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处方字迹潦草,不让患者看懂?

我的同学生病了去几家医院看,医生都说是小病,但吃的药都没有效果,病历什么的都看不懂。

在我国,很多人认为医生的处方出现字迹潦草变成“天书”的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医生不希望病人知道自己给他(她)开了什么样的药物。或者如开篇所说,在当下中国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医师书写潦草字迹的处方里隐藏着巨大的利益纠葛。其实,我们医生除了在书写处方有“不认真”的因素之外,还要承受着很多因素的左右与干扰。总得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潦草的处方
首先,医疗投入不足和以药养医的环境导致医生处方字迹潦草。
虽然北京已经开始试点“医药分开”的医改措施,但在我国大多数的医院,医生们的收入依旧要靠给医院创造了多少业务量来决定,而药物收入又占了医院收入或医生工作量的半壁江山。如果处方写得工整明白,许多患者就有可能不选择在医院买药,而去选外面价格低得多的药店购买。在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当前诊疗费用严重低于劳动成本的医疗背景下,一半的业务收入不见了,医院及医生们又如何能够承受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以药养医的规则或许是处方潦草的最根本原因。
其次,紧张的医患关系和逃避沟通的机会造成医生处方字迹潦草。
现在,医生在书写的各种医疗文书的过程中出现字迹潦草的现象,也是目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下的一种特殊产物。“是药三分毒”,对于某些医生而言,不让病人知道自己开了什么药物,就有可能会减少很多麻烦。因为在现实中一些不恰当的药物使用,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身体的问题,只要患者不知道医生给开了什么药物,就很难去找医生理论。医生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出现字迹潦草处方就不足为奇了。而医生不愿意让患者看懂处方内容等于不愿意满足他们的知情权,也就等于不愿意与病人进行足够的沟通。那样看起来,医生减轻了负担,似乎省力又省心,但这却是一把双刃剑,医生把处方写的潦草,逃避与病人的沟通,甚至草草几分钟就开药打发了病人,患者可能会满意这样不透明的医疗服务吗?这对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非常不利。
再次,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和工作压力造成医生书写处方字迹潦草。
由于我国医疗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很多医院门诊人满为患。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时间压力往往比前面描述的“10秒内写下一句话”更为严苛,医生们每天必须接诊大量的患者,少则数十,多则过百,在过大的接诊压力之下,为了节省时间,那些潦草的处方相比一般情形,就更容易发生了。其次,在我国无论是门诊还是住院部,医生们要完成的文字工作都是连篇累牍,且大部分为具有某种套路特征的专有名词的集合。这些专有名词在被反复书写之后,字形笔画便难免会向“神似”的境界迈进。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内科,由于疾病诊治对病史和检查的记录要求相对更高,故而字迹较为清楚;在外科,对病情讨论分析的要求较内科为低,多数治疗以手术为主,因此字迹更加潦草。国外的情况与我国类似: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研究报告中,118份病案里有18份字迹难以辨认,意义模糊,其中外科病案就有16份,内科仅有2 份。
最后,医疗专业的特点和医疗文书的特殊性导致医生书写的字迹潦草。
由于医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包含大量专有名词和药物名称,其中夹杂着英文、英文缩写甚至拉丁文,还有许多中文简称,因此非医疗业内人士阅读时难免感觉如坠五里雾中。即便是同行,阅读非本专业领域医疗文件时也会遇到困难,特别是赶上那些笔法飘逸的,就只能望纸兴叹了。对药师而言,由于每天都要面对医生们的处方,久而久之对笔迹的判别力就会越来越高,因此并不难辨识药物品名。不过就是如此,还是难免发生美国那样的悲剧。对医生自身而言,书法糟糕也不是什么好事:首先容易造成医疗差错,医疗差错一旦发生,后果往往比较严重,害人害己;其次糟糕的笔迹也会给我们医生们的临床研究带来不便。当需要回顾,收集和总结病例时,凌乱的字迹仅能提供有限的线索,治疗的经验不能很好保存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笔迹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特征。医生和教师一样,都属笔迹公开化程度较高的职业。相对于教师,医生的书写责任更大,要求更高,错误书写和涂鸦书写的危害也更大。医生虽然整体并无字迹潦草的倾向,但因为工作环境、压力和专业特点,医生的书写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普遍难以辨认,当然确实也有部分医生惯于龙飞凤舞,但写字惨不忍睹的人士其实各个行业都有。消除医生涂鸦、特别是处方涂鸦,减少医疗差错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国外对此已经有了不少研究和尝试。一篇发表在2003年Am J Manag Care的文章就分析了医生处方潦草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诊断数目,就诊时间等多个因素被认为与医生书写潦草有相当大的关联性。部分药物名称拼写类似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处方错误的风险。针对上述情况改进就诊环境,改进药物名称等举措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少处方错误。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潦草处方引起的种种公害应该引起社会重视。政府职能部门要做的,不仅仅是出台那些管理潦草处方的规定。更关键的是在于要尽快加大新医改的进程,彻底地铲除以药养医的规则,尽快地实现医药分离,并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药事管理力度。只有如此,处方潦草的相关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治,也才能更好地促进安全用药。当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改用电子处方和打印处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其实也不是医生故意不让患者看懂,病历处方其实都不是给患者看的。你有没有发现不管一个医生写什么,其他医生和药剂师都能看得懂。
因为医生们图省事写的都是拉丁文夹几个汉字的医学术语简写啊,普通人要能看懂拉丁文和医学术语就见鬼了。拉丁文是医学院的必修课。医药处方都是拉丁文,一个药名用拉丁文缩写只要几个字母,翻译成汉字得写十几个字,所以医生都直接写拉丁文,如果写汉字得累死他们,一个处方里至少得三五个药吧,写成汉字一张纸都写不下。
第2个回答  2020-12-26

为什么医生非要把处方写得潦草,让人看不懂?

第3个回答  2013-08-06
这是医疗界需要割除的弊端,但尚未引起普遍的关注。
第4个回答  2021-02-28
医生字迹潦草和他们的工作性质是分不开的,因为每天要写好多处方,医生只能用潦草的字迹提高工作效率。而与医生合作的药剂师由于长期合作,也能辨认出医生所开处方的内容。
医生的字迹潦草是个普遍现象,但不是绝对的。其实很多医生的字是很不错的,他们也不是为了不让病人在药房拿药,因为很多药只有医院才有。况且一位医生一上午要接待40~60个病人,也没有时间关心病人到底在哪儿拿的药。
每个医生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病人,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很难有心情把每个字都一笔一画地写好。这样的重复之下,医生的字迹也就千奇百怪、越来越丑了。另外,医生的处方里会有大量的缩写,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很难理解上面的内容。
我国对执业医师的执业地点是有规定的,很多医生会长期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医生、护士和药剂师在长期的合作中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默契的合作关系,即使处方上有个别几个字看不清,药剂师也能够根据上下文关系分析出来。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全国很多医院的门诊处方都采用打印的方式,医生只需要手写签字即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