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卡

如题所述

(1)人物 诸葛亮 (2)情节 屯兵五丈原 公元五三四年,蜀国丞相、武乡侯诸葛亮为了讨伐曹魏,占领中原, 曾第六次自汉中出兵祁山。他这次共发兵三十四万,分五路进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 自统十万精兵由斜谷出师北伐。 魏主曹睿见诸葛亮又来伐魏,就派大都督司马懿聚集各处军马四十万来渭滨下寨,与蜀军对垒作战。 蜀军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加上诸葛亮善于用兵,司马懿常吃败仗。在五丈原东约二十余里的葫芦峪(在今眉县葫芦峪乡),司马懿父子差一点被蜀军放火烧死。 《火烧葫芦峪》这出戏演的就是这一段故事。当时魏兵畏蜀兵如虎,简直不敢与蜀兵交锋。司马懿把大营驻扎在渭水北岸的三刀岭上,任凭蜀兵阵前叫骂,却坚守不出,每天只在原上操练兵马。现在三刀岭上还有司马懿拜将台遗址可寻。 这一来,诸葛亮可犯了愁:攻嘛,魏军居高临下,营垒高筑,别说攻不上去,就是能攻上去,伤亡也太大,退嘛,这已是第六次出兵伐魏了,这次自己是报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来作战的。几十万军马过栈道,涉流溪,穿谷越岭,历尽了艰难险阻,好不容易才出了山。再说,蜀军这次出山后连打胜仗,又夺取了魏军渭南营寨,攻占了五丈原,眼看就要剿灭魏兵,直取长安。怎么能和前几次一样,未建大功就班兵回蜀呢? 一天,诸葛亮与姜维、魏延等在帐外闲步。姜维见诸葛亮闷闷不乐,就问道: “我军这次出兵连打胜仗,丞相还为何发愁?” 诸葛亮说: “兵贵神速。司马懿坚守阵地,拒不出战,我军是进退两难呀!何况时间长了,军粮也会发生问题的。”这时关中已是收麦季节,农民已纷纷开镰割麦。姜维看着眼前一片金黄的麦浪,说: “到了关中这个大粮仓,难道还愁没有军粮吗?”诸葛亮回答: “关中尽管粮多,可我们怎能在这里多征?我们总不能比曹魏还多征吧!”姜维说, “那咱们自己动手种粮食如何?”诸葛亮连连点头称是,就决定作久驻之计,令蜀兵与魏民相杂种田:军一分,民二分,互不侵犯,以便与魏军长期对垒,等待时机。 既要屯兵久驻,就得选一个万无一失的安营下寨之处。这时正好有一位年逾七十的樵夫背着柴捆从山上走来。诸葛亮就向他了解当地的地理形势。樵夫用手指了指渭河南岸的五丈原说: “丞相请看看五丈原吧!多么雄伟险峻呀!原高有四十余丈,南北长有七里左右,东西宽约二里,南依秦岭,北傍渭河,东有出自斜谷的斜水(即今石头河),西有逶迤远去的麦李河,皆为深沟险堑,真是一面靠山,三面凌空,山关陡峭,形势险阻,进可攻,退可守,所谓高、平,广、远,行军者必争之地也。” 诸葛亮听后大喜,谢了樵夫,就亲往五丈原探查地形。他走到现在的“豁落城”,见这里路窄坡陡,最为险要,就拯此修城筑堡,设立中军帐。当年城堡的残垣断壁至今还可见到。原东南约十里许的斜峪关附近和斜水两岸,土质肥沃,宜于农耕,诸葛亮就在这一带分兵屯田。他在原西二十余里的一个地方修建粮仓,将用木牛流马运到的军粮屯集于此,这个地方至今还叫“蜀仓” (在今宝鸡县境内)。他还安排好在五丈原一带驻扎大军的处所。 这时剩下的只有一个在原上的用水问题无法解决。姜维,魏延等都十分焦虑。诸葛亮却说,山高水高,不用发愁。他又查看了一番山势水源,让军士在原北脚下挖泉两口。靠上的那口人称“上泉”,是蜀军取水之处。蜀军每日从这里背水上原,踏出了一条共有十三道弯的小道,现在人称“盘盘道”。靠下的那口人称“下泉”,则是蜀军饮马的地方。别看这只是两口不大的山泉,泉水却随取随满,充分保证了蜀军的用水。现在原北一座山坡上还有一块相传是诸葛亮下棋的大平石,石上的棋盘还依稀可见。现在人们把这座山坡口U作“棋盘山”。 诸葛亮还派先锋魏延驻守在北面离原约五里的高店镇(现为岐山县高店乡),与魏军隔河对阵。这个蜀军前哨阵地现在人称“魏延城”,就是由于魏延曾在此驻防的缘故。蜀魏两军就这样又对垒了数月之久。司马懿仍然是坚守营寨,按兵不动。诸葛亮虽然着急,却也无可奈何。 (3)人物评价 诸葛亮谋略过人,洞察先机,却碍于蜀汉没落,孤掌难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1-18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24
不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