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和熟地一起煮可以吗?会有什么作用吗?

如题所述

生地和熟地可以一起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生地,又名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性寒味甘、苦;归心、肝肺经,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熟地,又名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或怀庆地黄的根;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具有补血生津、滋肾养肝等功效。

以下是生熟地煮排骨的方法:

准备材料:排骨1斤,生地适量,熟地适量,黑豆适量,姜片3片,枸杞子10颗,水适量,盐适量 

1、准备好生地适量、熟地适量、黑豆适量、枸杞子适量备用。

2、将黑豆和生地、熟地分别放在碗中加水浸泡。

3、将1斤排骨放入锅中飞水,然后冲洗干净沥干后备用。

4、准备足够的水,将生地、熟地、黑豆、姜片和排骨倒入,大火煲开转小火1.5小时。

5、出锅前放入枸杞和适量盐,装盘后就可以享用美味的生熟地排骨汤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熟地龙骨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6

生地和熟地一起煮可以的。生地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熟地性微温味甘,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熟地是生地的炮制加工品,两者一凉一温,正好使汤水性质趋于平和,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扩展资料:

一、生熟地鸭血瘦肉汤:

主要功效是滋阴补血。推荐人群主要有用脑过度,血虚感到头晕、乏力、面色白的人群。

材料:生地10g、熟地10g、鸭血200g、瘦肉50g、大枣4粒(2~3人量)。

制作方法:将当地、熟地洗净后放入锅中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继续煲0.5小时,然后放入切片的鸭血、调好味的肉片、大枣煮10余分钟,最后放入食盐调味食用。

对于学生,除了课堂上的紧张学习,晚上还要挑灯夜读,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殊时期给予一些饮食上的调养。

学习是一件非常耗脑的事,而大脑的供氧供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率,如果你发现孩子近期经常出现头晕、乏力,面色比较苍白,孩子可能存在血虚,建议饮用。

二、其他功效:

生地和熟地虽然是一种药材所制,功用却大不相同,生地味甘,性寒,归心、肾经,《名医别录》里记载:“生地大寒,主治妇人崩中血不止,及产后血上薄心、闷绝,伤身,胎动,下血,胎不落、堕坠、淤血、吐血,皆捣饮之。”

清肝肾之热,补真阴之水,专门用于凉血补水。如果经期经常提前量少,可以自制一些凉血饮代茶,用生地30克,地骨皮30克,丹皮10克,同入砂锅,加清水500克,煮沸后小火再煮20分钟,调入蜂蜜代茶饮即可。

这方化自傅青主的两地汤,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以生地寒凉之性,滋阴生水以降火调理月经提前量少。有人不喜欢地黄的味道,或者脾胃湿寒者不宜用地黄,可以用干芹菜500克,加水煮后代茶饮,味道清淡,也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很适合经期血热量多的女性辅助治疗。

参考资料:

人民网-用脑过度咋调补?喝生熟地鸭血瘦肉汤

人民网-调经:别让月经失调困住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10

生地和熟地一起煮是可以的两者共同食用能起到凉血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补血的作用。

1、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2、熟地: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熟地: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扩展资料:

生地与熟地的区分:

虽然熟地是由生地加工而成,但是两者的外形仍然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生地一般都长得是块状或是长圆形,形状虽不规则,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统一的特点,那就是中间略大,两端形状较为细小。颜色通常都为棕灰色或是棕黑色。而熟地因为加工过,所以色泽会更加深一些,而且有光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7-18
听我外婆说可以哦~
生地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熟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功效:熟地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如熟地配以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治疗血虚症的“四物汤”。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脾胃气滞,痰湿内阻的脘腹胀满,食少便溏者忌服。药用时可煎服,10~30g。
药膳:地黄花粥、生地黄粥、百合地黄粥

生地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熟地的功效: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因为生地是寒凉的,熟地是温补的,两者一起就便平性了,对人体比较好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7-18
理论上说是,前清热,后者滋阴补肾.很少单独用这两味药,一般是配方用的.作用:滋阴清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