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山石刻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药王山,位于中国陕西省耀县城东2.5公里处,因唐代名医孙思邈的隐居而得名。这座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期,开始凿造佛教造像,隋唐时期宝云寺曾矗立于此,造像活动十分活跃。唐代以后,为了纪念孙思邈,人们在此修建祠堂,并留下了与他相关的碑石,如明刻的《千金宝要》和《海上仙方》等,这些都是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记录了孙思邈的医学成就和实践。


药王山石刻主要集中在显化台和升仙台两处,共有150通历代名碑,其中许多与孙思邈相关,如北周的《法师张僧妙碑》和宋徽宗的《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等。这些石刻不仅是医药知识的宝库,还提供了研究佛教发展、北方民族文化以及古代艺术的重要线索。


造像碑石则展示了从北魏到唐代的佛教造像艺术,如《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等,这些石刻不仅有丰富的佛像和菩萨雕刻,还包含了许多历史和艺术细节,对于研究佛教艺术和当时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


药王山的摩崖石刻造像则分布在山的东南隅,有7个洞窟和43尊造像,涵盖了北周至明清的多个时代,其中第2号窟的北周弥勒像和第3号窟的菩萨像尤其引人注目,展示了不同时期的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药王山文物保管所成立,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对石刻进行保护和修复,设立了造像碑石陈列馆,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扩展资料

药王山石刻丰富多彩,隋至明摩崖造像一处,佛龛二十三个,造像四十五尊。分别属于隋、唐、五代、宋、金、元、明作品。造像分浮雕、高浮雕及圆雕三种技法。大者高至丈余,小者矮不盈尺,雕工细腻,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