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养老金和工龄有很大关系吗

我父亲80年参加工作~今年退休~企业工龄30年整~退休以后才发现同等工种的~养老金缴费总额还没我父亲多的同事~竟然比我父亲的退休金多了300~400块~区别就在他们是76~77年入厂的~请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企业退休养老金和工龄有很大关系。

拓展资料

一、企业职工的工龄指工作年限。

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前,工龄就叫工龄,等于实际工作年限,以人事档案认定为准。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建立后,工龄也叫社保缴费年限,工龄等于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之和。视同缴费年限看人事档案,实际缴费年限看社保缴费记录。

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的多少与工龄成正比,其他情况相同的话,工龄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越多。除了工龄之外,养老金还和退休待遇领取地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标准、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退休时间及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有关,如果属于中人,还和过渡期年限及缴费情况有关系。另外由于近年来退休人员每年上涨的金额存在着年与年之间上涨幅度不同的差异,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养老金也有区别,甚至区别很大。

二、与退休后的养老金有关的主要因素:

1、与工龄有关

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实际缴费年限

工龄越长,养老金越高;工龄越短,养老金越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2、与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指数有关

缴费基数、缴费指数或缴费标准越高,退休时养老金越多;缴费基数、缴费指数或缴费标准越低,退休时养老金越少。

3、与退休地上一年度的社会会平均工资有关

养老金和在哪儿退休关系极大,同样的缴费情况,在不同地区退休,少则可能差几百,多则可能差上千。经济越发达地区,社会平均工资越高,养老金越高;经济越落后,社会平均工资越低,养老金越少。

4、与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退休时间及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有关

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越多、退休时间越晚,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越低,养老金越高;个人账户储存本息总金额越少、退休时间越早,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越高,养老金越低。

5、如果属于中人,还和过渡期年限及缴费情况有关系

过渡期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过渡期建立个人实帐前的缴费指数越高,养老金越高,反之越低。

6、与退休后与养老金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调整政策相关

(1)不同时间

2005年起,国家年年都会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2005-2015年这11年全国每年人均上涨10%,2016年上涨幅度为6.5%,2017年上涨幅度为5.5%。2018年上涨幅度为5%。

(2)不同地点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基数高,涨的多;贫穷落后地区基数低,涨得少。

(3)不同人群

养老金绝对值高的人上涨的绝对值多,养老金绝对值低的人上涨的幅度大。高龄人群、边远贫穷地区等政策倾斜的特殊群体人员涨的多,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涨的多。

综上所述,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金的多少不仅与工龄有很大的关系,还和很多其他因素相关,如在哪儿退休、缴费标准怎样、一共交了多少钱、多大年龄退休,以及退休后赶上的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养老金调整政策。有的年头涨的多,有的年头涨的少。有的地区涨的多,有的地区涨的少。属于政策倾斜人群涨的多,不属于政策倾斜的特殊群体涨得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养老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7

企业退休养老金和工龄有很大关系。

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法定退休年龄依然适用,退休金计算办法已经被《社会保险法》和国务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定废止。

职工退休条件和基本养老金计算办法不再按工龄计算,按照缴费年限计算。在当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制度实施之前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县以上集体企业连续工龄,下乡知青年限、军龄视同缴费年限。

拓展资料:

企业退休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调节金组成:

1、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

计算公式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3、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为基数,“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2%。

计算公式为:过渡性养老金=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统账结合前的缴费年限×1.2%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企业退休养老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退休工资=基础退休工资+个人账户退休工资。

个人账户退休工资=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退休工资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新的退休工资计算方法,里面提到了特殊工种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条件: 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缴纳的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特殊工种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且1997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累计满15年;退休后按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缴费年限累计不满上述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享受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扩展资料

    “老有所养”是民生获得感的重要内容。自2005年以来企业养老金“十四连涨”,给广大退休人员吃下“定心丸”。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各地区具体实施方案已经人社、财政两部审批,正在组织实施。多数省份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已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按照2017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5%左右的总体调整水平提高基本养老金,预计将有1.14亿名退休人员受益。

    按照《关于2018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此次调整继续统一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要兼顾公平与激励,合理确定这三部分的比重。

    首先“定额调整”,就是要体现社会公平,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比如,对于企业退休人员,北京、山东、浙江每人每月分别增加45元、50元、40元。

    然后“挂钩调整”,就是与退休人员的缴费年限和基本养老金水平等因素进行挂钩,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使在职时多缴费、长缴费的人员多得养老金。

    比如,陕西省明确规定,退休人员15年及以内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部分,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加2元;超过15年的缴费年限部分,每满1年每人每月增加3元。同时,以退休人员本人2017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养老金不含职业年金)为基数增加1%。

参考资料:中国经济网——落实基本养老金上涨 多数省份已发放到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6-27
  实际交费时间和视同交费时间,养老保险是从93年开始实施,93年之前的正式工龄都可以视同交费时间的,也叫视同工龄,93年以后的就看实际交费时间了,实际+视同的交费时间就是计算养老金交费年限。
  养老金跟退休前1年当地社平工资、交费时间、交费基数有关,交费时间长、交费基数高,到退休年龄领取的养老金会越多。

  养老金能领取多少,主要看个人缴费年限长短、个人缴费基数高低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退休年龄)X12。目前50岁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不再统一是120了)
  基础养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式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养老金的领取是无限期规定的,只要领取人生存,就可以享受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待遇,即使个人帐户养老金已经用完,仍然会继续按照原标准计发基础养老金,况且,个人养老金还要逐年根据社会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活得越久,就可以领取得越多,相对于交费来说,肯定更加划算。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等组成。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
  第十五条 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第十六条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08-03
基本养老金调整分为普调和特调。普调根据缴费年限长短对符合养老金调整范围的退休人员普遍增加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特调在普调的基础上,对需要政策倾斜的特殊群体再进行一定幅度的调整。

普调办法和标准1、凡符合2009年基本养老金调整范围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在2008年末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增发95元。

2、退休人员按上述标准普调后,对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从第16年起,每满1年增发5元的基本养老金。缴费年限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缴费年限是指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不含折算工龄,下同 。

特调对象和标准

特调是在普调的基础上,对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办理退休手续,且具有高级职称和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退休人员,从2009年1月1日起,再按以下标准适当增加基本养老金:

1、退休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相当于副教授以上,含高级技师)的人员,每人每月再增发80元。

2、向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的高龄退休人员倾斜,建立高龄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倾斜机制。截至2008年12月31日,退休人员年满70至79周岁的,每人每月另再增发20元;年满80周岁及以上的,每人每月另再增发30元。对2009年1月1日以后年满70周岁的,从年满70周岁之月起,每人每月按60元的标准增加养老金;对2009年1月1日以后年满80周岁的,从年满80周岁之月起,每人每月按95元的标准增发养老金。

3、对1953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人员,缴费年限满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发75元;缴费年限不满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发55元。

4、对1956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原工商业者,缴费年限满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发45元;缴费年限不满30年的,每人每月另增发35元。

5、企业退休人员中原军队转业干部基本养老金调整后,其养老金月水平达不到自治区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可按平均水平计发。

同时符合上述1、2、3、4、5项条件(3、4项交叉者除外)的企业退休人员,可同时增加养老金。 所以你那个是正常的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