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户口和农业户口有什么区别吗?

如题所述

区别:

1、农业业户口可以包括家庭户口。

2、而家庭户口可能是城市户口也可能是农业户口。

拓展知识:

农业户口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2014年起,取消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按照城镇化的设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口从农业户口转成城镇户口。

农业户口意味着可以拥有土地,几年前村子里重新分配土地时,她的儿子因为正在读初中就保留了农业户口,分到了一亩半的耕地,而女儿则因为上了大学,户口被自动转成了城镇户口,错过了这次分地。没有到手的这份土地,在现阶段意味着收入的减少,在将来意味着被征地时将要损失一大笔补偿款。而从人的角度上说,农业户口既有的许多福利丧失。这样一比,农业户口不愿转成城镇户口,就好理解了。

家庭户口是指中国当前的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叫集体户。

在我国的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是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而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即由业缘关系共同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户的称为集体户。

集体户不同于居民户口。不能与本市的居民户相互迁移。如果离开单位,户口必须转移,如果回外省市,也必须迁回。严格的说是一个介于临时户口与常住居民户口中间的特殊户口。其享有的政策与普通居民一样,但在迁移上受到限制。

参考资料:

家庭户口_百度百科

农业户口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家庭户包括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在我国当前的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也就是所谓的家庭户口。

农业家庭户口又称农业户口,是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农业人口。现在全国基本已取消了农业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

农业家庭户口是指这个户口簿上的所有成员都是农业户口。在户籍制度改革之前的户口性质分类,包括:农业家庭户口、非农业家庭户口、非农业集体户口等;

拓展资料:

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这意味着自1958年开始、在中国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城里人”和“乡下人”户口身份识别将不复存在。此后,包括北京在内,30个省份陆续出台各自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均提出“取消户口性质区分”。

现在居民需要更换新户口本,户籍系统将不会显示户口性质,直接自动打印为“居民户口”。

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2016年2月9日,《湖南省常住户口登记管理办法》日前经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对外公布,正式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区别。

《办法》规定,在湖南省行政区域内户口登记管理的,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符合城镇落户条件将户口由农村迁往城镇,要求返回原籍户口所在地落户的,凭其户口身份证件可以申请将户口迁回原籍户口所在地。

据这一管理办法规定,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户”包括家庭户、集体户。符合当地落户条件,并依法拥有私有房屋所有权或房管部门直管住房等公有住房使用权,与家庭成员共同居住或单身居住在该房屋的公民,可在该房屋所在地址立为家庭户。

《办法》还对立户、分户、出生登记、死亡登记、迁入登记、迁出及注销登记、登记项目变更更正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参考资料:户口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27

如果当事人不是农村户口,就不能享受本村集体的利益分配,就不是本村集体经济的成员;农村户口转城市户口相对来说容易,城市户口转农村户口限制很多。

孙旭权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张烜墚

资深刑事律师

张丽珍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林

婚姻家事专业律师

陈绍熙

合同纠纷专业律师

杨鹏淋

资深劳动纠纷律师

    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立即咨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居民家庭户口就是非农业户口。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如下:

农业户口优势:

1、农业户口最大的优势在于有宅基地和土地,若赶上拆迁的话,会有高额补偿款。

2、有些地方农村户口的人,凡男的45岁以上、女的40岁以上,都买了养老保险,保费政府出1/3,村里出1/3,自己出1/3。因此,只要出很少一部分钱,男的到60岁,女的到55岁,每月就最低可以领到一定的养老金。相反,非农业户口的人如果没有工作,就必须自己买养老保险。

3、有些地方医疗保险村里全包,不用出一分钱。如果生病住院,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每年可报销一定的住院费。

4、有些地方垃圾费、治安费等费用也不用自己出,全由村里出,在这一点上,比非农业户口有优势。

5、有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全部免费。

6、有些地方规定农村户口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可生第二胎,不罚款。

7、有些地方现在村里凡有户口的,不论大小,每人每年能分红,但如果户口迁出,就不能参加分红了。
非农业户口优势:

1、招工:农民要想致富,企业上班是出路。可是企业在招工时原则上只考虑非农业户口,即使没有户口限制,也在主观上优先考虑非农业户口。

2、失业保险:非农业职工失业后,其享受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至90%,最长不超过2年;而农民工与企业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时,其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标准为本市职工最低工资的40%,根据单位为其连续缴费的时间,一次性支付本人,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月生活补助,最长不超过1年。

此外,非农业职工在享受失业待遇期间,可以享受国家和政府部门的多项优惠政策。比如:非农业职工办理失业手续后,如个人选择自谋职业的,持相关证明资料可以享受税收减免政策、免收办理个体营业执照手续费用等相关优惠政策。

资料拓展:

一、家庭户口含义:

1、在我国的户口管理中,把以家庭立户的,即是以“具有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立户的称为家庭户,而把以“无血缘关系而居住在一起的人员”立户的,即由业缘关系共同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或公共宿舍的人而立户的称为集体户。

2、集体户不同于居民户口。不能与本市的居民户相互迁移。如果离开单位,户口必须转移,如果回外省市,也必须迁回。严格的说是一个介于临时户口与常住居民户口中间的特殊户口。其享有的政策与普通居民一样,但在迁移上受到限制。

3、集体户口没有户口簿,只有户口卡,一般由工作单位或户口挂靠的人才交流中心保管。集体户人员结婚或上社保时,需要向保管方借取户口卡。

二、农业户口:

农业户口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农业人口。计划经济时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2014年起,取消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按照城镇化的设计,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口从农业户口转成城镇户口。

三、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中的最大亮点,莫过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这意味着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将成为历史,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也将作古,今后每一位中国公民的户口均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户口 ,百度百科:家庭户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1、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是社会主义大跃进,人民公社时期遗留的产物,用来区分集体户口。

2、家庭户”是与“集体户”有所区别的。“家庭户”指该城市的常住居民,而“集体户”是该城市某个单位招收的包括外省市员工的户口。

所以“家庭户”与“农户”和“非农户”不是一个概念。

现在进行户籍改革,不再细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尤其是在城镇或者去城市定居的农民,有好多地区已经不按照户口性质登记,而根据你的居住地进行登记管理,所以出现了后来的居民户口。

拓展资料

户口管理,也称户籍管理、户口行政管理、户籍行政管理、户政管理、户政,户政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依法搜集、确认、提供本国公民的个人身份、亲属关系、户籍所在地址,籍贯,出生时间等住户人口基本信息的国家行政管理。

户口管理的业务,大体上有前提性业务、主体性业务、副属性业务三大部分:地名管理、行政区划管理(以上两项在中国由民政部门负责)、户口管辖区和户口责任区划分、住户门牌号码管理等等,是户口管理的前提性业务;

户口登记,户口统计,户口调查,户籍档案管理,居民身份证件管理,常住人口管理、暂住人口管理等等,是户口管理的主体性业务;

人口迁移调控、社区公共安全管理等等,是户口管理的副属性业务。

参考资料-户籍管理-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