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

《哈姆雷特》是莎翁的代表作之一,大多数人都认为剧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比较犹豫不决,行动拖延,忧郁等等,不过,大都不是很全面,那位高手能帮我全面分析一下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
人物,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
在他看来人是“了不起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
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
华,万物的灵长”。他是一个富有理想、热情充沛、目
光敏锐、机智勇敢、胸襟开阔、嫉恶如仇的人文主义
者形象。他对生活、对人类和整个世界都有着与传
统的封建礼教不同的看法。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
善良、高尚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
位贤明君主,他要重整乾坤,为父报仇,惩恶扬善的
行为是高尚的。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
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
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
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
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一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
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
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
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
特都显得形象高大。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
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
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一个农民的脚
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
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
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
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闷闷不乐,犹豫不决,他
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
惨命运。
哈姆雷特面临两重冲突,一重是外在的,即哈
姆雷特与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中的残酷、卑鄙的
环境之间的冲突;另一重是内在的,存在于哈姆雷
特自己的内心之中。父亲的被残害,母亲的急于改
嫁,身负扭转乾坤的重大责任,内心的软弱无能,所
有这一切在他心里产生了憎恨自己、鄙视自己的心
态;另一方面他又决心为父报仇,要“负起重整乾坤
的责任”。这种坚强和软弱的对立性格统一在哈姆
雷特身上,构成了他内心冲突的基础。他的内心世
界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在父王去世前,哈姆雷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
他在当时的新文化中心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受到
人文主义新思想的教育和影响,对世界和人类抱以
美好的愿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的典型
形象。他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类“:人类是一件多么了
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
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
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在他心目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的
典范。他追求美好的爱情,真诚地爱着奥菲丽亚。那时的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是积极乐观的,对人类
对爱情、对友谊以及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美好的理
想。
然而,从人文主义的威登堡大学回到封建统治
的丹麦宫廷的哈姆雷特,精神世界却发生了逆转
第三幕中“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突出表现了品德
高尚的王子对人类道德良心、前途命运的关心。是
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
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还是挺身而起,反抗人世
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扫清?由于理想和现实的强
烈反差,使得哈姆雷特不仅对人、对生活、对世界产
生了怀疑,而且对现实的一切反感。父死母嫁,奸邪
当道,国内一片黑暗。好朋友罗森克兰背叛了友谊
成为奸王的走狗;自己的情人奥菲丽亚也成了落后
势力的俘虏和工具;善良的艺术家们被排挤得到处
