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题:汉承秦制

历史问题:都说汉承秦制,可是秦是郡县制,好像没有封王吧,但汉朝可是封了许多诸侯国的。请懂的人解释下。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出现了内朝与外朝的划分,皇权也进一步集中。

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承袭秦朝的监察制。为加强中央集权,控制地方,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全国分为13州,每州置刺史,监察郡国等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学军政;
C、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
D、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 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E、皇帝制度。

历史背景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郡县制。《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皆为郡县……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后又在今河套地区建九原郡,在两广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共四十郡。郡下设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为郡守。秦统一全国后,各郡均设守以掌其民。《汉书·百官公卿表》曰:“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县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县令、长。《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制在秦代以基本定型,并成为我国两千年来帝制社会一种固定的地方行政区划。
汉朝建立后,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分化项羽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经分封了一些“异姓王”。后来,他们的力量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刘邦便借故一一翦除。但在诛灭“异姓王”后,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共封了楚、齐、梁、赵、燕、代、吴、淮南、淮阴等九国。当时九个诸侯王的封地包括了原东方六国的领土,只留下原秦国的旧土十五郡由中央直辖,并仍划分为郡、县两级。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息后,景帝将王国封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至此,封国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封制与郡已基本相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朝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6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
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主要方面:
1、创立皇帝;
2、建立中央行政机构的三公九卿制,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3、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

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
至高无上的皇权,未有所改。汉承袭了秦朝实行的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在中央继续实行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中枢职官的三公制官僚体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袭秦制,并且有所发展加强。汉朝还承袭了秦朝的法律制度、赋税制度、官吏管理制度等等。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分化项羽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经分封了一些“异姓王”。后来,他们的力量过大,威胁中央集权,刘邦便借故一一翦除。但在诛灭“异姓王”后,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共封了楚、齐、梁、赵、燕、代、吴、淮南、淮阴等九国。当时九个诸侯王的封地包括了原东方六国的领土,只留下原秦国的旧土十五郡由中央直辖,并仍划分为郡、县两级。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七国之乱平息后,景帝将王国封地收归中央,由中央派官员管理。至此,封国虽然名义上仍然存在,但封制与郡已基本相同。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后,汉朝逐渐形成了州、郡、县三级管理体制。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06
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只是在汉武帝时,中央官制出现了内朝与外朝的划分,皇权也进一步集中。
第3个回答  2013-01-06
汉承秦制,主要有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对于郡县制,在当时社会还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倒退一下,实行郡国制。
第4个回答  2013-01-06
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
封王是所谓的“略有所改”的内容。刘邦觉得只有自家人才靠得住,那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因为出身卑微,刚上台时不可能对政治体制有更多实际的想法,所以才保持前朝的大框架不变。
相似回答