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题目

1.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如何创立?逐步完善的?有何作用?
2.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
3.分析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
4.试谈明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强化君主权?

1.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如何创立?逐步完善的?有何作用?
(1)原因: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作用: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举行科举,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在他们的游记中把它介绍到欧洲。十八世纪时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叙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彷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与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2.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
(1)主要内容:元世祖时,开始设置中书省。中统、至元年间,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行省制,就是在中央设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设丞相一人,掌管全省军政大事。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2)作用: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http://baike.baidu.com/view/580897.htm

3.分析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的原因,措施及其影响?
(1)原因: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
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2)措施: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3)影响: 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统治者愚昧无知,狂妄自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39028.htm

4.试谈明清政府是如何一步步强化君主权?

(1)明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①废除丞相制度。
②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③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
④《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锦衣卫。
⑤设东厂、西厂。
⑥八股取士:明统治者用以钳制知识分子的手段。
⑦“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1399年,朱棣起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2)清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首先:政治上,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①清初沿用明制,设内阁六部。
②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
③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
④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到顶峰。
⑤乾隆帝时议政王大臣会议撤销。

其次:实行严酷的文字狱:
①中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甚。
②目的是加强中央专制集权。
③后果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18
1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科举考试的最大获益者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也是广大读书人视为追求功名利禄、光宗耀祖的出路.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随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大发展的时期.此时开创并完善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至为深远.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隋朝开皇七年(587年).随文帝为有效地进行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充任各级吏员,破旧立新.废除选官旧制(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举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可以做官。按《随书·高祖纪》记载, 随文帝开皇十八年(589年)所开为“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当时确有秀才、明经二科.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始置进土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所谓“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但是隋朝不经常举行考试,录取的人不多,各科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尚未形成固定制度。

唐承隋制,推行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的科举制度。在科目的设置、类别的划分、科试的内容、科场规章等方面更加详备,更加完善,并逐渐制度化。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唐太宗在位期间,提倡用人以德、学识为本.唐朝的科举每年定期举行,常设的考试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土、明法、明书、明算等. 明法、明书、明算是关于律令、文字、数学的专门科目,选择专门人才。以明经、进土二科最为重要。 进土科在隋朝仅试策论(对时事和政治的看法),贞观(唐太宗年号)八年加试经史(经书、史书)。明经科着重考对儒家的经典能不能记诵,比较死板。参加进土科考试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进土科第一名的称为状员。有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中进土.50岁考中进土的人看做“少进土”。“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人赵嘏的诗句,形象地刻画出进土登第的难度.一旦登第就名闻士林,意味着可以在仕途飞黄腾达了。唐高宗时进土科考试又加《老子》及其他“杂文”题,形成“三场考试”。第一场类似现在的填空题。第二场为口试 ,第三场为时务策。唐玄宗时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这也是唐代大诗人辈出,唐诗在诗歌领域内登峰造极的重要原因。武则天时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阳宫殿测试应举的人, 并曾命令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史称“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寝以成风”(《通典·选举》)。还破例开了武科,即在科举考试当年同时进行武举考试。内容有骑射、步射、马枪等内容,考中的可以任用武官。唐朝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后来平息了安史之乱。

两宋时期,科举制度沿唐之制,经过大刀阔斧的改革,日趋成熟,表现得更加开放和规范, 扩大取士名额,确立了乡试、会试、殿试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形成进士科的空前繁荣。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改变了随唐对商人采取歧视政策的弊端。应试几乎不受任何出身限制。科举制度通过确立公平竞争,择优取士授官的原则,把读书、应试与做官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实行“学而优则仕”。此外,科举考试严格的考试程序和严密的考试规则, 革除了“问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的弊病,使“一切以程文为去留”的原则得到真正的贯彻。因此,“朝为田舍郎”的士子,完全可能凭借其优异的考试成绩,取胜于科场,从而“暮登天子堂”。

科举制度延续到明清,显得更加完备.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农历八月)。每三年 一次在京城举行会试 (农历二、三月)。分三甲取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若干人.但是明、清两朝都以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还规定了文章的格式一定要采用八股文,促使读书人养成了脱离实际死啃教条的风气。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统治者决定推行新的学校制度, 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考试的形式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促进了社会上努力读书求学的风气。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唐代的科举制尤其是进士科的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和唐朝文化的发展。它不仅造就了一批诗人,而且推动了古文运动的勃兴和传奇小说的发展,使唐代的文学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但是科举制度的施行为士子敞开宦门,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举业,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知识分子与统治者合流,削弱其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的附庸。

2.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
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
行省拥有大权
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宣慰院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3.1、“闭关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因。
2、“闭关政策”的含义:“闭关政策”是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实行“禁海”。但是仍留有广州一带同外国通商,因此,要注意这里的“严格限制”不等于“绝对禁止”。

*****************************************************
“闭关政策”的影响和评价:清政府试图通过“闭关政策”,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这种政策作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它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茧自缚”,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的封建统治,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设备的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 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经常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
闭关锁国政策阻隔了清朝的对外贸易往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清朝的闭关锁国,严重地阻碍了其他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的落后导致军事力量的落后。清朝处于封建社会的衰弱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已经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先进的制度难以进入

4.①明初调整中央官制,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空前提高;调整地方官制,实行三司分权,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充分体现君主的专制意志;设厂卫特务机构(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专制主义强化的极端表现);采取八股取士。明特点: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②前清沿用明制,雍正时增设军机处,使地方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有用请给分,谢谢
第2个回答  2008-06-20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84.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1917.htm

3闭关政策是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
原因:①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清王朝封建专制政权是建立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在分散的小农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商品交换得不到充分发展,对外贸易更属可有可无。②它是国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18世纪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衰落的晚期,封建统治由盛转衰。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反清起义风起云涌。故当西方殖民者以商品来叩关时,清朝统治者惟恐“外夷”和“内匪”接触,会危及其封建统治,所以采取了中外隔绝的措施。③闭关政策是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海盗式骚扰的抵制,特别是因19世纪初以来日益严重的武装鸦片走私,而强化了这项政策。
评价: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侵略活动,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发展。②限制了中外之间的正常交往,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拉大了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科技水平差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④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统治阶级的愚昧无知,使中国近代不断遭到侵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