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为什么杀死光绪皇帝的爱妃珍妃?

如题所述

慈禧太后杀死珍妃源自于对珍妃的日积月累的不满。

1、由于珍妃的一些新潮思想如照相机事件等也引起了慈禧的反感。

2、光绪经常临幸珍妃宫,导致隆裕皇后生气,会向慈禧诉苦,说珍妃不好。

3、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珍珠旗袍一件,光彩夺目。一天二人在御花园散步,被慈禧撞见,慈禧大怒道,表示连我都没舍得用这么多珍珠串珠袍,你一个妃子竟敢这样做。慈禧立即叫随身的崔玉贵二总管给扒下来。回宫后还打了珍妃30竹竿子。

4、皇后每年例银不过千两,递减至妃这一级别,每年仅300两。珍妃用度不足,又不会节省,亏空日甚。野史传言,其有过卖官鬻爵的拙劣行迹。

胡思敬《国闻备乘》中亦载:“初太后拷问珍妃,于密室中搜得一簿,内书某月日收入河南巡抚裕长馈金若干。

5、光绪帝在1894年曾杖责过慈禧太后宠监李莲英,慈禧太后杖责珍妃,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为了私愤。

扩展资料:

珍妃之死的几种传闻:

1、认为是珍妃殉节跳井,而非慈禧下令杀害。《清史稿》采纳珍妃殉节跳井说,由于该书具有准正史地位,自然引起了广泛争议。

爱新觉罗·载沣在谈到珍妃死时对珍妃畏死曾长跪求免的说法,嗤之以鼻,他说:“高傲的珍妃绝非那种苟且偷生的人。”同时他又指责了崔太监将珍妃裹毡,因为太监动手裹毡,势必要接触“玉体”,而这是与‘礼’不合的。所以高傲的珍妃只能是殉节跳井。

2、晚清宫女何荣儿《宫女谈往录》的出现,打破了太监不能接触“玉体”的说法,实际上《宫女谈往录》“不许打脸”条明确写到当时宫女刑罚不许打脸,"老太后让隆裕主子打珍小主嘴巴,那是给珍小主最大的羞辱,连下等奴才都不如。"

由此史学者们恍然大悟,慈禧将珍妃等同于宫女进行了杖责,褫衣廷杖确实是事实。这也和其他史料说法相合,所以载沣应该是为慈禧回护,所谓太监不能接触“玉体”根本无法成立,由此史学界大多开始赞同是慈禧指示亲信太监崔玉贵推其入井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珍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25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珍妃,13岁入宫,19岁封妃,22岁被打入冷宫,25岁投井而死。珍妃入宫时,封为珍嫔。珍嫔白皙亮丽,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思想前卫,她的出现,犹如一颗石头,打破了光绪如同一潭死水的生活。光绪皇帝很喜欢她,日日陪伴她。而珍嫔刚刚进宫时,不得不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她。珍嫔聪明伶俐,擅长书画,慈禧太后还专门派了书画师傅来教导她。珍嫔进步很快。可以说,在慈禧太后眼中,珍嫔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慈禧可以在珍嫔身上,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好景不长,光绪皇帝宠爱珍嫔不要紧,但是专宠就坏事了。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皇后,长相丑陋,还是光绪皇帝的表姐,光绪对她,只有弟弟对姐姐的尊敬。对她淡淡的。然而,隆裕嫉妒珍嫔的年轻貌美,又得人心,便经常跑到慈禧面前哭哭啼啼,说珍嫔的不是。隆裕皇后是慈禧的亲侄女,慈禧太后再不喜欢她,她也是叶赫那拉氏的子孙。何况,慈禧把叶赫那拉氏皇后硬是塞给光绪皇帝,就是要她的得光绪皇帝的喜欢,在皇后和皇帝之间,又插了个珍嫔。慈禧太后认为,是因为珍嫔,光绪皇帝才不喜欢隆裕皇后的。所以,对珍嫔渐渐的有了忌惮之心。19岁时,珍嫔晋封珍妃。而后,这位珍主儿更是春风得意,渐渐的不知收敛。珍妃性格活泼,思想前卫,喜欢洋人的新鲜玩意。珍妃迷恋上了照相机。可是,当时宫里认为,照相机的那闪光灯一闪,会把人的魂魄摄走,所以,宫里严禁照相机。这位珍主儿就胆大包天的在外面开了个照相馆。这下,慈禧太后更加不喜欢珍妃了。再说另一件事儿,珍妃喜爱时尚,而每个月300两的银子,根本不够珍妃花。于是,珍妃利用光绪对她的宠爱,开始收受银两,卖官。这件事被慈禧太后知道了,震怒不已。其实,慈禧是怕光绪皇帝通过天真的珍妃,借卖官,发展自己的势力。于是,慈禧太后把珍妃褫衣廷杖,降为珍贵人,(后来恢复珍妃)而后又将她打入冷宫。1900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临行前慈禧背着光绪皇帝,把珍妃从冷宫里唤出,珍妃言语冲撞了老太后,慈禧太后长久以来对于珍妃的不满终于爆发了,便叫太监崔玉贵将珍妃扔入顺贞门外的井里溺死。珍妃一路大叫要见皇上,最终香销玉殒在井里。
第2个回答  2013-07-23
摘自《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作者叶赫那拉·根正郝晓辉