漂泊,这些都使他震惊。到处是不公正,官吏在横
行,这使得他愤恨。踌躇难决之下,他的性格变为忧
郁沉闷,因一时找不到复仇的时机而使得他优柔寡
断,拖延迟疑。
从第三幕起,哈姆雷特便逐步克服了忧郁心
情,决心行动起来。他的性格由优柔寡断转变为明
快。经过一系列的斗争活动,从哈姆雷特身上再也
看不见忧郁了。正当他悲叹“脆弱啊,你的名字就叫
女人”的时候,父亲的鬼魂告诉他,自己是如何被克
劳狄斯谋害死的,并要他为父报仇。对于哈姆雷特
来说,为父报仇既是他作为儿子的责任,又因为对
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王朝的代表,推翻
了他,也就推翻了混乱的局面,挽救了这濒于崩溃
的国家,并有可能恢复他开始破灭的理想。哈姆雷
特深深地感到责任的重大,最后他增加了消除罪
恶、匡正时代的责任感,逐渐变得坚强起来。而此
时,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在包围着他。他被打发去
英国,却钻进别人设的圈套。待到中途才发现了阴
谋,铲除奸王帮凶后返回丹麦。现实逼着他走向战
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3
哈姆雷特是具有新型世界观的文武全才,是朵举世瞩目的娇花,如果登上王位,自然是开明君主的典范。在他身上,寄托着国家与民族复兴的希望,体现出资产阶级对统一国家的理想。 哈姆雷特性格特征。 ⑴ 忧郁 A.忧郁之源----理想破灭 一系列伤天害理的事变突然发生,打破了他关于人生、世界、爱情、友谊、前途等一系列人文主义的幻想。 人类,并不美好,下贱的克牢狄斯一旦爬上王位,很多人对他阿谀逢迎,"如今诚实的人,一万个人中也没有一个! " 为了篡权,弟弟居然暗杀自己的哥哥 ---- "人,不过是泥土捏成的生命!" 人间,是长满恶毒莠草的荒原。 世界,就是一座大监狱,而丹麦,又是其中最坏的一间。 爱情,也不坚贞,父王死去不到两个月,母亲的孝鞋还没有穿旧,居然匆匆地改嫁奸王,钻进乱伦的衾被, 就是畜牲也会比这悲哀得长久些吧? 友谊,也不可靠,一个个好友,为了一己的私利,甘做奸王的暗探来窥视行踪;就连信誓旦旦的情人,也不自觉成为篡权者的工具。 纵目四望,奸王邪恶、群臣昏聩、朝廷腐败、上层堕落,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 理想破灭,使他承受不了这超负荷的压力,陷入于精神危机,产生了忧郁。 B.忧郁之深 深刻洞察力 ---- 他以哲学家的深刻洞察力,解剖现实,深揭被掩盖着的社会罪恶,使其忧郁积重难返。 继续探索 ---- 他在精神危机里继续进行精神探索,又发现更新,更严重的社会罪恶,这些新的罪恶又带来他忧郁的进一步升级,达到常人达不到的深度与广度。 C.忧郁之久 忧郁 ---- 贯穿剧目的始终。 从他穿着丧服登场,到古堡待父,到破相装疯,到戏中作戏,到后宫劝母,到海上窥奸,到墓场葬礼,到宫庭比武,一直到他最后毁灭,忧郁一直没有离开过他。 因而, 没有忧郁,也就没有哈姆雷特。 ⑵犹豫 A.犹豫原因 敌强我弱---- 他知已知彼,正确的估计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过于悬殊。 整个时代已经颠倒混乱, 而拯救者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 "倒霉的我!"寄全部希望于自己,这样,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社会,他深知这场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危险性,导致他行动的犹豫。 任务艰巨----既要为父报仇,又要扭转乾坤,一身二任。 这种独扭乾坤的重任与势孤力单的矛盾,只能产生"难扭乾坤"的哀叹: 一个任务尚且力不从心,何况两个?这就带来他行动的双重犹豫。 B.犹豫表现 拙于行动 ---- 他是哲学家而不是实干家,他敏于思索而拙于行动,他在没有切实可行、十拿九稳的办法之前,只会冥思苦想,他从思考到行动需要一个比常人更为复杂的过程。 不知如何行动 ---- 他决心行动而又不知如何行动, 他很不容易等到一个杀掉奸王的机会,克牢狄斯在祈祷,只需抽刀一击,就能为父报仇,然而,灵魂进入天堂还是滚入地狱的无用考虑又使他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C.犹豫结果 等待时机,而时机不来,一旦到来,又坐失良机;幻想行动,却一拖再拖,空有报国之心,而无匡世之策,只落得个苦闷彷徨,忧郁犹豫。 结果,行动的犹豫,导致了他的毁灭。 4.哈姆雷特形象的意义: 哈姆雷特的毁灭, 向我们揭示了人文主义的时代悲剧。 客观上,阶级力量对比的悬殊,敌强我弱; 主观上,自身具有不可克服的忧郁、犹豫等弱点。 因而他的毁灭,不只是个人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不可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所导致的。 主要人物:克劳狄斯、奥菲利娅 4、反映的16世纪末英国现实: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的国家;恶人当道、阴谋成风的朝庭;奸诈残暴、荒淫奢侈的统治者。――英国现实中存在的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之间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 5、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复杂的性格。有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 6、悲剧原因:哈姆雷特自身的心理弱点,也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7、形象塑造手法:首先,塑造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变化的形象。其次,在发展中,内外双重矛盾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演变过程,用独白和旁白表现人物的思想矛盾,表现思考、认识与自责、怀疑。 哈姆雷特形象分析:人文主义者的特点,性格发展的阶段性,延宕问题,精神分析学解释的再思考。《哈姆雷特》的艺术特点:情节的生动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广阔的社会背景,多种艺术成分的融合.
