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体制?分为几种类型?

如题所述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经济体制除了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体制外,还包括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等各自的管理体制,此外各个不同企业的企业管理体制也属于经济体制的范围。

  经济体制的功能表现

  确定经济行为主体的权利范围,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起协调作用。

  ·确定经济主体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对经济当事人不符合社会整体效率的行为发挥约束作用。

  ·确定利益分享规则,对经济主体行为发挥激励功能。

  ·确定信息交流结构,对经济运行发挥信息功能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

  经济体制优劣的评价标准,应当是资源是否得到了合理配置和利用,人们近期和长远需求是否以最少的资源得到最大的满足。

  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

  经济体制作为系统化的制度安排,总是由各种具体的经济制度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而构成有机的整体。

  我们把经济体制理解为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机组合,任何经济体制都由三类制度构成:

  1.资源占有制度安排

  这里包括所有制、利益关系和动力机制三组制度。

  2.资源配置的制度安排

  资源配置的出发点也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3.经济运行的支持系统

  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信息系统;二是监督一协调系统。如果没有这两类系统,经济运行过程必然发生紊乱,或摩擦,从而阻碍甚至窒息经济体制的活力。经济体制的构成要素有三个层次:

  核心要素,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支配要素,包括决策结构和利益结构;

  运行要素,包括组织结构、动力结构、信息结构和协调(监督)结构。

  经济体制的分类

  按资源占有方式或按照所有制形式划分经济体制

  这是通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也往往用于区分社会基本制度或经济制度,如马克思把西欧社会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以所有制方式为基本准则的。

  按所有制划分经济体制

  往往与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即“所有制十运行机制十意识形态=某种主义的经济制度”。熊彼特把经济体制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三类。哈姆把经济体制分为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自由社会主义三类。

  按资源配置方式分类

  ·瑞典的艾登姆等也按照资源集中配置还是分散配置,把经济分成三类:

  1.完全集中的模式——CC模式

  2.完全分散的体制模式——CD模式

  3.中间模式

  ·埃冈·纽伯格等人认为,经济体制包括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动力结构三方面,并以决策作为主要标准,把经济体制分成以下几类:传统体制、分散市场、集中市场、计划市场、分散计划、集中计划几类。

  ·1985年,亚诺什·科尔奈在中国参加“宏观经济管理国际研讨会”时,提出了按行政协调与市场协调两种方式划分经济体制的主张。

  按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组合分类

  经济体制是资源占有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的组合,资源占有方式可抽象为公有制与私有制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可抽象为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两种,这样,就可把经济体制划分为四大类:

  ·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

  ·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私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这四类体制可以基本反映现实体制模式。但私有制计划经济体制在现实中没有相应的体制实例。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国家在引人计划机制中并未放弃市场机制,因而这类体制可称之为私有制为主导的计划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现行的经济体制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也适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提倡和鼓励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国有大型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的公司。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活力。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健康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29
经济体制是指由经济制度规范而形成的体制。经济体制的范畴包括:经济结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利划分、行为规范等。
经济体制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完全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1.完全市场经济是指完全由民有经济构成的体制。完全市场经济体制的产权明晰,经济决策权高度分散,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完全由市场来解决,政府不干预经济。这种经济体制容易造成两极分化和经济危机。
2.完全计划经济是指完全由国有经济构成的体制。
完全计划经济体制是用政府计划来解决生产要素的配置和利用问题,产量、价格、投资、就业、分配等均由政府的指令性计划来完成。这种体制的基本理念是“无所不为”,有人凭主观想象认为,在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要素能够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但历史反复证明,这种体制不能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监管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最终会导致国家贫穷落后。
完全计划经济的弊端,一方面是统的狠,限制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限制了企业的活力;另一方面是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管理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都不能很好的发挥。这两方面都是对生产力的束缚。
计划经济需要大批管理人员。因此,计划经济的管理成本远大于市场经济的管理成本。
计划经济适用于战争年代和快速恢复建设时期。在战争年代,市场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此时就需要政府强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按计划分配物资,组织生产和恢复秩序,当社会完全恢复正常和稳定后,就应该逐步恢复市场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大发展、大繁荣。
3.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是指由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共同构成的体制。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主体、多种市场、多种生产要素配置、多种分配方式的混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国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鼓励、支持、引导非国有制经济发展,但要限制非国有经济无序扩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效率与公平统筹兼顾。
世界各国基本都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所不同的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所占的比重不同而已。一个国家是多一点计划经济好,还是多一点市场经济好,应该立足国情,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和运行状况而定。
第2个回答  2019-11-28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常为一个国家)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或者说就是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的经济关系,即参与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单位、各个个人的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体系表现出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