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由女神像有多高?代表了什么含义?

如题所述

名称: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Statue de la liberté),又称“自由照耀世界”(英语: 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
作者:巴托尔迪、维雷勃杜克
时间:1874~1884年
材质:钢、铜
规格: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
地理坐标:40°41'21.17"N,74°02'40.41W
简介:

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原来法国计划送给埃及的,因为神像是女性被埃及拒绝,后转送给美国成为纽约市甚至全美国的标志。)

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七道尖芒。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它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

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
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

历史

自由女神像的钢铁骨架由设计巴黎铁塔的埃菲尔设计,雕像由法国雕刻家维雷勃杜克设计,并在巴黎完成。法国政府将这一标志自由的纪念像,作为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赠给美国。

1869年,巴特尔完成了自由女神像的草图设计。1874年造像工程开工,到1884年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

1884年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赠送给美国。8月5日,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开始,基座高约27米,由花岗石混凝土制成。基座下面是打入弗特伍德古堡中心部位6米深处的混凝土巨柱。该古堡是一座军用炮台,呈八角星状,于1808-1811年为加强纽约港的防卫而建,1840年翻新。1885年6月,整个塑像被分成200多块装箱,用拖轮从法国里昂运到了纽约。1886年10月中旬,75名工人在脚手架上将30只铆钉和约100块零件,组合一处。

1886年10月28日,纽约港轮船汽笛齐鸣,烟花四起,在21响礼炮声中,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将北美洲或许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赠送给了美国人民。从此,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 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

1916年,威尔逊总统为女神像安装了昼夜不灭的照明系统并主持了竣工仪式。

1942年美国政府做出决定,将自由女神像列为美国国家级文物。

1984年~1986年,曾进行整修。

象征意义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后来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5
自由女神像(英语: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法语: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坐落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附近的自由岛,是美国重要的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钢铁为骨架,80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
第2个回答  2013-07-19
铜像身高46米,连同基座共93米这尊铜像的作者是19世纪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Frederic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他出生于法国小城科尔马,祖籍为意大利人。父亲在地方政府任职,母亲夏洛特·贝塞出身名门。巴托尔迪最初的绘画教师是巴黎画家阿里·谢费,后来转师雕塑家让·弗朗索尼·索瓦图,开始了他的雕塑艺术生涯。促使他为法美人民友谊而创作此雕像的动机,发生于1871年1月28日巴黎沦陷期。巴托尔迪因国内共和政体失败而悲愤出走来到美国。在这以前,他曾从一位法学教授处了解到法国人民为自由、为美国的革命作出过贡献。在两国结盟中,美国也为法国人民的自由作出过巨大牺牲。这位教授曾提议在1876年美国独立100周年时,为两国友谊竖一块纪念碑。巴托尔迪回到巴黎后,决意承担此任,在美国竖立一尊“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像”(此名称即是这尊雕像的全称)。四年后,法学教授为他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并争取到一家报纸出版商为他大事宣传,以进一步扩大财源的范围。至于这尊女神像的构思,据艺术家本人回忆,乃来自于他过去目睹的两个形象:其一,是在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时,巴黎街头一些忠于共和政体的群众正筑起街垒,艺术家在一个昏朦的傍晚,突然见一个法国女郎手持火把,跳过障碍物,高声喊着:“前进!”这名女郎的英姿在巴托尔迪的脑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第二件事是在1856年,他在苏伊士运河岩边散步,领略着两岸的旖旎风光。蓦地抬头,见在朦朦的河面上,高耸着一座灯塔,它原来是一尊美丽的女人像,女像身披古时的裙衫,右手高举火把,这使他产生许多联想。

若干年后,巴托尔迪为这座纪念碑做了好几个稿子。每个稿子都糅和了他所见的上述两个女战士形象。他开始寻求“自由”这个含义。他认为,自由的象征在当今世界上,应有哥伦布的毅力,为自由开拓新世界而不避艰险。在他看来,苏伊士河上的女神灯塔,是一种自由之光,它照亮着世界人民,为了塑造这样一个典型,他要物色一个模特儿。巴托尔迪在一次婚礼上见到了一位体型美如希腊女神般的少女,这个女子就是后来作了他妻子的尚奈密丽小姐。开始雕塑家让她为女神像作模特儿,但又觉得她的脸太艳俗了些。最后终于改用了自己的母亲——具有一张端庄典雅的脸庞的女性——为蓝本。

稿子确定后,要放大数十倍并把它铸成铜像,这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工程上,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困难。首先,铜像的骨架必须顶得住海湾的狂风,经得起海水的袭扰。他请来设计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工程师。埃菲尔建议:铜像要用钢铁作骨架,外面再用青铜片包裹。后因青铜重量过大,改用了纯铜片。巨像按原稿放大16倍,然后再以1∶4的比例作第二次放大。在这第二次放大时,像上钻了300个主孔,再与被分作四块的石膏体上的1200个小孔用细铁丝连起来。这四块石膏体合拢之后,整座雕像便形成了。工匠们按照雕像的形体,用木板钉成格状木模,并用小锤把铜片按照格状木模的形状准确地敲打成形象的拼片。最后,数以百计的铜片拼合在埃菲尔所设计的一座铁架上,铜像便巍然屹立了起来。1884年初,自由女神像先在法国装配。当女神俯视着整个巴黎时,人们欣喜若狂地前去观看。

为了在美国独立纪念日以前能将这尊作为法国人民最珍贵的礼物的雕像竖立在美国国土上,得把铜像拆卸,所有铜片被装入49个巨型木箱内,铁骨架则拆装装进另外36个大木箱内。装箱工作整整花去了几个月时间。共计有50万磅重的木箱,用特别的载重车运抵圣拉萨尔车站,再用一辆由70节车箱组成的火车将它们运到鲁昂。至1885年5月,箱子才被装入“伊泽尔”号军舰,送往美国。

雕像运抵美国后,巴托尔迪亲自去纽约港察看地形,最后选定了贝德路斯小岛为自由女神的定居地。然后再做基座。为了铜像的基座,美国方面也发起募捐运动。1877年1月,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决议:总统将代表美国人民接受这尊女神雕像。并由著名建筑家理查德·亨特设计基座,计划于9月完工。基座由于募捐经费筹集缓慢,直到1885年5月还未完成。后来,在巴托尔迪的督阵下,为装配这座铜像所用的铜铆钉就用了30万个。1886年10月28日,美国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主持了铜像的揭幕仪式。自由女神在礼炮声中显出她那飒爽的英姿。女神像屹立的地方是美国历年来移民的重要口岸,当年雕像竖立时,许多来美国的移民为之激动不已。美国政府当然也为这尊象征自由的神像而自豪。可是100年来,女神目睹了美国人民为争取自由与民主而付出的高昂代价。她那倾诉般的表情,微微启动的嘴唇,似乎在向每一个进入纽约港的人诉说着人间的种种不平。此种经历,恐怕只有远渡重洋来到美国的移民们才能体察到。

在铜像内部一块铭牌上,刻着俄国犹太移民女诗人埃玛·拉扎勒斯(1849~1887)写的十四行诗,诗题为《新巨人》,其最后五行是:

都给了我吧,疲倦的人,穷苦的人,

渴望自由呼吸的芸芸众生,

喧闹海边的可怜虫,

都送到这里来,无家可归、风吹雨打的人们。

在金门之旁,我高举明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