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历史变迁的概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5

1.太原的历史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

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代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

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崛起,嘉佑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

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扩建太原城,为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2.太原的历史文化

自商周以来太原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军事和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先后有陶唐、北唐、晋、晋阳、太原郡、代国、并州、太原国、龙山、太原府、北都、北京、西京、龙城、太原路、冀宁路、阳曲、太原市等。

太原在历史上曾为九朝古都,在从周朝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古建筑。太原处于华夏民族与草原民族交往和冲突的中心地带。

从夏商周直到宋元明清,先后有群狄、诸戎、匈奴、鲜卑、羯、氐、羌、突厥、回纥、女真、契丹、蒙古、满族等民族在此与汉民族进行过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或缘于仿效,或缘于抵御外敌,保家立国,太原一带“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如杜佑在《通典》中说的“并州近狄俗,尚武艺”,形成了尚武,强悍、侠义的民风。

太原地区方言为太原话。历史上许多皇帝都与这座城市有过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被称为龙城。

相传唐尧和大禹曾建都于晋阳。西汉初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前受封代王,国都便是今天的太原,太原也被称为潜龙之地。

曹魏末期,封于太原郡的晋王司马氏家族取代曹魏建立政权,并以“晋”作为国号。前秦、北魏、东魏、北齐曾定都于晋阳或以晋阳为实际政治中心。

北齐高祖高欢称太原为霸城。隋炀帝杨广即位前曾为晋王。

隋末,李渊为唐国公和太原留守,起兵晋阳建立大唐,并以太原的古称作为国号。太原成为唐朝的龙兴之地,被唐太宗誉为“王业所基,国之根本”。

唐高宗即位前曾为晋王,而同样来自并州文水的皇后武则天则成为了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太原府自武周起成为北都,宋太宗即位前也受封为晋王。太原市市徽是中国第一枚市徽,其图案内容为双塔、并字、煤层和火焰,象征太原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煤炭资源丰富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和四化建设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太原定都朝代以及历代名称朝代当时名称位置名号古北唐 - 许坦 - 赵 晋阳 晋源 国都(初) 北魏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东魏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北齐 晋阳 晋源 霸府 别都 唐 晋阳 晋源 北都 北京 后唐 晋阳 晋源 陪都 后晋 晋阳 晋源 陪都 后汉 晋阳 晋源 陪都 北汉 晋阳 晋源 国都 晋商文化太原曾是晋商故里,作为中国最早的商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两代成为晋商最鼎盛时期,并成为中国四大商帮之首,一直称雄中国商界500年之久。晋商家族有别于一般的官绅家族,其是具备商业烙印特征的中国传统文化家族。

晋商在中国历史上首创了“票号”。“票号”是中国古代一种商人通商的方式,“商路遥远,汇通天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甚至遍布了世界上多个地区。

太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锣鼓艺术(太原锣鼓)、晋剧、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技艺、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六味斋酱肉传统制作技艺、中医养生(药膳八珍汤(头脑))、庙会(晋祠庙会)、砖雕(山西民居砖雕)、清徐彩门楼抬阁(徐沟背铁棍)等,其中莲花落,风火流星,老陈醋制作,六味斋酱肉,清徐彩门楼是太原独有的(无其他申报单位)。全国月饼制作技艺也只有太原和安琪广东月饼两家。

太原莲花落太原莲花落(lào)(也称“莲花乐”)是太原的地方曲种,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流传于城市乡村,它的产生与发展与太原人曹强有关系。莲花落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

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尾音稍长。太原莲花落,不仅有七件子伴奏,而且发展到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主要乐器有三弦、扬琴、二胡、木鱼等。当年的莲花落极不注重表演,仅是边说边唱。

这是因其早年为街道表演的形式所决定。自从解放搬上舞台后,已经注重于身段和动作的表演。

2010年,“莲花落”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宗教文化太原地区的宗教有:佛教、道教、 *** 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太原的寺、庙、观、堂是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场所。佛教:永祚寺、崇善寺、大佛寺等。

道教:北极宫、纯阳宫。 *** 教:太原古 *** 寺。

天主教:太原天主教堂、太原板寺山圣母堂 、七苦山圣母堂、和平南路耶稣圣心堂等。基督教:体育路基督教堂、郑村基督教堂、桥头街基督教堂等。

其他:大关帝庙、古关帝庙、城隍庙、太原皇庙。

3.山西太原的历史文化

太原:古称 晋阳 并州 龙城。

2500多年建城史。曾是 赵国初都,北齐别都,三朝雄镇,五朝霸府,武周北都,隋朝时期和长安并列全国两大城市。

李世民从太原起兵反隋,挥师南下缝强必破直入长安(建立唐朝),因太原古称为“唐”(可见当时的晋阳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性)。李世民之女又以太原地名命名赐封为“晋阳公主”。

