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蒙古族有天葬的习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8
蒙古族天葬习俗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一) 健全完整食物链的存在,是蒙古族天葬仪式得以实施的重要生态保障。草原生态系统是一个由自然地理环境(土地、气温、光照、风能、降水等)、植被(草地资源)、动物和人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草原食物链的生态平衡问题关系整个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及其功能的稳定和良性发展。在草原生态系统中,肉食动物、草食动物与草地资源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作用形成完整的食物链结构。肉食动物在草原生态食物链中通常占有顶级捕食者的地位,它们不仅以草食动物等为食,也食腐肉。蒙古高原上大批食肉性禽兽的存在,是蒙古族天葬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它使得天葬的尸体被它们叼噬进腹中,避免尸体腐烂,发出浓烈气味,滋生有害细菌,破坏草原生态。
(二) 蒙古族草原游牧业生产方式是影响蒙古族采用天葬仪式的重要社会因素。自蒙古氏族8世纪向西迁移形成游牧部落以来,就形成了以草原游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以“逐水草而居,不常厥所”为特点的草原游牧业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蒙古族先民不可能以修坟造墓的方式来祭拜死者。因为修坟造墓的直接目的是后人能够在固定(如每年清明节)或不固定的时间段内能够进行祭拜,以表达对故者的怀念。但是,这对于以“逐水草而居”为特点的蒙古族先民来说,千里迢迢地骑着马或赶着勒勒车到固定区域去祭拜故者。显然是既不现实,又不合理的。
(三) 蒙古族的原始图腾崇拜和萨满教是蒙古族天葬仪式得以实施的信仰基础。“在父系氏族社会,蒙古萨满教最高信仰‘长生天’与‘狼图腾’有着紧密的联系。”狼则是长生天派遣到人间的差使”。“按照蒙古萨满教传统观念,人死后灵魂升天转世再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按照当时蒙古人的看法,灵魂尽早升天是件吉祥的事情。”长生天派遣到人间的狼将天葬的尸体吃掉,才得以死者的灵魂升天。所以“这些野兽如在短时期内将尸体吃掉,那代表那人在生前没有做过罪孽的事情,他的灵魂升了苍天”当然,这里所指的野兽,不单指狼,还有草原上其他肉食性禽兽。例如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认为“人死后,灵魂为了寻找转世,尸体将一无是处。与其丢弃,不如喂饥饿的食肉鸟,还可以积德。死者的灵魂依附在这些食肉鸟身上,随着这些鸟飞上蓝天,灵魂得以转世。”
可见蒙古族天葬的诞生与当时蒙古族的原始图腾崇拜和萨满教信仰是分不开的。当时的蒙古族受萨满教及随后的佛教轮回思想影响,深信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可以带着人的灵魂升天,故将尸体天葬。狼,作为蒙古族的图腾;作为长生天派遣到人世间将死者灵魂附载升天的使者,是倍受蒙古族崇拜的圣物,是绝对不会被无故杀戮的。而狼群的存在对草原食物链起到非常大的调节作用。狼可以抑制草原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无序扩张,在草原承载力有限的条件下,可以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伴随着蒙古族天葬仪式退出人类丧葬仪式的历史舞台,现如今狼群也已经从内蒙古大草原消失了。
(四) 古代蒙古族法律条文和生活习俗是蒙古族天葬仪式得以实施的社会保障。内蒙古草原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对于世世代代修养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蒙古族先民来说,这里的土地、水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等资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是休息相关,且是十分匮乏的。因此,自古以来蒙古族先民就十分珍惜和注意保护这些资源,为此不惜采取极其严厉的法律手段来使其得以实现。成吉思汗“大札撒”明确规定“禁草生而锄地“;“禁遗火而燎荒,违着诛其家”;“禁止人们津手于水中,命令无论何时汲水必须用器皿;在水、灰烬中便溺者,处死刑等”《马可·波罗游记》载“禁止大汗所属各国的所有臣民在每年三月至十月间捕杀野兔、小种鹿、黄鹿、赤鹿等动物和其他鸟雀。这一命令的用意是为了保护鸟兽,使它们能够迅速繁殖。凡违反这个命令的人都要受到处罚,所以一种猎物都能大量地繁殖起来。”
从上述法律条文和生活习俗内容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规范在不同时空范围和程度上都对天葬以外的丧葬仪式提出限定性的要求,而为天葬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天葬与这些规范的精神实质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天葬既不需要像墓葬那样挖洞、毁草、占地,也不需要像水葬那样污染水体,也不会像火葬那样容易引起火灾。换句话说,蒙古族天葬仪式具体地体现了蒙古族各项法律条文和生活习俗所折射出的生态大智慧,而这些法律条文和生活习俗反过来成为天葬仪式得以实施的重要社会保障。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9
天葬是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的民风民俗,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鹰(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认为可以带到天堂。跟土葬,水葬,火葬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天葬仪式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第3个回答  2013-07-17
自古以来的习俗,蒙古族天葬(蒙古语为“腾格里·奥如希拉嘎”),如同土葬、沙葬、火葬、双葬、水葬、风葬、树葬、洞葬、秘葬一样,是蒙古族丧葬仪式之一。   蒙古族天葬,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业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在蒙古族天葬仪式中渗透着古老蒙古民族社会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其朴素的形式背后蕴含着极其合理的生态大智慧。这种智慧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脆弱的内蒙古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如今,蒙古族天葬已经伴随着内蒙古生态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而成为一种历史记忆,甚至已被人们所遗忘。   蒙古族传统的天葬仪式,是将“死者的尸体面孔朝天,盖上一块写有经咒的布,放在荒郊野外,任狐狸、狼、食肉性禽吞食。三天后,亲属前来探视,如果尸体被鸟兽吃得干干净净,或所剩无几,意味着死者生前行善,灵魂归天。如果动得很少或原封未动,就被认为生前作恶,连鸟兽都不愿啄噬。这时,就请喇嘛诵经超度,直到骨肉进入鹰狼之腹,才认为算是尽到了对死者的心意。”[1]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1
蒙古族认为人死后都会回到腾格里(天)的怀抱,而他们又相信狼是腾格里的使者,所以蒙古族实行天葬通过狼将人的灵魂带到腾格里的怀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