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今年92了,常常闹离家出走,亲人们有时认得有时认不得,我们该咋办?这是老年病吗?很急!!!!...

我奶奶今年92了,常常闹离家出走,亲人们有时认得有时认不得,我们该咋办?这是老年病吗?很急!!!!!!!!!

根据你的描述,很可能属于老年性痴呆:一、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慢性进行性,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严重影响社交、职业与生活功能。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特征性病理改变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形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以及神经元丢失伴胶质细胞增生等。二、病因:这种病的病因医学界尚未明确,研究认为,其发病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三、症状:一般在老年前期和老年期起病,起病隐袭,早期不易被发现,病情逐渐进展。核心症状为ABC三部分,即:日常生活能力降低(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表现为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困难,吃饭穿衣上厕所也需要帮助,简单的财务问题也不能处理,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最后完全不能自理。通常患者从轻度至重度进展需要8~10年;精神行为异常(Behavior):包括抑郁、焦虑不安、幻觉、妄想和失眠等心理症状;踱步、攻击行为、无目的徘徊、坐立不安、行为举止不得体、尖叫等行为症状。多数痴呆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发生率约70~90%,影响患者与照料者生活质量,容易成为痴呆患者;认知能力下降(Cognition)。典型的首发征象为记忆障碍,早期以近记忆力受损为主,远记忆力受损相对较轻,表现为对刚发生的事、刚说过的话不能记忆,忘记熟悉的人名,而对年代久远的事情记忆相对清楚。早期常被忽略,被认为是老年人爱忘事,但逐渐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同时语言功能逐渐受损,出现找词、找名字困难的现象,可出现计算困难、时间地点定向障碍、执行功能下降等。本病根据起病年龄和临床表现可分为:(1)老年前期型:起病<65岁,病情进展迅速,较早出现失语、失写、失用等症状;(2)老年型:起病>65岁,病情进展缓慢,以记忆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非典型或混合型:临床表现不能归结于上述两型者。四、疾病预防和护理:一级预防:指预防认知功能正常的个体未来出现痴呆。AD的危险因素中,有些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年龄、性别和基因型),有些是可以改变的,包括血管性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颤动和肥胖)和头部外伤,而保护因素包括使用降压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他汀类药物、激素替代治疗、高等教育、节食、锻炼及参与社会益智活动。因为AD的病因尚未阐明,主要应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测;二级预防:指预防已经表现出一些认知损伤的非痴呆个体发展为AD。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延缓老年痴呆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措施包括指导特定人群的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掌握痴呆的常见早期症状,讲解痴呆的预防知识,指导特定人群定期进行精神状态及智能状况的自我评定,力争做到痴呆的早发现;并对检查发现的可疑患者做好其本人和家属工作,就近及时到专科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定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和健康指导。轻度认知损害(MCI)被认为是AD的危险状态,每年有10-12%的人群发展为AD,对MCI人群进行积极干预有望预防AD的发生。但目前研究尚未发现预防MCI向AD演变的特定方法。在痴呆的诊疗中,护理是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中重度痴呆患者。首先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制定护理方案,应加强对患者及照料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咨询和支持。包括:提供有关AD疾病的科学知识相当重要,包括疾病的本质、疾病的早期表现、治疗策略,以提供照料患者的能力。还应鼓励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稳定情绪。家庭物品固定地方,放置有序,方便取用,防止撞伤。嘱其家属发现患者行为异常应采取恰当的沟通交流方式缓解患者的异常行为。如,引导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疏导情绪;在患者焦虑不安时尽量用语言安慰、疏导,多与患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满足其合理要求,减少冲突,言谈中应避开“痴”、“傻”、“呆”等词。对晚期患者,生活上给予关心、协助,但不是完全包办。协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自理,如洗漱、进餐、行走等。晚期患者对环境、方向的定向力差,不能单独外出,防止走失或跌伤。药物、热水应放好、放稳,防止误服、烫伤。铁器、锐器等物品保管好,防止误伤和伤人。另研究发现,影响痴呆预后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低,高龄,就职情况,躯体疾病,躯体活动能力差,有卒中史及自我健康评价差。而轻度痴呆,日常生活活动的独立性,日常生活独立操作的能力,没有抑郁,是痴呆预后好的因素。患者被发现AD后平均存活时间为7-10年,多死于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而不是疾病本身。五、疾病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是根据患者及家属提供的详细病史、神经科查体和神经心理功能检查而做出,应进行其他检查包括血液学、CT和MRI等检查排除痴呆的其他病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可达85-90%。最后确诊依赖于病理性检查。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 美国精神病诊断和统计手册修订第4版(DSM-Ⅳ-R)、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等标准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等。下面主要介绍广泛使用、并在最近进行修订的NINCDS-ADRDA标准。(1)NINCDS-ADRDA AD诊断标准:被称为AD病人诊断的“金”标准,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标准经过多年临床实践,与病理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但该标准强调“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一定要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功能,AD的诊断才能成立”,给AD患者的早识别、早诊断带来困难。