慈禧最疼爱珍妃 珍妃是自己跳井

  慈禧是作者爷爷的亲姑姑,而同治和光绪则同是作者爷爷的表哥,光绪还是作者爷爷的姐夫。作为慈禧的后人,作者所著的这本书不仅让昔日的皇族摘下了神秘的面纱,更是震惊了国内外史学界。从历史上看,慈禧在人们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心胸狭窄、卖国求荣的骄奢太后;而从家族来看,慈禧则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封建女人。但作者却坚决地推翻了这一切,把慈禧写成了有血有肉的“好人”。作者的观点有没有“主观性”?“翻案”能不能服众?让我们先看看吧。

  照相和易装让慈禧与珍妃闹矛盾

  爷爷说:“其实只是一件事情,让两个人闹得比较僵,就是慈禧说珍妃不守妇道。因为珍妃当时通过关系从外国人的手里买了相机,在宫里随便照相,并且穿的衣服在当时来说是失了体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慈禧还没有认识到照相机的作用,认为是妖术、邪术,所以就很反对这些东西在皇族中使用。但即使是这样,在当时的一些大臣家里还是藏有相机。再一个让慈禧比较反感的事情就是珍妃喜欢穿着男服在宫里走动,这让慈禧非常不能理解,认为给皇家丢了脸面。其实珍妃是一个很开朗大方的女人,有点大大咧咧的。但是当时的宫廷是非常严谨的,从来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也由于这样,慈禧与珍妃还是产生了隔阂。但是隔阂归隔阂,慈禧要杀珍妃的心却没有。”

  隆裕太后亲口述说珍妃跳井经过

  当年我爷爷奉诏进宫,去见他姐姐隆裕太后时,隆裕对我爷爷讲了当时的事情。隆裕说:“很多人都说是我嫉妒告她黑状,所以老太后派人把她推到井里去了。其实事情是这样的:当时被八国联军打败后,洋人军队打到了北京。在完全没有取胜希望的情况下,老太后西行。当时的情况非常紧急,因为谁也不清楚这帮洋人最后会干什么、会不会像烧圆明园那样,把紫禁城也烧了?当然西行带不了那么多人,因为人多了就会成为负担。但是因为当时光绪是皇帝,而我是皇后,同时又是老太后的亲侄女,要带也只能带我和皇上走。而其他的一些亲属就地回娘家躲避,妃子们也不例外。可是当时的珍妃非常气盛,不服从老太后的指挥,并当场顶撞了老太后。在那个紧急时刻,珍妃一直对老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我要跟着去。您有偏见,皇后是您的侄女,所以您带她走。所以我也请求你带我走。’这就让老太后非常难堪。

   “从另外一层上讲,本来老太后就对珍妃平日的作为有点不高兴,再加上这些紧急时刻的顶撞,老太后气得脸色发白,直打哆嗦。在皇宫里,大清朝几百年来从来没有人敢于这么顶撞太后,即便是皇上都从来没有过,何况一个珍妃。老太后也是一个非常要脸面的人,所以气得当时抬脚就走,珍妃一直跟着老太后说自己的理由,于是就来到了距离珍妃住所不远处。珍妃这时候还不死心,对太后说:‘我是光绪的妻子,就要跟皇上在一起,不在一起,宁愿死。活着是皇家人,死了是皇家鬼。’老太后一听,就更加生气,本来火烧眉毛的事情,哪还有时间吵架啊,于是就对珍妃说:‘你愿意死就死去吧。’当时离说话的地方不远处就有一眼井,于是珍妃紧走两步,说:‘那既然这样,我就死给你看。’于是直接就奔井口去了。老太后一看情况不对,这孩子跟我顶撞两句,怎么还真的去死啊。于是对崔玉贵说:‘赶紧去拉住她。’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当崔玉贵跑过去的时候,珍妃已经跳下去了。老太后一看没办法了,内忧外患啊,于是没来得及管她,就走了。”

