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基本什么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如题所述

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最终提出将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最终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然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11月3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_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提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今年10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介绍,今年前三季度,企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甚至还好于预期。从基金收支看,总收入2.1万亿元,总支出2.8万亿元。虽然短期收入低于支出,但基金累计结余仍达到4.5万亿元。
但近年来,随着一些地区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各地养老保险的收支情况差异较大,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有所增加,加快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文件明确,在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基础上,建立中央调剂基金,对各省份养老保险基金进行适度调剂,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也被认为是全国统筹的过渡政策,上解比例从3%起步逐年提高至今年的4%。
对于《建议》中提出的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书长房连泉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全国统筹的前提是先实现省级统筹,按照国家的要求是今年底要实现省级统筹。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基金省级统筹,而从省级统筹向全国统筹过渡,预期2022年左右能够实现全国统筹。
房连泉进一步解释,实现全国统筹之后,资金将全国统收统支,要进行统一的制度安排,统一参数、统一费率等,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最大的难点是会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现在的发展方向是要理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
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决议
第一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当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