第2个回答  2013-08-03
如同西方格言所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哈姆雷特的性格,西方甚至有专著讨论。大致的结论是:忧郁,优柔寡断,多疑。

哈姆雷特的遭遇很是坎坷: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
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相当冲动的,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
他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则表明他相当的理智和顽强。其实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很多疑问他可以不追究,过一种被称作麻木或者“看开”的生活。
即使在他遭遇不幸的时候,他仍然真挚的深深的爱着奥菲丽亚。
……
所以,他的性格是由于他的抉择造成的。对人生的抉择。
这个影响是慢慢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我们不会想到他对人生的抉择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人。曾经被很多人唾骂如今被很多人忘记的马加爵。
何尝不是那样。
初始的性格左右了对人生的抉择,而对人生的抉择又慢慢的塑造了他们的性格。

我对哈姆雷特的性格的结论是:
极度好强,重感情。
而至于多疑,优柔寡断等缺陷性格,恐怕是在经历和磨练中慢慢被自己心里的魔鬼赋予的吧!
第3个回答  2013-08-03
哈姆雷特:性格决定命运

有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对于善于将“全部人格的各个侧面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歌德语)”的莎士比亚而言,哈姆雷特就是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只有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们看到的不过是哈姆雷特的某一种性格的某一个侧面而已;而我眼中的哈姆雷特,是一出性格导演的命运的悲剧,是一个充满了高贵的人性的灵魂,在意外的变故和无常的命运打击下,性格骨子里的小丑一起涌出,在热血里澎湃、奏响的一出悲剧。
我们无须花费过多的笔墨去描绘哈姆雷特的性格,因为这是无益而多余的;细读过《哈姆雷特》的读者都会发现,哈姆雷特的性格不能用一个或几个或几组简单的形容词来形容。他拥有世俗的一切光辉的品质,假如爱人奥菲利娅的赞誉“一个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的娇子;时尚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瞩目的中心”还没有说服力的话,国王和波各涅斯对他的忌惮则可显示民众对这位英武的王子的拥戴;直到变故发生前,他还有一位拥有“太阳神的毛发、天神的前额、阿波罗的身躯”“完善卓越的仪表”的堪称“世间男子汉的典范”的父亲;他还拥有一位美丽贞洁的母亲,父亲的英勇让国人骄傲,让自己自豪;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在他看来是那么的完美无暇;作为丹麦的王子,他继承的不仅是丹麦的国土和臣民,还有父母的美德和国人的赞颂。——上帝,这是一个完美的人——在魔鬼的灵魂从地狱里爬出来释放毒瘴之前——
然而父亲被害,凶手竟是叔父;母亲变节,元首还是叔父。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就不能夸口自己还能在这样的变故中保留自己一贯的优秀品质,即使他是一个像哈姆雷特这样完美的王子,三十岁的拥有智慧的青年。想一想他会怎样地发狂吧!所有的美好的事物突然间一下子露出他们的獠牙,而过去他们是那么的温文尔雅;天使成了撒旦,人间变成了“监狱”,而丹麦,只是其中顶坏的一间。哈姆雷特在变故中窒息了,在“监狱”中就
第4个回答  2017-07-14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精心塑造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他对人自身、对人类的明天满怀热爱和信心,在他看来人是“了不得的杰作”,具有“高贵的理性”、“伟大的力量”,有着无比的智慧,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文主义教育使他胸怀远大抱负,但突破其来的巨变,使他遭受了那样多的不增,他无忧无虑、明朗爽快的性格发生了变化。父死母嫁,奸邪当道,国内一片乌烟瘴气。他渴望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改造社会,却又觉重任难当,难以施为。踌躇难决之下,他苦思焦虑,性格一变而为忧虑沉闷,更因复仇的证据不足,一时也找不复仇的时机,无法贸然行动,这使得他优柔寡断,拖延迟疑, 戏中大段沉痛的、强烈自责的独白, 反映了他痛苦、矛盾的心境。表面上看,他令人惋惜地放过了一次次行动的机会,实际上这正是敌我力量悬殊,人文主义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剧性反映。从第三幕起,他忧郁的心情开始得到克服,崇高的理想与责任感,使他意识到必须以行动来抗争不合理的命运,于是他雷厉风行地采取了一系列复仇措施,从采取演戏的方法从实奸王的罪行到改写密信,破坏了奸王把他放逐到英国,然后借刀杀人的阴谋,最终刺杀奸王,把国事托给他志同道合的密友,这无不表现了他的机智勇敢、镇定缜密以及超人的智慧。莎士比亚恰如其分地描写了哈姆雷特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