武则天祖籍并州文水县人(并州今太原)。狄仁杰唐代并州太原人。

因历史上很多皇帝和太原有关所以太原也称龙城。(比如李世民太原起兵成功,高欢.高阳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武则天封太原为北都)。

4.太原历史

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

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

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三代指:晋国、赵国、北汉五朝: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九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刘崇、。

5.太原在宋金元时期的历史概括

简介

作者“红楼梦”:曹雪芹,清代小说家。詹姆斯的名字,字梦阮,曹雪芹是它的分辨率。

简介:本书贾宝玉遴待腴和薛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红楼梦,梦”,“佳氏王学”传奇机翼故障的描述,显示了广泛的社会愿景生活中,花儿会,包括丰富多彩的世俗人。人们称之为历史时代的“红楼梦”内在能力,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三国演义”

⑴明天:(作者)罗贯中

⑵主要内容:书中描述韩魏(曹操),四川(刘备),吴(孙权)三动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群雄纷争的兴起,直到最后摧毁了西晋的历史故事。

⑶亮点: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

⑷冲行情:A,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B,易得的军队,一将难求。 C,强客不压主。

主要特点:曹操,刘备和孙权,诸葛亮,周瑜,黄垓,孟等。

“水浒传”

⑴明天:(作者)施耐庵

⑵内容:这本书是描述北宋宋江在梁山泊山东白居易的故事为首的一百零八人。

⑶亮点:吴淞景阳冈虎,雪庙主教练林风,行路山,关西鲁提辖拳打镇,一拳智取生辰纲

⑷行情:A,邱恩不认为非好汉,黑色和白色是她的丈夫。 B,大厦将倾,木材可以支持非。 C,如此强大的力量,弱魂飞魄散。

⑸主要特点:宋江,陆,林,湖,李逵

“西游记”

⑴明天:(作者)吴承恩

⑵内容:这本书记述了三藏法师行四,通过九九八十一难,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沿扫描妖魔,获取真经的故事。

⑶亮点: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猴王被蒲扇,愤怒镇压国内的丈夫

⑷冲行情:A,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B,将在主场忙,忙家庭不会。 C,看鞍的马认为,滴水认为自己的亲人。

⑸主要角色:孙悟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观音,佛菩萨

6.简述太原历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

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7.太原简介(历史,地理)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信息中心,是中国22个特大城市之一,地处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结合部,在全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双向支撑作用。

地理位置 太原位于北纬37°27′~38°25′、东经111°30′~113°09′之间,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汾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南部为开阔的河谷盆地,汾河纵贯全市。 自然环境 太原地形复杂多样,土石山地、台原丘陵、平川比例约为5∶3∶2。

其中,耕地占23%,林地占25%,牧草地占6%,水域面积占3%。东屏太行,西障吕梁,北依系舟,南临沃野,雄峙于海拔800米的河谷平原,称为“太原盆地”。

自然资源 太原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矿藏繁多,既有铁、锰、镁、铜、铅、铝等金属矿,又有煤、石膏、硫黄、硝石、黏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等非金属矿。在众多的矿产中,尤以煤、铁、石膏储量为最,素称“煤铁之乡”。

行政区划 太原现辖6区(小店区、迎泽区、杏花岭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3县(清徐县、阳曲县、娄烦县)、1市(古交市)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太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高新技术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太原工业园区、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区)。 历史变迁 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汾河两岸繁衍生息。

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 太原建置沿革 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

8.太原今昔变化

五代十国时期,群雄并起,社会动荡,政权更迭,此时期的晋阳城是各方势力角逐的中心。

唐末,沙陀族酋长李克用占据晋阳,唐王朝封其为晋王。李克用南取昭义(今山西长治),北取云州(今山西大同),割据河东,与独据中原实力强大的朱全忠对峙。

天复二年(公元 902年),朱全忠围晋阳。李克用凭险固守晋阳,击退了朱全忠的进攻。

后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李克用子李存勖又以晋阳为依托,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帝,建立后唐,灭后梁,都洛阳,以晋阳为西京,不久复为北京。后唐清泰三年( 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占据晋阳,听取部将刘知远“今据形胜之地,士马精强,若称兵传檄,帝业可成”的劝告,起兵称帝,南下河洛,灭后唐,建后晋。

此后,刘知远任后晋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势力日益强大,遂于晋阳称帝,并于天福十二年(公元 947年)南下中原,建立后汉。当是时,刘知远弟刘崇在晋阳任后汉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形成割据之势。

