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 《筝赋》

如题所述

咏物赋在魏晋时期达到了鼎盛,数量占到了这一时期赋的总数的很大一部分,达到了四百多篇。其中,属于器物类的赋作约有百余篇,乐器赋便是其中的一类。
赋作为一种广义的诗歌形式,其咏物赋的含义可以通过咏物诗来界定:诗是源于内心感受并对物体有所感动的产物。诗人在感受到物体之后,其描绘物体的作品必须精巧,表现物体的作品必须贴切。因此,咏物这一体裁应运而生,它旨在探寻物体的情感,展现物体的形态,而诗学的精髓,没有比咏物更重要的了。咏物诗的表现手法在于细致地描绘物象,穷尽其情感和状态。
在汉代的两百余篇赋作中,咏物赋有六十九篇,涵盖了天象、地理、植物、动物、器物、建筑、饮食等多个类别,其中器物类中乐器的赋作最为突出,这反映了汉代人们对音乐的深厚兴趣。
汉代的咏物赋创作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看到物体后激发情感,应物而作;第二类是作者内心长期积累的情感和志向,遇到合适的时机通过物体来抒发;第三类是赋家受命而作。
马融的《长笛赋》就是一个例外,它不仅表达了对离京的悲伤,还包含了作者强烈的创作欲望,超出了上述三类。
咏物赋在表现手法上,一种是以客观立场描述物象,不加入主观情感;另一种则是通过移情作用,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所吟咏的物象之中,以此达到表达借物抒情的效果。
在两汉魏晋时期,共有八篇赋作涉及筝,包括侯瑾、阮璃、傅玄、顾悄之、贾彬、陈氏、顾野王及梁简文帝所作。这些作品中,侯瑾的《筝赋》对筝的赞美最为显著,而魏晋时期的五篇筝赋,都是短篇作品,字数不足百字。
阮璃的《筝赋》赞美筝为众乐之冠,其声合乎天地,描写其音之抑扬顿挫,有君子之道及壮士之节,并赞其曲调高雅,认为即使是伯牙之能琴,延年之善于新声,也不能与之相比。这篇赋作从形制、音乐效果、艺术风格、弹奏手法、音乐美学,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对筝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傅玄的《筝赋》虽已残损,但其序言中描述了筝的体制,并对其是否由蒙恬所造表示怀疑。傅玄是西晋时期的著名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对筝有着特殊的情感。
陈氏的《筝赋》则描述了筝之体制及其超越众乐器,并夸饰了其演奏时的动人情景。
梁简文帝的《筝赋》是继汉、魏、晋以来唯一的一篇长篇名赋,对筝的艺术风格与美学价值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