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么可怕?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那么它到底会让人恐慌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它会时有时无?它到底什么时候会再次发生?

(Ebola virus)又译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埃博拉病毒的名称出自非洲扎伊尔的“埃博拉河”。这种病毒来自“Filoviridae”族,与马尔堡病毒类似。“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这种病毒最早是于1967年在德国的马尔堡首次发现的,但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再次发现它的存在后,才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该地区靠近1976年Nhoy Mushola记载的在扎伊尔的Yambuku和苏丹西部的Nzara第一次爆发的地方。在这次爆发中,共有602个感染案例,有397人死亡。其中扎伊尔284例感染,有151例死亡;苏丹有284例感染,151例死亡。病毒主要通过体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传染,潜伏期为2天左右。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现高烧、头痛、咽喉疼、虚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呕吐、腹痛、腹泻。发病后的两星期内,病毒外溢,导致人体内外出血、血液凝固、坏死的血液很快传及全身的各个器官,病人最终出现口腔、鼻腔和肛门出血等症状,患者可在24小时内死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1
 丹尼斯·波顿是一位免疫学教授,从事埃博拉病毒研究已近10年。波顿说,“这个病毒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爆发的迅速,它杀人只需要2周以内的时间就足够了。
  埃博拉爆发的规模并不大,频率也较小,这可能与它致人于死地的速度之快有关,而且传染的扩散也仅局限于身体的直接接触,例如汗液传播、唾液传播。因而,如果患者得以及时隔离,疫情就可以被容易地控制住。
  神经药理学教授迈克尔·布什米尔说,“人类并不像是埃博拉的靶子,只是出于‘偶然’和‘意外’才成为埃博拉的寄主。”尽管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病毒的源头,然而,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人们一无所获。
  埃博拉病毒至今而言还是一个谜。人类还搞不清楚它的复制过程,只知道一旦病毒侵入了人类细胞就自行复制,病毒还需要细胞表皮上的受体识别才能进入细胞内,然而,我们并不清楚这个“受体”到底是什么。
  未来杀手不容小觑
  28年前发生在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是对流行病学的讽刺。
  当埃博拉的新威胁日渐显现的时候,另一个致命病毒已经走上末路。在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全力监控其在全球范围根除天花计划的开展情况,这努力得到了回报——世界最后一例天花病例发生在1977年的索马里,此后便绝迹。
  今天,埃博拉病毒的影响已经扩大,尽管不是在致死人数上。埃博拉致死了几百人,而天花则致死了几百万。埃博拉病毒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从得知。
  对于波顿而言,他感兴趣的是,他所隔离的抗体如何才能应用于临床。“你不能在埃博拉身上得意洋洋,你必须提防它咬你一口。”波顿最后说。(荆何)
  感染事故 毒针扎破手无药可医
  俄女科学家染埃博拉病毒身亡
  本报综合报道据美国媒体报道,在位于西伯利亚的一座武器实验室工作的一位俄罗斯女科学家因为意外被一根沾染埃博拉致命病毒的针扎破手而身亡。目前,埃博拉病毒仍无药可医。
  专家和官员表示,上述意外事件已经引起了人们对于这家生物技术实验室安全性的担心。这家实验室在前苏联时期主要从事的工作是将致命病毒转化为生物武器。
第2个回答  2013-08-11
还好..
中国还没看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