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简单明了。

长白山的满语称谓是“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是“长”意,“珊延”是“白”意,阿林是“山”。〈长白山汇岗志略〉载:“山上冬夏积雪,四时望之色白异常,故曰长白,”据自然科学家谈,长白山的形成约在1200万年之前,据社会科学家讲,长白山有人文记载距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人文历史上,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不断前进,人们对长白山也在不断地深化,对长白山的称谓也有不断的地变化,分别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特征,据各种史料所载,长白山的称谓不下几十种,其中影响较大,载入史册的有以下数种:
一:不咸山,可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虞夏时期,据古籍《山海经》中的“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人是长白山下土著民族,是满族的祖先,对“不咸”的解释,有的学者说是古东胡语“不尔干”的谐音,是神巫的意思,不咸山即神山,另有学者说“不咸”是满语“伯聂。显乾”的音译,意为“长白”,这种说法有附会满族发源于长白山的意思,但这些说法的来源都反映了长白山历史的悠久和神秘。
二:单单大岭。到了西汉时期,长白山有了单单大岭之称,单单大岭原本是指今朝鲜境内的北大峰山脉,自西汉的以后许多史籍中把长白山误作为单单大岭,“单单”是满语“珊延”的音译,意思是“白色”。
三:盖马大山:后汉至三国时期,长白山又以盖马大山之称名扬天下,《吉林通志。卷十八》载“长白山为西汉盖马县境之山”,则魏志之盖马大山为长白山无疑。关于盖马大山的位置,自然特征及所附人文历史等情况,在《后汉书》《三国志》等史籍中多有记载,所指即今长白山,其全称应为“盖马訾大山”,语意“长白”
四:徙太山,起源于公元400年以后的南北朝时期,在《魏书》《北史》《新唐书》《隋书》等正史中均有明确记载,徙太山即长白山,“徙”满语音,意为“白”到了唐代,长白山又有了太白山之称,也称作白山,
五:到了辽金时代,《辽史.百官志》(1012年,圣宗统和三十年)中称”长白山三十部女真”;<契丹国志>(卷27)中称”长白山在冷山东千里”.这里都用了长白山的名称.在金朝时期,随着女真族的强盛,长白山
的声望也与日俱增.《金史》(卷35)中称“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
在元朝、清朝时期,长白山的名称依然没有变化,虽然在一部分历史著作中也录着“白山,太末山,
白山泊子,白山派子,老白山,水白山”等名称,但并没有被使用,〈长白汇征录〉载:“至今,长白山
之名已沿用970年之久,长白山已经成为世界名山”从上述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尽管关于长白山的名
称曾经有过多次变化,但是这些名称的由来,大部分都是根据因为气候寒冷而形成的积雪颜色或浮石层
颜色(灰色)来命名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7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金史·世纪》载:“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金代统治者认为“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因此,在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十二月,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即其山北地建庙宇”。大定十五年三月,奏定封册仪物,每逢春秋二季,择日致祭。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十月,复册为开天弘圣帝。
到了清代,满族统治天下,长白山在满语里叫“果勒敏(长)珊延(白)阿林(山)”。清朝以长白山为发祥地,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特命大臣觉罗武木纳前往长白山拜谒,回京奏疏,议封长白山神,每年遣使致祭。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康熙皇帝东巡到吉林时,在松花江畔举行了隆重的望祭长白山活动。清朝几百年间,将长白山列为封禁之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14
不咸山是长白山最早的名称 ,"不咸”可能是满语叫白罗聂·显乾”的音译省赂,意为“长白”。
第4个回答  2019-09-08
冠希哥打过电话的上海迪士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