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头和尾在哪里

都穿越了那些城市?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长城穿越的城市主要有:丹东、绥中、秦皇岛、滦平、迁西、天津、承德、北京延庆、北京怀柔、张家口、榆林、大同、代县、嘉峪关等。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

扩展资料

长城十三大关口

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是明朝朱元璋所建,历来都是一处重要的军事重镇。

第二关:黄崖关

黄崖关位于蓟县最北端30公里处的东山上,北齐时建,明代重修。黄崖关亦称小雁门关,海拔高度300米,关城东西两侧崖壁如削,山势陡峭雄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著名的雄关险隘。由于山崖在夕阳西照时,反射出万道金光,故名黄崖关。

第三关:居庸关

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

第四关:紫荆关

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第五关:倒马关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第六关:平型关

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第七关:偏头关

偏头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东仰西伏,故名偏头。

第八关:雁门关

雁门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第九关:娘子关

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 故得今名。

第十关:杀虎口关

杀虎口关位于山西与内蒙的交界处,雁北外长城最重要的关隘之一,是晋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的边缘地区,也是从内蒙古草原南下山西中部盆地,或转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地段,明时称“杀胡口”。

第十一关: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咽喉。

第十二关: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

第十三关: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长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28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仝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头叫嘉屿关 尾叫鸭绿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29
长城位于中国的北部,它东起河北省渤海湾的山海关,西至内陆地区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七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6700公里,约13300仝里,在世上有“万里长城”之誉,

头叫嘉屿关 尾叫鸭绿江
第3个回答  2020-05-15
长城东起辽宁丹东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长城穿越的城市主要有:丹东、绥中、秦皇岛、滦平、迁西、天津、承德、北京延庆、北京怀柔、张家口、榆林、大同、代县、嘉峪关等。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
第4个回答  2013-07-28
头叫嘉屿关 尾叫鸭绿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