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的习性以及喜欢吃什么?

如题所述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处觅食,活动范围在2.5~3km以内。在地面活动时双脚跳跃前进。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吃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祝生活愉快,望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31
我养麻雀已经有快十年的时间,而且所养的麻雀基本都是自己捕捉的(包括窝雏),文章中所提及的都是我个人对麻雀饲养的一些心得,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麻雀,属于文鸟科,留鸟。

关于麻雀的放养就不多说了,只要是掏的雏子,和鸟建立很好的关系,常训练。。就可以做到,这里主要说说如何把麻雀作为鸣叫鸟来玩赏的一些方法。
对于麻雀的叫声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它就生活在我们周围,每天早晚只要稍微留心点都可以随时听到,唧唧喳喳的,不算好听,也谈不上什么韵律,不过非常的热闹。麻雀本身也没有华丽的外衣,可以说它即不是很好的鸣叫鸟,更不算观赏笼鸟。不过近年在南京,上海等地有相对固定专门饲养麻雀的群体出现,这些人大都是把麻雀当作鸣叫鸟来饲养。专门饲养麻雀的起源无从考证,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开始饲养麻雀是为了给百灵鸟押口的,在饲养过程中漫漫发现麻雀其实也可以学叫口,也可以叫出自己的一套,(特别是雏鸟养大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押口调教完全能够叫出许多巧来),另外饲养麻雀还有个优势——资源丰富,价格便宜,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尝试。。。。。。现在在南京鸟市可以看到除了养绣眼的,就是很多笼里架上的麻雀,已经很有规模,而且南京也有专门饲养麻雀的笼具。

我个人认为麻雀很有饲养价值,当然也许因为个人偏好,家里有一只养好的麻雀肯定非常热闹,它不象大多鸣叫鸟那样有歇口期,养的到家的换羽期都叫,麻雀不畏寒冷,寒冬腊月里一样可以长鸣不止,特别是对那些饲养冬季歇口鸟的朋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补充。到了春季如果饲养得法,可以欣赏到你养的麻雀的舞鸣,尾巴和头部上翘程U字型,尾部羽毛象扇子一样撒开再合拢,两翅下拖不停煽动着,非常威风,可以在鸟台上一边不挺打转一边鸣叫,我觉得那舞姿不亚于百灵。

我们常见的有山麻雀和(树)麻雀两种,这里主要介绍山麻雀,(树)麻雀除毛色外与之相近。

一.特征。

山麻雀:

体长14厘米左右,羽色艳丽,是麻雀家族里最漂亮的一种。雄雌异色。雄鸟顶冠及上体为鲜艳的黄褐色或酒红色,上背具纯黑色纵纹,喉黑,脸颊污白。雌鸟色近灰褐,较暗,具深色的宽眼纹及奶油色的长眉纹,腹部灰白。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藏高原东部及华中、华南和华东。在我过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山麻雀的鸣叫比(树)麻雀的巧要多一些,声音更细一些,如想从雏鸟调教选择山麻雀更好些。

[树]麻雀:

体长15厘米左右比山麻雀略大的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两性同色。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与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区别在脸颊具明显黑色点斑且喉部黑色较少。幼鸟似成鸟但色较黯淡,嘴基黄色。分布范围:欧洲、中东、中亚和东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南亚。是我过东部众多城市中最常见的鸟类。

二.习性。

山麻雀喜欢结群栖于高地的开阔林、林地或于近耕地的灌木丛。栖于家麻雀和(树麻雀)不常出现的城镇及村庄。是典型的喜群居鸟类,清晨总是结群出外觅食,在一些靠近山地的打谷场常能看到电线上歇的密密麻麻的山麻雀。以作物和草种为主食,繁殖季节捕食昆虫。喜欢将鸟巢建在杉树,松树顶部和垂直的电线杆空洞内,卵程灰白色带褐色斑点,通常产卵四-五枚。此鸟建巢时的领地性较强,往往方圆一两百米内不会有两对鸟同时建巢喂雏。南京地区的山麻雀产量受每年梅雨季节长短的影响。雨水多的年份往往幼鸟数量十分有限。

(树)麻雀比较常见,爱群居。不多做介绍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15
拉丁名Passer montanus (Linnaeus),英文名Tree Sparrow,别名霍雀、瓦雀、嘉宾(本草)、硫雀(辞典)、家雀、老家贼(北名)、只只(南名)。

