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的由来

为何称迎客松?

迎客松在黄山玉屏楼左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黄山“四绝”之一。

其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

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从人民大会堂铁画《迎客松》至车站码头,都有它的身影。迎客松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

扩展资料:

迎客松是黄山松的誉称,系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黄山、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浙、赣交界山地,海拔600—700米以上地带均有分布。

黄山松,其外形与我国华北、西北的油松极为相似,故过去一直被当作油松。1936年我国植物学家们来这里进行实地考察后,经鉴定认为,黄山松针叶短、微细,树脂道的数量、位置与油松截然不同,是一新种定名为黄山松。

1961年著名林学家郑万钧等将黄山松与台湾松合并为一种,仍保留“黄山松”这一中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因为迎客松的位置正是游人上山的必过之路,久而久之就叫迎客松了,因为那样就好像在欢迎客人一样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3
周恩来总理有一次上黄山,但没人来接待,上山的时候就看到了这棵松树,枝杈伸出的角度,好像在迎接客人来到黄山,总理见到,就取名为迎客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