后汉乾佑三年(公元 950年),郭威灭后汉建后周。同时,刘崇在晋阳称帝,建北汉政权,割据河东十州之地与后周对峙。

北宋建国,宋太祖赵匡胤在统一南方后,于开宝二年( 969年)亲率大军征讨北汉,遏汾、晋两水围灌晋阳。晋阳城坚垒固,久攻不克。

宋军瘟疫流行,不得已退兵而去。太平兴国四年(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五路大军围攻晋阳,在石岭关大破契丹援兵。

北汉主刘继元粮尽援绝,守城无望,率百官出降。宋太宗平北汉后,害怕有人利用晋阳再度割据,危及北宋统治,遂将这座千载名城付之一炬,又决汾、晋两水荡平废墟。

晋阳从此毁灭 秦汉之际,北方匈奴族开始强盛,不时南下骚扰。两汉时期,晋阳为北边巨防重镇,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前哨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汉高祖六年(前 201年),刘邦为了防御匈奴南下,以太原郡21县为韩国,“徙韩王信王太原以北,备御胡,都晋阳”。第二年,韩王信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投降匈奴,引匈奴南逾勾注,攻晋阳。

刘邦闻讯,亲率大军解晋阳之围。汉高祖十一年(前 196年),刘邦封其子刘恒为代王,建都晋阳。

汉文帝元年(前 179年)、将代地一分为二,封二子刘武为代工,都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刘参为太原王,仍都晋阳。第二年,太原、代合二为一,仍称代,都晋阳。

汉武帝元鼎元年(前 114年),徙代王刘义 于清河,复太原郡。晋阳城为其治所。

西汉时晋阳城为诸侯王都城近90年。 东汉初年,军阀卢芳在西羌、匈奴支持下,割据五原、朔方、云中、定襄、雁门五郡,“与胡通兵,侵苦北边。”

东汉 *** 以晋阳城为前哨实行反击。建武七年(31年),光武帝刘秀命大将军杜茂“引兵北屯田晋阳、广武,以备胡寇。”

建武十一年(35年)、东汉任命郭汲为并州牧,驻守晋阳。郭汲以晋阳为依托积极争取团结少数民族。

击败了卢芳,收复统—了北方五郡。此后代理大将军马成驻守晋阳”在以晋阳为中心的北部边防线上,“缮治障塞,自西河至滑桥,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陉,中山至邺,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侯”,有效地防止了匈奴的南下。

两汉时以晋阳城为中心的并州战略地位重要,在当时被称之为“东带名关,北逼强胡,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 唐北都晋阳佛教兴盛,寺庙众多,著名的大佛寺便是其中之一。

大佛寺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有位名叫澄空的和尚,年二十岁,他在晋阳汾水以西建寺后,誓愿要在寺中铸一高七十尺的巨型铁佛。

于是澄空四处化缘,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聚集金炭,开炉铸像,不幸佛像没有铸成。澄空稽首忏悔,继续为铸佛不遗余力。

又过二十年,已是唐初,二次开炉造佛又遭失败。年过六旬的澄空和尚仍不灰心,矢志不移,决心再次精心准备,誓在有生之年造成佛像。

又是二十年艰辛努力,三次开炉造佛,远近僧俗万人,前来观瞻铸佛盛况。澄空登上百尺炉巅,对观众高声喊道:“我年轻时就发下大愿,铸写大佛,现已八旬,曾两次造佛不就,这次如再遭违心,这辈子恐难以完成夙愿了。

今日开炉,我将与金液同铸佛像。如果大佛造就成功,五十年后吾将为佛再建重像。”

观众听后无不人人泪下,号泣谏之,但澄空决心以死明志。等到炉口开启,金液喷射,澄空向众人挥手致谢后,飞鸟一般纵身跳入滚滚铁流之中。

佛像终于造就,其相庄严端妙,毫发胥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大佛寺遂成晋阳城中著名寺院。

唐玄宗开元年间,节度使李(日高)镇守晋阳,看到佛像为风日所侵,便捐资七万缗,建重阁以护之,名曰“平等阁”。此距澄空捐躯造佛正好五十年。

此后,大佛寺更具盛名,远近僧俗纷纷前来顶礼膜拜。直到宋初,宋太宗平北汉火烧晋阳城,大佛寺及佛像一起随城焚毁。

太 原 会 战 综述(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雄固,为华北天然堡垒,又是拱卫陕甘西北之屏障。山西东部从一九三五年起,即开始构筑国防工事,主要是从正太路的娘子关及以北的龙泉关、平型关等各主要由东向西的通道地区,构筑成有纵深配置之防御工事。

为日后防御日本侵略军进攻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太原会战包括。

9.太原的历史有什么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的母氏系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殷商时太原为方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季,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486年的历史。

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

从始晋阳就叫做太原了。汉代并州刺使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

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