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点经济名人的成功故事

明天我有一次人生转折的机会,是我争取了很多次争取来的。总裁给我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间 ,这是我一个无名小卒和一个知名公司老总的唯一一次见面机会,希望各位学识渊博之士能够提供一些成功的经济名人的成功故事,得以借鉴

  自从唐骏离开微软加盟到盛大以后,关于他这个“打工皇帝”的故事不断传播,大到要与比尔·盖茨斗富,小到他喜新厌旧(喜欢什么腻什么),特别是他以10亿天价年薪“背叛”盛大而投身到新华都的举动便是轰动业界,令世人瞩目。

  今年46岁的唐骏拿了不少毕业证书,分别在中国、日本和美国获得过物理学学士、电子工程学硕士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唐骏的最大乐趣是工作,第二乐趣是篮球,在他眼中,出外旅行,在沙滩上晒太阳是最无聊的事情。

  唐骏笑称,“在日本留学的那段时间差点超过了比尔·盖茨”。他发明了一个“卡拉OK打分器”,没想到,这个娱乐配件后来居然疯狂了整个亚洲,不过,他以8万美元的价格把这个计分器卖给了三星公司。

  进入微软之前,唐骏也曾是老板,不过,唐骏很搞不明白,自己的企业如何才能做大?微软为什么能做到全球最大?抱着这种想头,唐骏放弃了老板,投奔微软,初进微软,唐骏做程序员。

  1997年,唐骏从微软总部带了4个经理、500万美元来到上海成立技术支持中心,用4年半的时间,唐骏把这个中心变成了微软在美国总部之外唯一的一个全球技术支持中心。2002年,唐骏改任微软中国区总裁。

  唐骏在微软一呆十年。

  2004年,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把唐骏搞定,唐骏被挖到了盛大,此时的盛大网络正在冲刺纳斯达克,唐骏开始钻研资本游戏。

  “我帮盛大做了华尔街的2次路演,去资本市场讲述盛大的故事。我去路演的时候,盛大股票是26美元;我离开华尔街时,股票是37美元。通过2个星期的路演,我给盛大创造了8亿美元的价值——其间,盛大什么也没发生,就是有一个人带了几个人去给华尔街讲故事。此前,在盛大股价低迷只有14美元时,我也去华尔街做过路演,使得盛大股价一下子上升到20.5美元。”唐骏说,“2次路演我给盛大带来13亿美元的直接价值;而我也得到了让我满足的收益。”

  在盛大满四年之后,唐骏又要跳槽了,这一次,唐骏要转战福建新华都集团。新东家留给唐骏讲故事的空间很大,全资子公司新华都购物广场和参股公司武夷山股份公司上市都在申请中,而参股的紫金矿业回归A股也进入了最后的冲关阶段。

  但唐骏坦承仍有遗憾,那就是收购新浪,虽然收购了新浪19.6%的股权,陈天桥回报不低,却没有达到设想的目的。唐骏给自己在盛大的职业生涯打了95分,5分之差留给这次遗憾

  名人(李开复)成长的故事
  http://q.blog.sina.com.cn/wz20070816/blogfile/51bcc02e01008rw8&dpc=1

  马云找风投的故事
  2000年1月,首屈一指的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银与阿里巴巴结盟,以2000万美元入股,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风险资本是互联网神话的缔造者之一。无数的“.com”横空出世的背后,都闪耀着风险投资的光辉。风险投资家把目光投向互联网,因为网络蕴藏着无限商机,将带来人类生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革命。互联网创业者倚重风险投资家,只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风险资本的雄厚财力,丰富的管理经验给初出茅庐的“知本家”插上成功的翅膀。

  马云理想中的合作伙伴是一些愿意与阿里巴巴共同成长的公司。

  2000年八九月份,马云在北京接到摩根•斯坦利亚洲公司的资深分析师印度人古塔的一个电话,寻问了马云有关阿里巴巴想做的事情和融资的一些情况。然后,古塔说我们有没有机会投资你们?马云说我已经定婚了,我不能再另外找个对象,但是我们可以保持一定的朋友关系。一个月后,古塔给马云发了个电子邮件,说有个人“想和你秘密见个面,这个人对你一定有用”,古塔语气非常肯定。

  就在马云接受高盛为首的投资集团500万美元的投资到位的第二天,马云飞赴北京前去富华大厦赴约,“见一位神秘人物”。见面才知,那人是IT财团大亨、雅虎最大的股东、“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 Softbank(软银公司)的主席兼行政总裁孙正义!

