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设计保温杯?(作文 200字以上)

如题所述

第一,将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倒人大小相同、材料不同的杯中,观察哪一杯水凉得慢,让学生认识到热的良导体一金属吸热快,散热也快;而热的不良导体一塑料吸热慢,散热也慢。
第二,做一个保温杯,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及对各种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比较,明白制作保温杯该选用什么材料比较合适,是热的良导体还是热的不良导体。在热的不良导体中,哪种材料更好。
第三,按要求选择材料制作一个保温杯,并通过保藏冰块的比赛活动,检测研究制作的保温杯的效果。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也是这一单元的一个嵌人式的评价内容。它不仅要考察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动手制作的能力,同时也要检验学生控制变量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水平。
科学概念
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根据热传递的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研究哪种保温方法保温效果较好。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能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
(二)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不同材料
的杯子数个,相同材料的杯子五个,配套的盖子;泡沫塑料、毛巾、记录表。
(三)教科书说明
内容共两页,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哪个凉得慢些
这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做一项观察活动:把同样多的、相同温度的热水倒人不同材料制成的杯中(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过几分钟后,这几杯水的温度还一样吗?哪杯最凉?学生根据已有认识和经验推测后,请他们用手触摸各种杯子的外壁,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不同材料的杯壁,热的程度不一样,不锈钢杯很烫,而塑料杯不怎么烫。这种现象能使学生联想到前一课的“哪个传热快”的活动,不锈钢的传热速度比塑料的传热速度快。通过用温度计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三杯水的温度不一样了,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想法。如果学生能用热的良导体及热的不良导体进行解释,并且明白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热水的温度下降得快,那是我们期望的。若学生有困难,教师可让他们阅读资料库中的有关资料。
第二部分:做一个保温杯
做一个保温杯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对热的不良导体的进一步运用。怎样使杯中的水凉得慢一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面对不同的保温方法,我们怎么选择呢?那得试一试哪种方法保温的效果更好。
教科书为学生提供了一张简洁有效的记录表,对五种保温方法进行对比。让学生经历这一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应保证学生在活动中有充分的时间。实验前,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明确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哪些变量必须保持相同,如倒人杯内的水量和温度;什么时候测水温;至少需要几个温度计;温度计的原始温度是否相同等相关因素。科学工具箱内已为大家准备好泡沫塑料及杯子,最难准备的实验材料已经得到解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较好地完成这个实验。在测量等待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能做些什么,过多长时间进行一次测量等。
通过实验和记录,学生获得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是引发学生深人思考的载体,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然后让学生思考,我们的保温杯能使热水始终保持原来的温度吗?这一问题能促进学生深人地理解“保温”的含义。保温杯只能起到尽量阻隔热量的传递,但事实上还是会发生热量的传递。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的温度下降的速度;当保温杯内水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温度时,保温杯所起到的作用是减缓杯内水的温度升高的速度。“保温”只能减缓物体温度的变化,而不能保持原来的温度,除非不断地进行加热或制冷。
第三部分:保藏冰块比赛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尽可能多地使用热的不良导体,是使保温杯的保温效果更好的一种方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再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要求杯外的包装厚度不得超过3厘米是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也可以独自完成。最后通过保藏冰块比赛,来检测各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进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3