成鸟从额至后颈部肝褐色;上体砂褐色,背部具黑色纵纹,并缀以棕褐色;尾暗褐色,羽缘较浅淡;翅小覆羽栗色,中覆羽的基部呈灰黑色,具白色沾黄的羽端,大覆羽大都黑褐色,外翈具棕褐色边缘,外侧初级飞羽的缘纹,除第一枚外,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这是该属(Passer)鸟的一个共同特征。内侧次级飞羽的羽缘较阔,棕色亦较浓着;眼的下缘、眼的下缘、眼先、颏和喉的中部均黑色;颊、耳羽和颈侧概白,耳羽后各具一黑色块斑;胸和腹淡灰近白,沾有褐色,两胁转为淡黄褐色,尾下覆羽与之相同,但色更淡,各羽具宽的较深色的轴纹,腋羽色同胁部。

幼鸟(7~10月间)羽色较成鸟苍淡。头顶中部砂褐,两侧和颈肝褐色较浓;背部黑纹比成鸟少;翅上的横斑不显;眼先、颏和喉暗灰或灰黑;颊与喉侧均灰白,耳羽后部的黑斑比成鸟浅淡;胸灰沾棕;腹污白;两胁和尾下覆羽渲染灰棕色。

虹膜暗红褐色;嘴一般为黑色,但冬季有的呈角褐;下嘴呈黄色,特别是基部;脚和趾等均污黄褐色。

麻雀栖息环境很广,但一般总是多栖息在居民点或其附近的田野。大多在固定的地方觅食和在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活动的范围大都在2~3km之内,晚上匿藏于屋檐洞穴中或附近的土洞、岩穴内以及村旁的树林中。鸣声极噪杂,略似“zek-zek-chi,chi,zek,zek,”平时总是三五只或更多的群集,叽叽喳喳叫得不休,特别是集大群时,百米以内均可听到。

麻雀的两翅与其身体相比较,相当短小,故不能远飞,往往仅在短距离间活动。飞行时速度每秒种不超过8~10m,高度一般在10~20m,而且飞行不能持续到4分钟。

麻雀找食时很机警,如地上撒有粮食,它总是先向四周巡视后,觉得安全,或见有几只在吸食是,更多的鸟才敢飞去,而任何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毫不例外地全被惊飞。虽一年四季均为集群活动,显有不同,春季繁殖期间,雌雄主要成对活动,共同营巢、孵卵、喂养幼鸟,幼鸟长大习飞离巢,先随老鸟一起活动,而后老鸟进行第二次繁殖,幼鸟才自相结群活动。秋后,所有成鸟与当年的幼鸟合群,其数量可达数百以至上千只在田野或仓库等地探食谷物。冬季,仍结群觅食,不过群集变小,活动范围也由散布在田野的情况,渐缩到房院周围,至春初渐分散为更小的群,并开始自相配对。在西北地区,由于季节气候变化剧烈,秋末冬初尚可见到垂直迁移现象。像青海湟水河谷的树麻雀,寒冬到来时,逐渐从海拔较高的上海拔较高的上游地区迁移到较暖的下游地区去过冬。

由于亚种不同,它们分布的高度是不一样的,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高度为2800m以下地区,它们多生活在农作区附近,很少在远离这种环境的荒漠、半荒漠地区见到。分布最高的是西藏亚种,可达4500m左右。

麻雀主要吃植物性食物(雏鸟除外),包括粮食和杂草种子,也吃一些小型昆虫;雏鸟的食物主要是昆虫。

麻雀营巢地点大都在人为景观环境,如村庄的房舍、庙宇、城市建筑物,也有的在土墙洞穴,除此之外也有的营巢在树洞中,亦见利用废弃喜鹊巢,松柏树的枝垭间,废弃的烟筒内等等、巢距地高和巢间距随筑巢环境而定。

遍及全国各省区。国外分布也很广泛,从澳大利亚向北沿海至欧洲东部鄂霍次克海地区,向西遍及整个欧洲。亚洲从日本,朝鲜经我国向西,通过南亚,西南亚,一直到大西洋沿海岸诸国及其附近岛附近岛屿均有分布。