  当时,双方约定在四点半会谈半个小时。秘密约会远不是马云原来想象的两个人,一对一的见面。马云穿得也很随便,结果进去以后发现满满一屋子人朝着他看,马云心里当然也不是很高兴——说好是秘密会见,他却叫了那么多人来。

  孙正义这位亚洲首富说他还没听说过阿里巴巴,投射机马上调出阿里巴巴网站的页面。

  马云开门见山,便说:“我不需要钱,我只想谈谈对阿里巴巴的理解。”马云站起来作了几分钟的演讲,介绍阿里巴巴到底是什么和想做什么。

  谁知马云刚讲了6分钟,孙正义这位互联网投资公司之王就对马云说:“我也不知道阿里巴巴是什么,但是我如果投资一定要30%的股份,你可以继续谈。你要多少钱?”

  马云说:“我昨天刚拿来钱,我不要你的钱,我们可以探讨一下网络的方向。”

  孙正义说:“你不要钱你来找我干什么?”

  马云说:“又不是我要找你,是人家叫我来见你的。”

  据说,孙正义事后判定阿里巴巴会成为一家和雅虎一样伟大的公司。马云也断定孙正义就是他要与之合作的人。

  “有些人,我跟他说6个小时他也不明白我要干什么。孙正义只用了6分钟就作出决定。”马云说,他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和聪明人在一起,你不用说什么废话,他就能听懂你。马云认为孙正义很聪明,悟性特别高,跟他一讲他就听懂了,而且每次说话都是“我要怎么样,怎么样的,这一点跟我脾气蛮像的”,马云又说。

  马云当时的处境是孙正义投资的盘子太大,阿里巴巴网站只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多大的出息,怎么养才会有出息,实在难以估计。原想着高盛拿来的500万美元已经可以对付几年的马云面对孙正义伸出的橄榄枝不知如何应对……当所有在场的人都劝马云接受孙正义的Offer时,孙正义说,“马云是个聪明人,给他一段时间,让他考虑一下”。

  要知道软银每年会收到超过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而他们只能选择其中的70家公司进行投资,而孙正义本人呢,只会与其中一家最有潜力的公司亲自谈判。

  这次,孙正义选择了马云。孙正义决定投资给阿里巴巴,他的理由是:“我坚信,一切成功都是缘于一个梦想和毫无根据的自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6-20
名人故事:雅虎创始人杨致远

雅虎公司是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以及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雅虎公司是一家重要的全球性互联网媒体公司,为全球范围8000万用户提供包括综合信息、通
信和购物服务的品牌性网络。作为第一个网上浏览导引,www.yahoo.com成为流量、广告、家庭以及商务用户方面最主要的导引工具;它同时也是与互联网有关联的最为人们接受的品牌之一。用户能够随自己的旨意做出选择,尽可能以极其短的时间在国际网络上的数十万个主题中,找到想找的网址。

企业类型

网络业。

成长记录

创造了第一个互联网浏览导引——雅虎搜索引擎,将其发展为全球访问人数最多的网站和互联网中最为人认同和接受的品牌,200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美国40岁以下富豪排行榜,其位列第四,资产58.5亿元,是最年轻的美国华人首富。

如果不是网络,他可能会是一个普通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如果不是他进入了网络,我们可能会缺少一个方便的搜索引擎,一个信息全面的门户网站。他就是杨致远,一个年轻的商业天才,最年轻的华人科技首富。

