,该镇 地处洛江河畔,上游有旧县渡,下游有新县渡,因此,又称“中渡”。因水路交通方便,到 此定居谋生的人逐渐增多,广东、江西籍商人修建江西会馆和粤东会馆,城内还建有两等小 学堂一所。 1949年12月26日,中渡城解放,成立百寿县中渡行政办事处。1950年9月改为中 渡县人民政府,1951年6月,撤中渡县并入鹿寨县,将中渡改作三区政府所在地。
榴江县故城
寨沙镇原为永福县地,民国13年(1924年)置榴江县始为县城。该镇南面依石榴江,北面 靠虎头山,四周民房围拢,无须建城墙,有东、西、南、北四个闸门。城内设图书馆、邮政 局及中、小学校各1所,筑有炮楼1座。1949年12月2日,寨沙镇解放,设立榴江县人民政府。 1950年3月县府机关迁入鹿寨镇,1951年6月榴江县并入鹿寨县,将寨沙改作九区,为区政府 所在地。
鹿寨县城
鹿寨镇原名牛摆圩,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永福知县设立牛摆堡。正统五年(1440年)改 称鹿寨堡。雍正十一年(1733年),永福县知事在镇内设县丞署,帮助县知事处理政务。衙门 初设在西闸外,后迁大园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建学堂。民国年间,设立榴雒联中。 城内有镇东、交通、宝塔、南市、保泰、十字、凤凰、新安、思义、盐埠、人和、太和等12 条街道,城区面积1平方公里。1950年3月作榴江县治。1951年6月成立鹿寨县,作鹿寨县治, 亦为鹿寨镇人民政府和城关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1951年鹿寨县成立,尚有黄冕、中渡、白寺、平山、鹿寨、雒容、洛埠、江口、导江、 运江、龙江、寨沙、四排,拉沟等乡镇(圩市),现雒容已划为柳州城区。
鹿寨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稍偏北。县境东北与永福、荔浦县接壤,东南与金秀瑶 族自治县、象州县毗邻,西南与柳州市郊区和柳江县隔河相望,西北与融安、柳城县相连。 全县介北纬24°14′至24°50′,东经109°28′至110°12′之间,是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 过渡的地带。县内交通方便,公路东至荔浦,西到柳城,北往永福,西南去柳州;湘桂铁路 纵贯南北,北上直通长沙、南下直达南宁;发源于龙胜县的洛清江自北向南流经县境在江口 注入柳江,机帆船可通航。从县城鹿寨镇沿公路至自治区首府南宁310公里,至柳州44公里; 至桂林201公里;铁路至南宁305公里,至柳州47公里,至桂林126公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6
说中,仙人放鹿(还好不牧马牧牛牧猪),天天放出来又收回克,麻烦,所以仙人就用篱笆围了一圈,(有点象家背后的菜园,所以那时喊作鹿园)把鹿关在里面,久不时来检查一次,仙人也轻松到处旅游。后来,鹿越来越多,篱笆也越围越大,结果围的地方大了,没象菜园了,而且仙人认为搞个菜园忒没面子,就把鹿园改称为鹿寨,把菜园改成山寨了。可以说鹿寨的由来:1.仙人偷懒。2.仙人要面子。

“鹿寨地域,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隶属永福县。明初属桂林府,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年),永福知县郑曦始建牛摆堡,离堡南2。5公里处之平原有一高山,山有六峰,山麓有二泉涌出,可供灌溉称之为六寨山。因耸峙六峰,形似鹿角,如鹿之寨,乃军事屏障,寓意一座巍峨大山屹立,为鹿寨之山主也,故将六寨山更名为鹿寨山。明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年),牛摆堡以此改为鹿寨堡县。鹿寨由此得名。解放后公元1951年,榴江、中渡、雒容三县和修仁县的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摘自《鹿寨县地名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18
鹿寨跟仙人或者有野鹿完全无关!
山里从来就没有鹿!
“鹿寨地域,历史悠久,早在唐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隶属永福县。明初属桂林府,明永乐十一年(公元一四一三年),永福知县郑曦始建牛摆堡,离堡南2。5公里处之平原有一高山,山有六峰,山麓有二泉涌出,可供灌溉称之为六寨山。因耸峙六峰,形似鹿角,如鹿之寨,乃军事屏障,寓意一座巍峨大山屹立,为鹿寨之山主也,故将六寨山更名为鹿寨山。明正统五年(公元一四四O年),牛摆堡以此改为鹿寨堡县。鹿寨由此得名。解放后公元1951年,榴江、中渡、雒容三县和修仁县的第二区合并成立鹿寨县。”——摘自《鹿寨县地名志》
第3个回答  2021-09-01
除了柬埔寨,鹿寨是世界上最大的寨子!
第4个回答  2013-07-26
鹿寨中学是我县唯一一所重点高级中学,也是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议学校之一。全校共有30多个班,120多名教职工,近2000名学生,是一所规模大,办学条件优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校。
   办学条件优良,各种设备设施齐全。我校除拥有国家Ⅰ类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微机室、电子图书阅览室及各项标准体育设施外,每个教室都配有价值近两万元51英寸大型背投彩电、高级电脑、展示台,现代化教学设备居全市高中学校前列。学校有四栋学生公寓楼,每个宿舍住宿8-10人,有双卫生间和固定电话。宿舍宽敞、明净、生活很方便。投资600多万元正在兴建中的科技楼和多功能食堂,将于今年9月峻工使用,届时将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加完善、更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我校90多名任课教师中,高级教师21人,一级教师以上70人,各学科均有带头人,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特长,开发学生潜能,业务精通,责任心强。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全校教师共有63人131人次获得地、市级以上教学科研成果奖。
   管理严格规范,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严”和“紧”是我校管理的主要特点。我校长期实行“封闭式”管理和午休、晚就寝教师巡视制度,并收到良好效果。我校在教学上,实行月考制度和学生学习跟踪制度,强化教学工作管理,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004年高考,我校本科上线350人,专科上线361人,两项上线人数占参考人数的75%以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