  太监崔玉贵差点成了替罪羊

  “这就是出逃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年以后,老太后和我们重新回到宫里,想起珍妃来,还是觉得非常惋惜。这一点我们都能看得出来。而且人人都传言珍妃就是老太后派人害死的,老太后也觉得自己很冤枉。虽然大伙没当自己的面说,但是这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了,总得有个结果。有个说法,皇家是不能随便损失一个妃子的。于是老太后思来想去,就把罪责推到崔玉贵头上了。当时老太后说:‘崔玉贵,让你拉住珍妃你没拉住,等于是你把珍妃害死的。没拉住就等于是你害死的。’当时老太后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台阶。

  “老太后因为要找一个台阶,所以就扬言要杀崔玉贵,当然也是为了让大伙能平息一下怨气。但崔玉贵是父亲桂祥的干儿子啊,跟我们家关系又非常好,每年父亲过生日都要送好多东西过去。这一听要杀自己,马上就跑到父亲那里,跟父亲说了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于是父亲就找到老太后通融了一下。死罪没有了,责罚当然还是需要的,于是就把崔玉贵撵出宫了。崔玉贵出宫,大概有两年的时间就在咱们家住着,这件事情我不说你也看到了。但是太监出宫哪那么容易啊,崔玉贵一直想着再回到宫里,也通过人找我说过这件事情,但是当时我是不能做主的。作为太监在外边,脸面上没地方搁,而这两年基本上就是在咱们家,帮帮忙,打打杂。等过了这两年,父亲又找到老太后让崔玉贵回宫里,这样崔玉贵就又回来了。”

  珍妃进宫过程记载不合逻辑

  在这里引述一位珍妃后辈人写的《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提到,珍妃聪明伶俐,宫廷礼仪一学就会,因此替皇后主持继嗣典礼。其实这和该文作者所要说的慈禧讨厌珍妃是相违背的。试想,在慈禧操纵政府的当时,她不点头,珍妃如何能主持这样一个大典?所以,只可能是慈禧开始十分喜欢珍妃,后来珍妃的所作所为让慈禧产生了厌恶。而至于珍妃如何协助光绪变法,变法的问题究竟谁是谁非,太复杂,这里就不讨论了……无论如何,在演绎历史时,隆裕和珍妃的待遇完全不公道。隆裕就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有谁知道她在慈禧和光绪的夹缝中那凄凉的后宫生活?

  另外,在《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中说道:“光绪十四年(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当时我二位姑母还没有成年,就接到朝廷懿旨册封为光绪皇帝的瑾嫔、珍嫔。这件事对我家和对祖母来说,不是喜事临门,而是祸从天降。祖母深知女儿的性格,对慈禧的狠毒也早有耳闻。宫廷里家法森严,女儿去做小老婆,免不了挨打受气,说不定还会招来灭顶之灾;从今后要想见到女儿,那比登天还难。从接旨那天起到二位姑母上轿前,祖母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家里从上到下个个心神不安。二妃上轿那天,祖母正坐在正屋桌旁吸水烟,当两个女儿跪在母亲面前告别说‘额娘,我们走了’时,她强抑泪水,伸手打了俩女儿一人一个嘴巴,说道:‘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转身进了里间屋。老李妈说,老太太进了里间屋一天没出来,也没有吃东西。我母亲后来对我讲,二妃进宫后,家里像办丧事一样,个个心情沉重。直到后来珍、瑾二妃被封为贵妃,家里才算松了口气。”

  其实事情不是这样。首先,当年珍妃、瑾妃进宫是她们的父亲花了很多钱的;其次,珍妃和瑾妃并不是一母所生,怎么会有“只当我没生你们这两个女儿”这样的话?

  很多人都说光绪是被慈禧杀害的,而珍妃也被很多人传言说是慈禧西行之前把她杀害了,就连慈安太后的死也被推到了慈禧的头上,其实不是这样的。我听爷爷跟我说过,珍妃不是慈禧杀的,那些传言都是错误的。其实事情远远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因为慈禧和珍妃都死了,所以人们就随意把一些屎盆子尿盆子都扣到了慈禧的脑袋上。而慈禧喜欢珍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因为珍妃非常有才干,又非常聪明漂亮。在慈禧看来,珍妃就是一个年轻的慈禧,这些都让慈禧对珍妃有着一种别样的感情。
第3个回答  2019-10-23
一,因为珍妃的思想比较新潮,喜欢一些洋玩意,甚至带着皇帝
二珍妃非常受光绪皇帝的宠爱,慈禧的侄女反而总是被冷落
三珍妃开始玩弄权术,甚至卖官鬻爵,犯了慈禧的大忌
第4个回答  2013-07-23
嫉妒别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