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1 心理学复习题

0031 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概论  
  一、名词解释  1 �心理学2 �实验心理学  3 �认知心理学     4 �人格心理学  5 �社会心理学     6�发展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     8�学校心理学  9�观察法      1 0�实验法  
  四、简答题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2 �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主要特点。  3 �什么是实验法以及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哪些变量?  4 �什么是调查法?  5 �简述与科学心理学诞生的主要事件、代表人物及流派。  6 �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7 �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8 �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9 �简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10�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11�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五、论述题1 �试述心理学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心理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详细地说,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学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核心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3 �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4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5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6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心理特点,但广义地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7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等。  8 �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诊断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与学校有关的问题。  9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0�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简答题1 �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按学科的性质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探讨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类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探讨如何使心理学在生活实践的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心理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主要包括:实验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等;心理学研究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临床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等。  2 �答: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所谓自然情景指的是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正在受到观察。观察法一般适用于下面的条件:对所研究的对象出于多种原因而无法进行控制的情况,以及研究对象在控制条件下会发生质的改变,或由于道德伦理等因素不应该对之进行控制的那些行为。观察法的优点是对被观察者的行为进行直接的了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因为被观察者不知道自己正受到观察,其行为和心理活动很少受到干扰,保持了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观察法的不足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消极地等待预期的行为出现,观察的结果难于重复。此外,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还受到观察者的预期和偏见的影响。  3 �答: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实验法有两种,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到三类变量:第一,自变量。即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第二,因变量,即反应变量。它是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第三,控制变量。即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为了避免这些变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设法予以控制。总之,采用实验法研究个体行为时,主要目的是在控制情景下考察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4 �答: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两种方式。问卷法是指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问卷法可以同时收集许多人的同类问题的资料,比较节省人力物力。这种方法的问题是:问卷的回收率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被调查者有时可能不认真合作,而使问卷的真实性受到影响。谈话法是指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定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的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谈话法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条件和设备,比较容易掌握。但是由于访谈对象有限,加上被试可能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影响到资料的真实性。  5 �答: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冯特的心理学因此被称为“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代表人物铁钦纳是冯特的学生。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意识的结构,认为意识的内容可以分解为基本的要素,把心理分解成一些基本元素后,再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就可以达到理解心理实质的目的。这一学派强调内省方法,认为了解人们的直接经验,要靠被试者自己对经验的观察和描述,也就是内省。  6 �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等人。机能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意识的功能,詹姆斯明确提出: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功能和目的,而不是它的结构。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心理学思想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斯批评构造主义心理学忽视了意识的最主要特征,即只静态地研究意识的元素,而忽略了意识的连续性。意识是像水流一样的,他称之为“意识流”。1890年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书中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有关意识流的思想,在心理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答: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华生发表了《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学》,这标志着行为主义的诞生。华生宣称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能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这是因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必须是能够重复的,而心理带有主观的性质,不能直接观察,也不能重复,这样就不如把心理看做是一个黑箱,我们不必去管里面装了什么和如何活动,只需要知道输入和输出之间的联系就可以了。在刺激影响有机体的情况下,只有作为反应活动的外部行为是可以观察的。因此,心理学应该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于是,华生的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 反应”公式(S-R )  来表示,他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华生否认心理、意识,强调行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行为主义后期的另一著名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由于斯金纳的理论对华生的行为主义有所发展,通常把他的理论称为新行为主义。而把华生的行为主义称为古典行为主义。斯金纳与华生思想的区别,在于他并不否认人的内部心理活动的存在,但是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  8 �答:德国出现的另外一个心理学派别,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魏太默、考夫卡、苛勒,这一学派主要活跃于1912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内容主要是意识体验,著名论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明确指出:构造主义把心理活动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进行研究并不合理,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心理、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机械总和。格式塔心理学着重在知觉的层次上研究人如何认识事物,作为一种学派重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结果在当时很有影响,尤其是有关知觉的一些实验结果,称为格式塔知觉规律,至今在心理学中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9 �答:精神分析学派于19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这一理论主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只从外表行为上进行改造,是不可能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标的。因此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通过“自由联想”,对其谈话做出分析,找出其疾病的根源。他认为人除了有意识的活动,还有无意识的活动,它们常常是一些由于环境的要求和社会的限制,而不能表达出来的思想意识,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压抑着,形成人的下意识,但对意识仍然发生影响。这些处于下意识中的个人心理冲突,正是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精神分析主要就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发现和揭示病人在下意识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弗洛伊德过分强调人的性本能在下意识中的作用,认为人在性方面的压抑是多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因此在理论上曾引起争论。精神分析的方法至今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中仍在使用,而且其理论对人格、动机等心理学的研究方面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10�答: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是注重人的独特性,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要想充分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考虑到人们都有一种指向个人成长的基本需要。总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社会性特点,给人的心理本质做出了新的描绘,为心理治疗领域孕育了一条创新的人本主义路线和方法。不过人本主义不能用实验来加以证明,它主要是理论上的推测,运用的是一种思辨的方法,风格与自然科学研究不同。  11�答:和以往的心理学派别不同,认知心理学不是由某个心理学家反对某个学派而独立提出来的一套理论体系,而是在很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取了各派的合理成分,兼容并蓄并加以发展。认知心理学正式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下列两个原因所促成。一方面,20世纪中期以后,计算机科学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了说明心理活动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研究解决“黑箱”中发生的问题,这就构成了推动认知心理学产生的重要外部动力。另一方面,自从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以来,实验室的心理实验一直没有停止过,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证明了内部心理活动规律是可以研究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心理学家奈琴于1967年把各种研究成果加以总结,写成《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而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心理学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知心理学家坚信,要想充分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因为同一个行为可以由不同的动机引起且指向不同的目的。  认知心理学家还指出内部认知过程是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的。他们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采取口语报告的方法,获得了很大的成功。认知心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认知过程出发,并未忽略对动机和情感等心理现象的研究。事实上现代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内部心理活动规律的观点,已被许多心理学者广泛接受。  五、论述题1 �答:学习心理学,目的就是了解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把心理学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它既有助于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同时知己知彼,搞好人际关系,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起一定的促进作用。(1 )认识内外世界。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你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同样,你也可以把自己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2 )调整和控制行为。心理学除了有助于对心理现象和行为做出描述性解释外,它还向我们指出了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在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3 )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着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