(NINCDS-ADRDA很可能AD的标准见表)。NINCDS-ADRDA很可能AD的标准诊断标准1) 痴呆:临床检查和认知量表测查确定有痴呆。2) 两个或两个以上认知功能缺损,且进行性恶化。3) 无意识障碍。4) 40~90岁起病,多见于65岁以后。5) 排除其他引起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的系统性疾病和脑部疾病。支持标准1) 特殊性认知功能如言语(失语症)、运动技能(失用症)、知觉(失认症)的进行性损害。2) 日常生活功能损害或行为方式的改变。3) 家庭中有类似疾病史,特别是有神经病理学或实验室证据者。4) 实验室检查腰穿压力正常;脑电图正常或无特殊性的改变如慢波增加;CT或MRI证实有脑萎缩,且随诊检查有进行性加重。排除标准1) 突然起病或卒中样发作。2) 早期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如偏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共济失调。3) 起病或疾病早期有癫痫发作或步态异常。六、疾病治疗:由于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特效方法逆转和阻止病情进展。但早期进行对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改善精神症状、心理社会治疗和良好的护理,对延缓患者生活质量减退十分重要。1、药物治疗:国内外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两类: (1)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抑制乙酰胆碱降解并提高活性,改善神经递质的传递功能。胆碱酯酶抑制剂是目前唯一得到验证的能够改善AD患者症状的药物。常用药物及用法:①多奈哌齐(donepezil):起始剂量2.5-5mg/d,每天一次,睡前口服;4-8周增至10mg/d,此为最大推荐剂量。服药后出现严重失眠的患者可改为晨服。②重酒石酸卡巴拉汀(rivastigmine):起始剂量1.5mg,每天2次。如果能耐受,可逐渐加量;最大剂量6mg,每天2次。如果漏服或多服,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考虑减量至前一能耐受的剂量。③加兰他敏(galantamine):口服,一日2次,建议与早餐及晚餐同服。起始剂量: 推荐剂量为一次4mg,一日2次。治疗过程中保证足够液体摄入。医师在对患者临床疗效及耐受性进行综合评价后,可以将剂量逐渐提高到临床最高推荐剂量,一次12mg,一日2次。胆碱酯酶抑制剂一般耐受良好,但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和呕吐,有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患者停药。(2)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memantine)是N-甲基-天冬氨酸(NMDA)受体激动剂,目前也已批准用于AD。其药物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其非竞争性地激动NMDA受体,从而保护胆碱能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破坏有关。可用于中晚期AD患者,研究显示对中重度患者整体转归、日常生活能力和行为有明显作用,其中妄想、激越或攻击性和易激惹是改善最明显的症状。该药的不良反应较少,包括幻觉、意识模糊、头晕、头痛等。发生率低的不良反应有焦虑、肌张力增加、呕吐、膀胱炎、性欲增加。为了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应注意逐渐加量达到维持剂量:自每日5mg(半片,晨服)起,每周递增5mg剂量,每日最大剂量20mg。美金刚与胆碱酯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可能比单独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更有效,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3)其他药物很多其他药物,如吡拉西坦、尼麦角林、司来吉兰、长春西汀、维生素E和己酮可可碱等也治疗AD的报道,但疗效尚未得到证实。草药制剂包括银杏叶提取物和石杉碱甲,银杏叶提取物用于治疗AD的报道相互矛盾。目前倾向于无效。石杉碱甲是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的石杉碱类生物碱,是一种天然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在我国已经在临床使用,但其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4)对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的治疗对出现BPSD的患者,首先应仔细查找诱因和(或) 加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生理问题(感染、便秘)、药物、抑郁和(或)精神病。如有可能应首先尝试使用安全的非药物管理(教育、锻炼、芳香治疗、感觉刺激、个性化音乐)等,症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自然消失。①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减少精神行为症状,尤其是利培酮对激越攻击性精神症状已证实有效。但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包括增加脑卒中危险、增加病死率、运动障碍及认知障碍,用药需谨慎,只有对中到重度症状的患者才能进行低剂量、短期用药,并应仔细评价风险收益关系,并与看护者、如有可能与患者讨论后才能用药。②情感稳定剂:卡马西平可能对缓解攻击性行为有帮助,但多数丙戊酸试验结果显示没有疗效。③抗抑郁药:对AD患者有抑郁、焦虑表现者建议应用抗抑郁药,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改善抑郁相关的神经精神症状,传统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咪嗪)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应该避免使用。④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较抗精神病药有更多的不良反应,只偶尔用于有些患者的激惹或焦虑较突出时,应该避免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包括过度镇静、增加跌倒、呼吸抑制、认知功能恶化、谵妄及增加情绪低落的风险,还可能出现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2、心理社会治疗:是对药物治疗的补充。应鼓励早期患者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尽量维持其生活自理能力,以延缓衰退速度,但应注意对有精神、认知功能、视空间功能障碍、行动困难的患者提供必要的照顾,以防意外。患者如外出活动无人陪同时需要随身携带身份证明或联系方式,以防走失。鼓励家庭和社会对患者多予照顾和帮助,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有点长,希望有助于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3
可能是有点老年痴呆症的变现,治不好的,只能家人照看点,别让她走失了。
第2个回答  2013-08-03
她只是出去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耐心点,细心点,千万别让她走丢了。她,无忧无虑地,像个小孩子般,进行着自己生命最后的探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03
缺少个老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