1、杯子的选择问题教材所说的“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的“差不多”怎么样才算差不多?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知道实验有误差,但是对变量控制已经养成了科学的习惯。现在又面对“差不多”的三个杯子,他们怎么去理解和接受?即使做到大小差不多了,甚至相同了,那么杯壁的厚薄怎么办?这几种材料所做杯壁厚薄相同的杯子是不可能找到的。拿这样大小厚薄材料都不同的杯子去做对比实验,怎么去得出科学的结论? 2、温度计误差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发现,实验室的温度计都有一定的误差,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相同的温度下,显示的温度不同,一般会有4摄氏度范围的误差;二是即使温度计显示读数相同,但是在测试其它温度相同的物体时所显示的温度又可能会不同,也就是说温度计液泡里液体膨胀系数不一样。平时的测量实验由于一般是用同一个温度计测量的,或者测量的温差较大,所以不必要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但是三杯水在几分钟内温度变化差距是比较接近的,而且一般要用三支温度计同时测量,这样的结果会受温度计的误差影响而产生不科学的测量结果。3、“实际测一测,结果怎么样”的问题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实际测量,在测量之前,笔者考虑了三个问题:“同样多”的水到底是多少合适?“相同温度的热水”到底是多少度比较适宜?“过几分钟后”到底是几分钟会有明显变化?具体情况如下:到超市选择了接近于圆柱体杯壁最薄(1.2MM)的塑料杯,然后到不锈钢加工店定制了杯壁最厚(0.8MM)的容积相同,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不锈钢杯,分别选择不同的温度和水量测量。 温度(摄氏度)75(不加保温盖)75加保温盖56(不加保温盖)水量(毫升)30030050时 间(分钟)36362036塑料杯(1.2MM)67647167454639不锈钢(0.8MM)686573705046.539.5 从测量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总体对比组数据非常接近,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无法观察到明显变化,而在各组数据中显示塑料杯温度总的保持略低,无法说明它的保温能力比不锈钢杯强;在加盖实验组中更加明显,因为从加盖和不加盖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加盖的两种杯子温差较大,说明在不加盖的组中热量主要是以蒸发的形式传出,所以显得降温接近。而在加盖组中排除了蒸发传热的因素,温度降低主要是来自于和空气接触,所以不锈钢和塑料杯的保温能力不同有所体现。但是对照客观数据又是和教材所言相反,反而是不锈钢杯保温能力更强。这么接近的数据在教学中怎么样让学生去分析的?这样的结果和教材相反,教师怎么处理?怎么和前几节课所研究的金属传热本领强的概念相联系?关于不锈钢温度降温更慢的问题,笔者开始以为是不锈钢内壁具有反光性,能反射回辐射热量的缘故。为检验这个假设,笔者把一个不锈钢内壁用不反光油漆涂黑,和未涂黑不锈钢杯作对比,发现两者降温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个假设不成立。到底什么原因,请有识者指导。1、杯子的选择问题教材所说的“大小差不多的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中的“差不多”怎么样才算差不多?对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知道实验有误差,但是对变量控制已经养成了科学的习惯。现在又面对“差不多”的三个杯子,他们怎么去理解和接受?即使做到大小差不多了,甚至相同了,那么杯壁的厚薄怎么办?这几种材料所做杯壁厚薄相同的杯子是不可能找到的。拿这样大小厚薄材料都不同的杯子去做对比实验,怎么去得出科学的结论? 2、温度计误差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发现,实验室的温度计都有一定的误差,主要包括二方面:一是相同的温度下,显示的温度不同,一般会有4摄氏度范围的误差;二是即使温度计显示读数相同,但是在测试其它温度相同的物体时所显示的温度又可能会不同,也就是说温度计液泡里液体膨胀系数不一样。平时的测量实验由于一般是用同一个温度计测量的,或者测量的温差较大,所以不必要考虑这两方面的问题。但是三杯水在几分钟内温度变化差距是比较接近的,而且一般要用三支温度计同时测量,这样的结果会受温度计的误差影响而产生不科学的测量结果。3、“实际测一测,结果怎么样”的问题笔者在课前进行了实际测量,在测量之前,笔者考虑了三个问题:“同样多”的水到底是多少合适?“相同温度的热水”到底是多少度比较适宜?“过几分钟后”到底是几分钟会有明显变化?具体情况如下:到超市选择了接近于圆柱体杯壁最薄(1.2MM)的塑料杯,然后到不锈钢加工店定制了杯壁最厚(0.8MM)的容积相同,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不锈钢杯,分别选择不同的温度和水量测量。 温度(摄氏度)75(不加保温盖)75加保温盖56(不加保温盖)水量(毫升)30030050时 间(分钟)36362036塑料杯(1.2MM)67647167454639不锈钢(0.8MM)686573705046.539.5 从测量和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总体对比组数据非常接近,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无法观察到明显变化,而在各组数据中显示塑料杯温度总的保持略低,无法说明它的保温能力比不锈钢杯强;在加盖实验组中更加明显,因为从加盖和不加盖的对比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加盖的两种杯子温差较大,说明在不加盖的组中热量主要是以蒸发的形式传出,所以显得降温接近。而在加盖组中排除了蒸发传热的因素,温度降低主要是来自于和空气接触,所以不锈钢和塑料杯的保温能力不同有所体现。但是对照客观数据又是和教材所言相反,反而是不锈钢杯保温能力更强。这么接近的数据在教学中怎么样让学生去分析的?这样的结果和教材相反,教师怎么处理?怎么和前几节课所研究的金属传热本领强的概念相联系?关于不锈钢温度降温更慢的问题,笔者开始以为是不锈钢内壁具有反光性,能反射回辐射热量的缘故。为检验这个假设,笔者把一个不锈钢内壁用不反光油漆涂黑,和未涂黑不锈钢杯作对比,发现两者降温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个假设不成立。到底什么原因,请有识者指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