开始的时候,一说起这个来自台湾的中国人,人们马上便联想起“硅谷精英”、“杰出科学家”等名词,没有人会想到他与华尔街股市有什么关系。然而现在,杨致远的名字在华尔街越来越响,他和他生意上同伴的名字已经进入华尔街亿万富翁的行列。杨致远的成功令许多美国人捶胸顿足:这么简单的主意,我怎么没想到?的确,他的成功是从一个看似很简单的创意开始的。

斯坦福遇知己

1967年,杨致远生于中国的台湾,并在台湾度过了童年。两岁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他母亲是一位英语和戏剧教授,独自抚养着杨致远和弟弟。

当时,杨致远的姨妈在美国已经定居,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将来的发展,也为了和家人团聚,母亲带着兄弟俩来到了美国,定居于加州的圣何塞。

刚到美国的时候,杨致远才10岁,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1990年,杨致远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这里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曾经诞生过无数著名的公司。

斯坦福对杨致远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杨致远可是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加入了大学生联谊会,这样做无意中锻炼了他的社交能力,为他日后独挡一面,驾驭一家轰轰烈烈的媒体公司奠定了基础。他还选修了经济类课程,他有一种朦胧的想法,将来也要自己办公司,但做梦也想不到会那么成功。

杨致远很聪明,他用了4年时间读完本科和硕士,并且成绩全是“A”。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大卫·费罗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杨致远和费罗原本就认识,但费罗比杨致远早进入电机这领域,他1988年即毕业于杜兰大学。费罗一度还曾做过杨致远的助教,他改变了杨致远只拿“A”的记录,直到现在,杨致远还开玩笑:“他居然给我个B。”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做过好几堂课的同班同学,合作过作业。杨致远回忆说:“多亏费罗,(有的)作业几乎是他独自完成,我根本没做什么事。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以后要多跟这家伙合作。”

当然自此之后,杨致远就“常和这家伙合作”。很快地,两人成了合作无间的最佳拍档,杨致远和费罗可说是互补型人才。杨致远喜欢交际,思考,社会活动能力极强,在团体中常是领导者,而费罗则知识渊博,工作扎实,很内敛。若以科技智囊形容致远,那么费罗可称作科技天才。

杨致远很欣慰,因为他在这个学校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找到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创业伙伴。虽然两个人都很固执,但在关键时刻却能彼此体谅,相互理解。他们对世界、事理和技术均有着相似的看法,他们甚至有共同的博士导师,并且费罗就住他隔壁的宿舍。

“Yahoo!”诞生

杨致远和费罗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所以比较烦闷,幸好这时出现了第一个Web网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可以让他们查到许多资料,不管是科研的还是有关生活的。网络开始改变人们,它带来了更多的活力。

有了浏览器,杨致远很快就被迷住了,他和费罗制作了各自的主页,并乐此不疲地天天泡在网上,博士研究工作都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

像许多上网的人一样,两个人开始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互相交换,刚开始时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觉得不胜其烦,决定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

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创意,但当时没有人想到去做,而杨致远和他的伙伴却想到了。他们把网络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杰里万维网向导”(Jerry’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杰里”是杨致远的英文名。他们共享这一资源,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但没过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杨致远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像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都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些来自网络世界的鼓励极大地鼓舞了杨致远的信心。

旧有的指南名字已经不好用了,杨致远和费罗为他们的搜索引擎重新命名,陪伴他们的是一本大字典。由于杨致远是以Y开头,所以字典便首先被翻到Y。在两个无商业目的的年轻人眼中,网站的名字越好玩就越好,像Yama(阎罗王 、yawp(蠢话 、yawn(打哈欠 等等都曾加以考虑,直到发现了Yahoo,这是《格列佛游记》中一群野人的名字。杨致远回忆说:“《格列佛游记》中的那群叫Yahoo的人是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的野人,没什么水准。我们在斯坦福大学正事不做,游手好闲,没什么水平,于是我们自嘲为Yahoo。”
第2个回答  2008-06-1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