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为什么提出人之初,性本恶和儒家的相反

如题

所谓性本善或性本恶乃是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在古典人性观点中主要有四种:有善有恶论,无善无恶论,性善论,性恶论(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最早主张有善有恶论的是战国初期的世硕,他主张的善与恶是人生来就具有的两种自然属性,虽然人生来就有这两种不同的本性,但是要保持和发扬这种先天的本性,则在于后天的培养。后天养之善者,则是善性不断增长,养之恶性,则是恶性不断增长。最早主张无善无恶论的是战国中期的告子。他认为人生来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善与恶是社会环境造成的。最早主张性善论的是战国中期的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具有一种先验的道德观念的萌芽,这是人异于禽兽、高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孟子之所以认为人心天赋是善的,是因为他是唯心主义者。最早主张性恶论的是战国的荀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是恶的,后天教育可以由恶变善。由于人人都有欲望的追求,这是性中自有的,这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就决定了人的性恶。为什么说法家主张性恶论呢?是因为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是荀子的门徒,是性恶论的坚定支持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1
都主张以“法”治国。齐国法家主张法礼并重,先德后刑、因道生法;秦晋两国的法家则主张严刑峻法,反对礼义说教,专重于法、术、势,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力并天下。一般说来,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则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在政治上,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在哲学上,认为“道”是万物发展的总规律,“理”是个别事物的特殊规律,强调人必须遵循客观的规律进行活动。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参验”的方法,以“功用”的实际效果检验人的言行正确与否
第2个回答  2021-02-1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