麻雀在北方每年从3~4月起开始繁殖。交配时有“婚戏”行为,这时雄鸟显得特别活跃,并常用低而柔弱的叫声,同时抬头举尾,东张西望,站立不安,还引起群内其他雄鸟参加。这是雀声特别嘈杂;有时叫声正在激发时,常突然安静下来,飞走几只,或全部飞去,分散各方。这样便完成配对过程。巢由雌雄鸟共营,约5~6天造就,然后开始产卵,产卵均在清晨5.00~9.00之间;每天产一卵,有时也有间隔一天的。产卵期亲鸟不入巢过夜。每窝卵数一般4~6枚,少为3枚,罕见2枚(西宁),最多8枚,以5枚最为常见。卵色变化很大,有的为淡褐色,有的呈白色沾蓝,都杂以下规则的灰蓝、黄褐和紫褐色粗斑,于卵的钝端尤为浓密;卵呈椭圆形;重2.0~2.1g,卵的大小15枚平均为19.3mm×14.2mm。

麻雀的孵化期为10~12天,也有记载是12~14天的。雏鸟留巢期为10~15天。孵出时间多在早晨8时左右,刚出壳的雏鸟周身光秃无羽,皮肤红带黄色,眼未睁开、这是体重仅1.4g左右,轻于卵重;4~5天开始睁眼,羽区基本形成,初级、次级飞羽、小翼羽的羽鞘生出;9.5天,体重平均达19g,为雏期中体重最高的一天,从外貌上可以辨认出是麻雀的雏了;13.5天,体重降至16.69g,相当于6.5天时的体重,但体长则与日俱增,直至趋于稳定,此时体长已达110mm,体表已发育定形,有的雏鸟开始离巢,有的相隔一天出飞,雏鸟出飞离巢后,当天晚上就不同入巢过夜。

麻雀每年繁殖的次数,在我国南北方因气候的不同呈现差别。河北省一带记载最多繁殖3次,广州为4次,吉林记载为2次(或3次)(在5月下旬孵出第一窝,7月又孵出第二窝)。青藏高原仅1~2次。

迄今所知麻雀在我国有6个亚种:指名亚种 Passer montanus montanus (Linnaeus);新疆亚种 Passer montanus dilutus Richmond;青藏亚种 Passer montanus tibetanus Stuart Barker;普通亚种 Passer montanus saturatus Stejneger;云南亚种 Passer montanus malaccensis Dubois和藏南亚种 Passer montanus hepaticus Ripley。
回答者:yyfreeliang - 魔界至尊 十八级 5-27 09:50

雀形目文鸟科的1属,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9枚,外缘具二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广泛分布于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各地,但在大洋洲仅有家麻雀1种。中国产5种;其中麻雀为习见种,雌雄相似。头顶和后颈栗褐色;颊和颈侧白色,中央有1黑色块斑;上体砂褐色,背和两肩密布黑褐色羽轴纹;尾羽和两翼暗褐色,翅上有二道白色横斑。除颏、喉等为黑色外,下体均灰白色,两胁沾褐色。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公里以内。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平时在粮库、场院和居民点啄食晾晒的谷物或地上的遗粒。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巢简陋,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每窝产卵4~6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麻雀在中国有7个亚种,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麻雀喜欢成群结队聚集在山林或电线杆、

屋檐下,吱吱喳喳的一阵喧叫,是一种活泼、外向的小鸟。麻

雀喜欢友人烟的地方,但是又保持高度警觉,当他停靠再你前

方不远处活泼跳时,千万不要以为他毫无戒心,一发觉你想靠

过去,麻雀马上展翅高飞,让你抓都抓不著。
第3个回答  2019-07-21
我前几天雷暴雨时刚救了一只落地的雏麻雀,还不太会飞。带回去后第一天也不吃东西,但用一次性杯子喂点纯奶和水它是喝的。第二天上午撬开嘴给它喂食物它也很抗拒,一直不咽下。然后下午再拿熟蛋黄碎末到它面前时它就大口吃了,这几天它还主要吃用手指捏碎的蓝莓肉(葡萄肉沫我觉得它也是会吃的),主食还是蛋黄碎末,喝的就一点纯奶和水。它不怕我,主要是我接近它的时候会学唧唧叫,然后不要一下冲过去,轻手轻脚接近就行。晚上把它放到铺了布的纸箱去它很快就睡了,白天它自己会从纸箱口飞出来在厅里面。现在还只能低飞一小段,而且把握不了方向,等过多几天翅膀硬了再放飞回检它的地方去,那时我记得天上还有个大麻雀在跟它互啾啾的,应该是它妈妈,但当时下着雨小麻雀也不会飞。
第4个回答  2020-03-2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